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印度毛主義和小紅書的興衰*

        2016-02-01 20:30:36斯瑞瑪緹查克拉巴提梁長平
        現(xiàn)代哲學 2016年2期

        【印】斯瑞瑪緹·查克拉巴提/著 梁長平/譯

        ?

        印度毛主義和小紅書的興衰*

        【印】斯瑞瑪緹·查克拉巴提/著梁長平/譯**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毛主席語錄》(即小紅書)在印度的興起和消退,探討了毛主義在印度共產主義運動中的發(fā)展歷程。作者認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印度納薩爾派領袖查魯·馬宗達對小紅書的極度推崇促進了印度毛主義的深入發(fā)展。然而,馬宗達的這一做法并未得到其他納薩爾派領導人的支持,小紅書在印度的熱潮隨著馬宗達時代的終結而消退。

        【關鍵詞】納薩爾巴里運動;小紅書;印度毛主義

        小紅書在印度受到歡迎得益于納薩爾巴里運動的爆發(fā)。該運動是指1967年夏天,西孟加拉的東印度大吉嶺區(qū)納薩爾村共產主義小組領導窮苦農民進行土地斗爭以推翻地方士紳貴族。*關于納薩爾巴里運動的早期階段,參見Biplab Dasgupta, The Naxalite Movement, Bombay: Allied Publishers, 1974; Sumanta Bannerjee, In the Wake of Naxalbari, Calcutta: Subarnarekha, 1980; Sohail Jawaid, The Naxalite Movement in India, New Delhi: Associated Publishing House, 1974; Manoranjan Mohanty, Revolutionary Violence , New Delhi: Sterling, 1977; and Sreemati Chakrabarti, China and the Naxalites, New Delhi and London: Radiant Publishers and Sangam Books, 1990.盡管這一農民起義的勝利很短暫,但影響深遠。它是自從50年代中期中蘇分裂以來,第二次分裂了印度共產主義運動,并且將崇尚武裝革命的毛主義(或納薩爾主義)引入到印度政治中。時至今日,印度仍將納薩爾主義視為安全威脅,其28個邦中的12個面臨此威脅。然而,第一階段的納薩爾運動隨著其領導人查魯·馬宗達1972的去世而終結。在那之后小紅書的地位迅速下降并不再受追捧。作為納薩爾巴里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馬宗達認為《毛主席語錄》是真理,他在其著作和演講中,堅持讓他的同志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攜帶小紅書的復印本,在教室里研究它,以及大聲背誦以幫助不識字的農民展開“武裝斗爭”。許多學生和知識分子在加入組織后,認真地執(zhí)行了這一命令并忠實地遵循它。然而,正如后來事態(tài)發(fā)展的那樣,其他的納薩爾高級領導人并沒有施加高壓強求背誦毛主席語錄;事實也證明,有一部分人并不認同小紅書將毛澤東的整體思想縮減為簡短的幾句或幾段話。同馬宗達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同志們認為小紅書對于運動影響不大,在他去世之后,《毛主席語錄》在納薩爾運動中的重要性逐漸消退。

        然而,在運動初期,《毛主席語錄》在那些支持和同情運動(不管其加入與否)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人群中廣受歡迎。成千上萬的語錄復印本進入印度并擺放在加爾各答大學城街道的書店里,它們可能來自尼泊爾、緬甸和東巴基斯坦(現(xiàn)在的孟加拉);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該書在印度被禁,加爾各答的書店老板對其去向保持沉默。*作者和其他人試圖努力去從書店老板那搜集進一步的信息卻無功而返。一些人明確表示,自從這一運動成為影響內部安全的嚴肅事物以來,他們不愿意談論它。可以確定的是,在印度共產主義運動的整個歷史中,小紅書是自《共產黨宣言》之后最貼合年輕革命者想象力的書。本文比較了馬宗達時期以來的納薩爾宣傳運動,以及對一些前納薩爾分子的重新回顧和整理,探討了小紅書在印度的興起和消退。

