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偉
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公證處,江蘇 常州 213003
?
公證與當事人之間關系協(xié)調處理的法律實踐探討
郭文偉
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公證處,江蘇 常州 213003
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j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豆C法》、《公證程序規(guī)則》對于公證活動中公證機構和當事人的地位、職責、權利義務等均未提及,本文將結合本人的實務經驗對公證與當事人的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
公證;公證員;當事人;對等
公證機構是依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此處的“證明機構”沒有給廣大群眾一個明確的答復,到底屬于何種性質在學術界和實踐中都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公證法》立法也回避了這一問題。原先《公證暫行條例》第3條:公證處是國家公證機關。2000年8月10日司法部下發(fā)了《關于深化公證工作改革的方案》中提到:現(xiàn)有行政體制的公證處要盡快改為事業(yè)體制,邊遠、貧困地區(qū)及近三年人均業(yè)務收入不足三萬元的公證機構,可以暫時保持原行政體制不變。所以目前公證機構既有事業(yè)單位模式,也有行政體制模式,但今后幾年公證機構的走向將對公證當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公證業(yè)務的維系和開拓需要當事人
沒有當事人公證業(yè)務便無從開展。所有的公證必須先有啟動程序——當事人的申請。所以在現(xiàn)有的業(yè)務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當事人。比如房產繼承公證,如果繼承人對于涉及繼承的房產無需進行轉讓、出租等處分的,當事人便無需向公證機構提出繼承權公證申請,此時的房產可以無限制的住直到滿70年收歸國家所有;再如繼承人之間對涉及繼承的房產有矛盾的,也無需向公證機構提出繼承權公證申請,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新興業(yè)務不斷涌現(xiàn),比如一些民營慈善家希望通過公證的手段將其擁有的合法財產在百年后捐贈給社會,此類業(yè)務只在一些發(fā)達的大型城市中的很少公證機構有所涉及。
(二)公證是當事人基于自我需要而尋求的法律依托
公證的宗旨是預防糾紛,減少訴訟,避免不法行為。當事人到公證處無非是想通過公證達到某種目的。他們相信公證是公平、公正的,所以愿意把自己的矛盾或者問題向公證機構吐露。隨著法律的宣傳普及,群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公證的概念已在人們的心中慢慢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夫妻財產協(xié)議公證就是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出臺下孕育而生的。還記得當事人在辦公室跟我提過的一句玩笑話,別人都說辦公證什么的,當時我還想我今生肯定不會要去公證處辦什么公證的,沒想到今天會在這里辦公證??梢姽C已經開始順應社會的需求走入人們的生活。
根據(jù)公證機構的性質,公證機構和當事人的地位是不一樣的。事業(yè)單位模式下的公證機構應和當事人處于平等的地位,當事人申請辦理公證,公證機構受理公證申請,相當于是一個等價交易。當事人應當向公證機構如實說明申請公證的事項的有關情況,提交的證明材料應當真實、合法、充分。而公證機構受理公證申請后,應當告知當事人申請公證事項的法律意義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告知其在辦理公證過程中享有的權利、承擔的義務。當事人可以要求公證員回避,公證員也可以主動要求回避。公證機構受理公證申請后,應當按照規(guī)定向當事人收取公證費。對于拒絕按照規(guī)定支付公證費的當事人,公證機構應當不予辦理。綜合以上條款可見,公證機構和當事人的關系非常類似買賣雙方的關系,明碼標價,雙向選擇。行政體制模式下的公證機構和當事人是不平等的,公證機構是國家工作人員,行使的是國家職權,此時雖然雙方的權利義務仍有著上述對等的關系,但是更多的受行政權力的考慮,受國家機制的保護,公證機構面對當事人時總會有所推脫,不愿因為公證中的瑕疵、過失、過錯就有可能導致職業(yè)生涯的結束、皇糧飯碗的丟失。此時當事人便可能遭遇“公證無門”或“吃閉門羹”的境遇。
隨著不動產等社會財富積累得越來越多,家庭矛盾甚至家族矛盾日益凸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利益的最大化,此時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公證機構,希望通過公證的合法手段達到利益均等化的目的。雖然公證機構能夠暫時地緩解公證當事人的糾紛,但是一旦發(fā)生更大的分歧,當事人之前無法協(xié)商解決,就會把矛頭指向公證機構。此時的公證機構需要遭受腹背受敵的狀況,可能面臨著法院訴訟、行業(yè)責罰等,萬一公證員有著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話,還要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雖然公證機構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部門,但是有些投訴、訴訟都是由于公證機構的公證人員態(tài)度惡劣、辦證程序嚴重違規(guī)等引起的。辦證實務中,我們經常會碰到當事人的投訴,有些可能是當事人無理取鬧,有些確實是公證機構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所有我們要冷靜分析原因,巧妙地化解這類糾紛。有時一些當事人還會寫信向記者、報社報道辦理公證的過程,利用媒體、廣播、電視、網絡的媒介來大肆宣揚公證機構的種種不是,這類情況影響極為廣泛,我們要慎重對待。有時當事人會直接向地方公證協(xié)會投訴,提出要求撤銷公證書等等,此時公證機構會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程序。有時還有當事人會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公證機構賠償?shù)?,此時公證機構就成為法庭的被告,法院會通過訴訟程序要求雙方提交相應的證據(jù)材料來作出判決。
(一)準確定位公證機構和當事人的關系
首先要明確公證機構與當事人應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不存在上下級或者孰優(yōu)孰劣,公證機構應平等地對待每一位當事人,俗話說顧客是上帝,當事人就是我們的上帝,所以對待當事人要細心、熱心。當事人對公證人員要充分地尊重。
(二)公證人員應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重視責任心
公證機構作為中立部門,不得收受任一方當事人的賄賂或者為了一方當事人的利益,作出與事實違背的公證文書?,F(xiàn)實中,每年都有公證員因自己的貪念、虛榮而被法院判刑的,這類案例就是要提醒所有的公證人員都要加強自己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肩負社會責任,嚴把良心關,做一名適格的公證人。
(三)當事人要有理性的心態(tài)
社會的浮躁以及金錢化使得當事人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有些當事人自認為有錢了不起,公證人員是靠錢辦事,所以當他們面對公證人員時往往自以為是,高高在上,不按程序辦事,甚至有些當事人還冒著違反法律的風險,虛假辦證。所以當事人要擺正心態(tài),理性地、合法地申辦公證。
(四)公證行業(yè)協(xié)會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糾紛解決機制
公證行業(yè)協(xié)會是公證業(yè)的自律性組織,所以公證糾紛的解決必然少不了公證行業(yè)協(xié)會。當出現(xiàn)公證糾紛時,公證協(xié)會應及時干預,合理的分析糾紛的原因,及時化解公證機構和當事人的矛盾。建立一整套的糾紛解決機制是有效途徑,比如投訴前置,調解優(yōu)先,座談機制等等。
(五)社會應運用法律規(guī)范調整公證糾紛
社會作為公證機構和當事人存在的大集體,應從大局考慮,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大力宣揚公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了解公證,愿意公證。目前公證糾紛解決不外乎復查、投訴、訴訟三種手段,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都比較籠統(tǒng),沒有相關配套的解釋和法定程序,所以當務之急是要通過法律來規(guī)范調整公證糾紛。
公證與當事人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思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矛盾會凸顯,筆者僅就本人的實務淺談一下