        印度毛主義和納薩爾派的崛起

        在西孟加拉的納薩爾巴里運動爆發(fā)之前,毛主義就已經(jīng)在印度共產主義運動中扎根,這主要得益于東南部安得拉邦的特倫甘納農民運動(1946-1951)和孟加拉邦的“三一”減租運動(1946-1950)。特倫甘納農民運動是一場由共產黨領導的地方農民起義,從英國殖民政府庇護的地方獨裁者尼扎姆統(tǒng)治下解放了安得拉邦的兩個地區(qū)。歷史學家莫漢認為,安得拉邦的共產黨人在其運動中嚴格遵循了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一文中的戰(zhàn)略思想:

        特倫甘納斗爭囊括了后來正式成為毛澤東戰(zhàn)略的所有基本元素——基于清楚地理解兩大階段之間的不同和聯(lián)系基礎上的兩大階段革命;可以引導農民革命根據(jù)地去實現(xiàn)無產階級的霸權和民主革命的勝利;工人階級和農民群眾之間組成親密同盟,與民族資產階級構成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反對帝國主義。*Mohan Ram, Indian Communism: Split within a Split, Delhi: Vikas Publications, 1969,p.2.

        而且,莫漢認為特倫甘納農民運動是在地方斗爭中改造毛主義的核心:“安得拉共產黨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印度革命的本土表述,并尋找一個理論基礎來使它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合法化?!?Ibid。

        孟加拉的“三一”減租運動差不多開始于同一時期。這是一次農民要求分配更多土地收成的運動。之前地主占有一半收成,但佃農們現(xiàn)在要求他們只能獲得三分之一(“Tebhaga”在當?shù)卣Z言中指三分之一)。在這場運動中,農民再次獲得了當?shù)毓伯a主義領導小組的支持,而那些拒絕這一要求的地主們的土地則被沒收。這一運動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區(qū),威脅到當?shù)刭F族的權力根基,因此,貴族士紳尋求警察的幫助。最后,一些農民積極分子和他們的黨派支持者被捕入獄。盡管在這一案例中,它們與毛主義的直接聯(lián)系不那么明確,但農民試著從當?shù)厥考澥种袏Z取權力的努力與毛澤東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描述的農民造反運動十分吻合。*Asok Mazumdar:《三一減租運動:孟加拉農民起義政治,1946-1950》,德里:阿卡出版社,1993;D.N. Dhanagre:《農民抗議和政治:孟加拉三一減租運動,1946-1947》,《農民研究雜志》3.3(1976)。然而,特倫甘納農民運動和三一減租運動都很快被印度國家政治發(fā)展的大事給遮蔽,即從英國殖民統(tǒng)治下獨立以及將前印度帝國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

        僅僅在獨立之后20年,印度在60年代中期遭遇了一場經(jīng)濟危機和政治不穩(wěn)定的大風暴。巨額的國防支出源于兩大災難性的戰(zhàn)爭(1962年印中戰(zhàn)爭和1965年印巴戰(zhàn)爭),這極大地影響了發(fā)展計劃。工業(yè)和服務業(yè)增長乏力導致受過良好教育的民眾失業(yè)。印度部分地區(qū)的大范圍干旱引發(fā)了食品短缺。在預算赤字、貿易赤字和惡化的通貨膨脹壓力下印度經(jīng)濟陷入停滯。在政治領域,一半以上的邦在選舉中出現(xiàn)逆轉導致執(zhí)政的國會黨結束其權力壟斷。獨立的印度政府未能處理好發(fā)展和公平問題。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廣泛蔓延(尤其是在年輕人和學生之間),從而,在全國范圍內爆發(fā)了反政府抗議運動。*斯瑞瑪緹·查克拉巴提:《從激進政治到自由經(jīng)濟:以中國為例》,S. Narsimhan and G. Balatcandirane eds.,《印度和東亞:互相學習》,德里:曼拉克,2004。

        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動亂的大背景下,納薩爾巴里運動爆發(fā)了。1964年,印度共產黨(CPI)由于中蘇分歧而出現(xiàn)分裂。分離出來的新團體不再堅定支持蘇聯(lián)而改名為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并反對1967年大選。在選舉準備期間,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高層領導和其在大吉嶺和西里古麗的地方支部之間出現(xiàn)了的關于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的嚴重分歧。一些地方領導人在地區(qū)總書記馬宗達的領導下,不僅僅質疑莫斯科,而且轉變?yōu)閺氐椎拿芍髁x者。馬宗達和其他從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分裂出來的人員在1969年4月組建了毛主義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Bhabani Sengupta, Communism in Indian Politics, New Delhi and Stockholm: Young Asia Publications, 1978,pp. 319-28.

        馬宗達聲稱納薩爾巴里的起義標志著印度武裝革命(也是一場毛式革命)的開始。隨后他成為該黨的理論家,并提出“中國的道路是我們的道路,中國的主席也是我們的主席”這樣的口號。馬宗達抨擊議會體系,并完全拒絕印度憲法。他認為毛澤東的革命戰(zhàn)略在中國十分成功,也完全適合印度。因此只有中國模式才能拯救印度,印度革命者們必須全面掌握毛式哲學和理論。毛澤東的著作是必讀之物,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毛主席語錄》,并隨時攜帶。

        小紅書的魅力和盛行

        通過閱讀和討論(有時是辯論)的政治教育是列寧主義政黨實踐的顯著特點。在被介紹加入黨組織之前,所有積極分子和同志必須十分精通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隨著運動的發(fā)展,這可能也包括其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作品,如斯大林、托洛茨基、盧森堡、葛蘭西、毛澤東等。在印度共產主義運動中,盡管離中國很近, 但直到40年代,西方(包括俄羅斯)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的作品才成為主要的閱讀來源。甚至在政治課堂上討論中國的革命經(jīng)驗時,領導層仍然不看重閱讀毛澤東的作品。然而,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新領導人開始自發(fā)閱讀中國共產主義的作品。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1939)一文變得家喻戶曉,毛澤東關于游擊戰(zhàn)和軍事戰(zhàn)略的文章亦是如此。其他感興趣的毛澤東的文章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6),該文有力地證明了在20世紀初,中國和印度的農村形勢有著驚人的相似;毛澤東關于辯證法的論述,即《矛盾論》(1937)、《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教材(1939)以及《新民主主義論》(1940)對中國革命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戰(zhàn)時分析。這些作品的讀者以年輕人和受過教育的人居多。農民共產主義者,甚至那些接受過一點教育的人,對此卻沒有興趣。這主要是因為毛澤東的作品大多只翻譯成英語,而不是孟加拉語和泰盧固語(譯者注:印度東部德拉維拉語言)。

        在馬宗達的領導下,納薩爾派采納了林彪關于毛澤東的宣傳標語。林彪是中國的軍事領導人,也是文革期間提名的毛澤東的接班人。當然,小紅書是基礎,其他作品包括林彪的贊歌《人民戰(zhàn)爭勝利萬歲》(1965)以及“老三篇”——《紀念白求恩》(1939)、《為人民服務》(1944)、《愚公移山》(1945)。起初小紅書只有英譯本,但很快就有了孟加拉語版本,緊接著有尼泊爾語、僧伽羅語、泰米爾語、馬拉雅拉姆語、烏爾都語譯本。那些年輕的剛加入進來的黨員在第一次政治學習活動時可以免費獲得小紅書,有時還會發(fā)放林彪關于人民戰(zhàn)爭的文章。盡管那些對毛主義真正感興趣的農民似乎不太熱烈地接受小紅書和其他文本,然而那些年輕的、來自城市的以及受過教育的人、中產階級以及潛在的“革命者”卻十分愿意花錢去買一本語錄復印本。

        事實上,真實情況很有可能是這樣:那些城市的、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在加入納薩爾運動前就已經(jīng)對毛主席語錄很熟悉。一個前納薩爾分子將小紅書稱為《圣經(jīng)》:

        我們通過重新評估馬克思主義接觸到革命觀念,中國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了主要作用。我記得當英國經(jīng)濟學家瓊·羅賓遜訪問新德里經(jīng)濟學院時,戴了一頂毛式帽子,此舉在新德里大學校園里引起喧嘩。當時她正好從中國訪問回來,并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充滿了熱情和崇拜。雖然我沒有見到她,但我的好友目睹并告訴了我們這一切。他說,她其實是在炫耀評價很高的《毛主席語錄》復印本。當有人丟給她一個關于中國的批判問題時,她能夠引用恰當?shù)恼Z錄來回答。比如有人問她:“難道你不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教條嗎?”她的回答是“毛主席說教條主義連牛糞都不如”!諸如此類。*Dilip Simeon, “Glory Days,” in Ira Pande, ed., India China Neighbours Strangers,New Delhi: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dia with India Today Group and India International Centre, 2010, p.441.

        同樣地,印度毛派主義者將《毛主席語錄》視為它們的圣經(jīng)——所有答案的來源以及更大的導引。納薩爾巴里期刊的早期文章中描述了一個農民游擊隊員在與警方僵持四小時后英勇犧牲的場景:“作為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和毛主席的真正戰(zhàn)士,巴步拉同志死的時候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毛主席語錄。小紅書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當年他僅僅三十歲。”*Liberation 1.12(1968年10月)。后一個專題講述了剛被警察槍殺的新兵尼蘭詹·拉奧的故事。文章說,雖然他還只是一個13歲的裁縫,但“他一有空就讀《毛主席語錄》,向其母復述并解釋語錄的意思,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這樣做。他的父母考慮到他年紀太小不同意他加入游擊隊,他不惜反抗他們。他在被允許加入游擊隊的當天遇害?!?Liberation 2.9(1969年7月)。一個早前離開該運動的消息提供者說,這類報道主要是用來表明非知識分子也迷戀小紅書。馬宗達將青年人、新加入的成員稱之為“革命知識分子”階級,而且不斷重申,閱讀語錄對于學習毛澤東思想和引發(fā)革命激進主義來說最重要。

        在《解放》雜志發(fā)表的一篇名為《告青年和學生書》的文章中,馬宗達將小紅書視為年輕人和受過教育的納薩爾派(他們離開大學以加入運動)的導師。*Liberation 2.6(1969年4月)。在該文中,馬宗達復述了毛澤東的論斷,即自從斯大林逝世之后,蘇聯(lián)就放棄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建立了“資產階級專制統(tǒng)治”,并作為美帝國主義的頭號共犯。由于這些發(fā)展,毛澤東的思想現(xiàn)在是“唯一的馬列主義”,毛通過文化大革命極大地發(fā)展和豐富了它。與林彪相呼應,馬宗達稱世界已經(jīng)進入毛澤東思想時代——馬克思主義關于帝國主義徹底消亡的時代。*同上,第94-95頁。參見林彪:《紀念十月革命50周年北京集會上的講話》(1967年11月6日),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lin-biao/1967/11/06.htm.在這一歷史階段,“學生和青年工人的政治任務”,“是學習這一新的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毛主席的思想,并付諸實踐。那些回避這一任務的人絕不可能獲得關于馬克思主義原則的知識。因此,他們必須學習毛主席語錄”。*Liberation 2.6(1969年4月),第94-95頁。馬宗達特別強調引用《關于人民戰(zhàn)爭》一文,該文特意以口袋大小、紅色塑料包裝的形式單獨出版。這一小冊子,以英語和孟加拉語發(fā)行,馬宗達說,這是專門為革命工人階級和農民而發(fā)行的?!拔覀儜搶⑦@變成我們的宣傳和動員材料。衡量一個工人是否是革命者,取決于他將這一本書傳播給多少工人和農民?!?同上,(強調是作者加上的)。馬宗達建議新成員在每個地區(qū)的學校或學院組建包括四五個學生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必須擁有語錄復印本。他們受到這樣的教導:在有空余時間時去鄉(xiāng)村,與貧苦農民階級一起工作和生活,向他們學習,以及“向他們閱讀毛主席語錄,并盡其所能讓他們熟悉毛澤東思想”。*同上,第87-88頁。對于馬宗達來說,小紅書是將革命知識分子、年輕人與工人和農民結合在一起的粘合劑。按照納薩爾的宣傳運動,馬宗達強調閱讀小紅書使其年輕的追隨者充滿激情。一篇名為《青年學生紅衛(wèi)兵的故事》的文章說,向貧苦百姓閱讀毛主席語錄的重要章節(jié)是一項積極執(zhí)行的重要任務。*Liberation 3.6(1970年4月)。

        馬宗達可能受到了北京新華通訊社刊發(fā)的一篇文章的鼓舞,以更積極地提升毛主席語錄。該文的標題是《印度革命群眾正在前進》,該文在1969年1月的《解放》雜志上再次重?。?/p>

        今年見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印度各地的廣泛傳播……印度革命者們大量翻譯和出版了毛主席的著作,并在他們的革命刊物上再造毛主席的作品和語錄。他們在印度人民大眾之間,特別是在窮苦的受到殘暴壓制和剝削的勞動人民之間傳播革命真理。印度出版界透露,居住在焦達納格布爾地區(qū)、比哈爾邦的部分農民甚至能夠背誦毛主席語錄。*Liberation 2.3 (1969年1月)。

        馬宗達認為這一報道標志著中國領導層支持和贊成他推崇小紅書的做法。《解放》雜志也再次刊登了一篇類似的報道,題為《馬來西亞毛式運動》。該文說,馬來西亞國民解放軍中的一些戰(zhàn)士是新入伍的士兵,而且有一些是女兵。他們缺乏軍事訓練、戰(zhàn)斗經(jīng)驗、武器和設備。為了克服這些苦難,戰(zhàn)士們聽從了林彪的建議:堅定學習毛主席著作以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戰(zhàn)士們閱讀了老三篇和“毛主席關于人民戰(zhàn)爭、人民軍隊、革命英雄主義和其他主題的語錄”。*《毛澤東思想武裝的戰(zhàn)士戰(zhàn)無不勝》,《北京評論》(1970年1月16日),《解放》雜志5.3再版(1970年3月)(強調是作者加上的)。在此之后戰(zhàn)士們的信心倍增,而且他們找到越來越多的克服困難的方法。*同上。

        對小紅書的看重在1970年夏天更為明顯。在納薩爾起義者與警察和其他武裝力量的暴力沖突之后,馬宗達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全面依靠貧苦農民和對抗修正主義》的簡評。他強調必須要作出犧牲和以及接受流血事件是革命的一部分。

        用毛澤東思想教育貧苦農民,讓他學會在毛主席語錄指導下戰(zhàn)斗。告訴他自己制定計劃并幫助他成為領導人。為了這樣做,有必要幫助他閱讀語錄和老三篇;同樣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教育大眾。今天被壓迫的群眾遭受了上千年的剝削和專制,因此他們希望革命,渴求解放。不要猶豫去給予他們政治。*Liberation 10.3(1970年8月),第2頁,演講發(fā)表在7月14日。

        開展人民戰(zhàn)爭,人民自己組建游擊隊,馬宗達認為小紅書是為革命制造和訓練新兵的方式。

        小紅書的衰退

        小紅書在納薩爾巴里運動中的興衰與馬宗達的個人命運緊密相關。在納薩爾運動領導層中,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同意馬宗達的做法,即過于強調小紅書,幾乎到了排斥其他馬克思主義作品的程度。馬宗達似乎比毛澤東本人更是毛主義跟隨者——對毛的個人崇拜使得他拋棄了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從表面上看,馬宗達對小紅書的迷戀可能難以理解;他的一些往昔的支持者和崇拜者認為這是一種著迷。他之前的同志認為小紅書的吸引力在于其形式——再也找不到像這樣色彩鮮明、尺寸、形狀和重量合適的作品了。并且,它不昂貴(經(jīng)常是免費發(fā)放),易于隨身攜帶,不需要攜帶字典來查閱其意思。馬宗達認為小紅書比馬克思、恩格斯或列寧的深奧理論更具有可讀性。這一毛澤東思想的便攜本對于形成政治指示最方便:人們只需掏出小紅書然后閱讀一段即可。

        對馬宗達“走捷徑”式的革命道路的不滿導致了1971年中期日漸明朗的黨內不合和分裂主義。馬宗達在1971年10月所寫的題為《加強黨組織》的文章中回復了對他的批評。他表達了對同事狂妄自大的不滿,以及同志們低估小紅書重要性的不快。

        我們團結起來以發(fā)動革命。這是我們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原因。每一個人必須深入學習《毛主席語錄》中的“共產主義”章節(jié)。然后我黨才會像鋼鐵般強大……兩大陣線之間的斗爭存在于黨內,而且它將是常態(tài)。*Liberation 5.1(1971年7月-1972年1月)。

        馬宗達抨擊了那些認為政治工作已經(jīng)足夠、接著應該強調軍事工作的人。這對他來說顯然是背離(毛主義),并不能推動斗爭向前發(fā)展。按照林彪關于人和武器的說法,政治是軍事工作最重要的方面,馬宗達提出:“我們的人民軍隊只有在通過政治工作增加農村游擊隊的數(shù)量后才能成功。除了政治宣傳外,沒有別的方法能增加游擊隊。政治工作在階級斗爭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被優(yōu)先對待。這是主席的教導?!?同上。

        然而在那時,馬宗達關于小紅書的觀點被中國人拋棄。1970年的某個時候,納薩爾領導人索倫·波斯秘密訪問了中國。在他與周恩來的一次長談中,波斯被明確告知,印度革命家必須避免稱中國的主席是他們的主席,而且必須尋找一條印度的革命道路,而不是機械地照搬“中國模式”。*Chakrabarti, China and the Naxalites, pp. 110-18.關于這一點,納薩爾巴里運動的宣傳并沒有作出公開聲明,但事實是中國領導人不再贊成他的觀點,這一點不可否認并眾所周知。而且在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黨代會上,圍繞這一點產生了熱烈的討論和嚴厲的爭辯。隨著馬宗達的影響消退,在納薩爾派教導中越來越少提及小紅書。

        如今馬宗達在另一個爭議性問題上備受攻擊:他的“消滅階級敵人”政策。在這一所謂的毛式原則背景下,所有納薩爾派的反對者,不管他們是什么階級,都要被殺死。警員、小學教師、零售店主——這些從定義上來看不屬于剝削階級的人們——頻頻成為革命者的攻擊目標。事實上,毛從沒有鼓吹過這樣不加區(qū)分地消滅敵人,毛關于游擊戰(zhàn)的作品主要針對日本侵略者。馬宗達似乎忘記了這一點,因為消滅政策首先幫助他在黨內樹立了主導地位。然而,甚至在他自己的幫派團體中,馬宗達的消滅陣線最終受到了非毛派的攻擊,而且他的領導權也受到了黨內其他團體的挑戰(zhàn)。*Mohan Ram, Maoism in India,New Delhi: Vikas Publications, 1971, pp.132-33.

        對小紅書的最后一擊是林彪1971年9月的意外去世,以及認為他與蘇聯(lián)聯(lián)合謀害毛主席的說法。毛澤東的“戰(zhàn)友和繼承者”竟然是叛徒,這一點讓一些印度毛派主義者感到困惑、失望和幻滅。據(jù)一些前納薩爾派所說,林彪事件引發(fā)了關于“偉大的、光榮的和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質疑,甚至質疑毛澤東本人。*Chakrabarti, China and the Naxalites, pp. 118-22.馬宗達自己對林彪事件的看法在他的作品中尚不明確,但當他的早期同志安世明·查特及在1972年與馬宗達分道揚鑣后,查特及發(fā)表了一份嚴厲的和討好的評論,主要針對那些“支持林彪黑色陰謀的人”,而且記錄他們贊成毛主席的卑鄙企圖。*Ashim Chatterjee, “A Statement”, Frontier 7.4 (May 18,1974).馬宗達攀上了林彪這個明星以及林彪的毛主義觀。在林彪隕落后,以及隨著中國、中國革命和毛澤東的光環(huán)開始消退,小紅書失去了其在印度毛派主義知識分子心中和腦海中的尊崇地位。馬宗達在1972年7月16日被捕,十天后死于警察拘留所。至此,馬宗達時代終結。

        1975年小紅書在印度被禁止,但在此之前,在加爾各答凡是擁有這本書的人都被警方煩擾過。一些積極分子或被懷疑是積極分子的人的住所被警方搜捕以尋找毛主席語錄的復印本和其他“有罪”文件。70年代末,由于各種國內和國際因素,納薩爾巴里運動差不多處于休眠狀態(tài)。盡管對小紅書的禁令延續(xù)至今,但擁有復印本的人民不再對此保密。這一事實讓人驚奇,隨著納薩爾巴里運動在沉寂20年之后重新出現(xiàn),如今有人認為它是比跨國恐怖主義更大的印度內部安全威脅。據(jù)報道,印度28個邦中的12個在不同程度上處于納薩爾的影響下,而且時不時出現(xiàn)的起義者和安全人員之間的暴力事件對雙方都造成了傷亡和破壞。

        然而,納薩爾巴里運動不再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領導的農民革命,那些生活受到民族解放和全球化影響的部落居民掀起了暴亂。在印度出現(xiàn)了持續(xù)的關于毛主義在如今是否應被視為社會問題還是法治問題的爭辯。包括作者在內的一些人認為所謂的毛主義運動在如今已經(jīng)沒有了特別的毛派特征。*最近關于重新出現(xiàn)的毛派/納薩爾派運動包括:Bidyut Chakraborty and Rajat Kumar Kujur, Maoism in India: Re-incarnation of Ultra-left wing Extremism in the 21st Century ,Oxford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ontemporary Asia Series, 2010; Santosh Paul, The Maoist Movement in India: Perspectives and Counter-perspectives ,New Delhi: Routledge India, 2012; and Nirmalangshu Mukherjee, The Maoists in India: Tribals Under Siege,London : Pluto Press, 2012.顯然毛派意識形態(tài)本身不再被認為是獨立的、令人畏懼的武器。

        結論

        小紅書在1969-1972年間盛極一時。其讀者包括納薩爾巴里運動的成員,以及其同情者和持懷疑態(tài)度的觀察者。在后兩個團體里,幾乎所有人都接受過教育——絕大部分是大專和大學的學生——以及來自中產階級或富裕家庭。小紅書在60年代末煽動城市學生和知識分子參與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那時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課程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但毛的《語錄》由于印度與中國的相似性和毗鄰而具有特別的吸引力,印度最熱衷于反修正主義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們認為毛是具有超凡魅力的主席。一些前納薩爾派認為,馬宗達幫助傳播了對毛的個人崇拜,將小紅書提升到神圣地位,以及過分機械地將中國模式應用到印度。結果,由于70年代初在孟加拉運動的急躁下降而受到指責。

        整合前納薩爾派的觀點,小紅書的問題顯而易見:它只是概述思想而空無內容。首先,印度革命的歷史背景完全不同于中國。在中國,小紅書被用來動員社會力量反對威脅執(zhí)政的共產黨;在印度,毛派主義者只是少數(shù)黨的一個小分支中的一小部分。其次,文本內容缺乏。在中國,小紅書只是毛澤東部分思想的簡要參考書;在印度,它成了系統(tǒng)替代意識形態(tài)的教材。毛澤東的思想活力源于其詳盡闡述的文章和講話,而不是松散隨意地引用語錄。第三,沒有背景支撐的哲學思想不能轉變成有意義的行動。小紅書將毛主義簡化為一個衍生的、呆滯的思想體系,而不是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生機、做好充分準備以適應新形勢的思想體系。正如前納薩爾活動分子說的那樣,閱讀和重述“革命”實踐充其量只是象征性的。

        (責任編輯欣彥)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660(2016)02-0055-06

        **作者簡介:[印]斯瑞瑪緹·查克拉巴提(Sreemati Chakrabarti),印度德里大學東亞研究系中國研究教授,德里中國研究院榮譽院士。 梁長平,博士,(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湖南省毛澤東研究中心成員。

        *本文的原文標題為Empty Symbol: The Little Red Book in India,收錄于Alexander C. Cook主編的Mao’s Little Red Book: A Global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譯者注:《毛主席語錄》一書因其紅色封面和尺寸在國外又稱為小紅書。本文系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毛澤東外交思想的科學內涵、風格特點研究”(15ZXC03)的階段性成果。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国产夫妻自偷自拍第一页|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肉欲高潮视频| 日本熟妇人妻xxxxx视频| 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不卡二区| 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精品| 99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94| 成年女人午夜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虎白女毛片人体|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av成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在线播放a欧美专区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 中文字幕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无码尹人久久相蕉无码| 日韩高清无码中文字幕综合一二三区 | 本道天堂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一本色综合久久|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 91国内偷拍精品对白|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7878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国内|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 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亚洲熟妇一区二区蜜桃在线观看|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四虎影视亚洲精品| 麻豆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在线观看 |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av|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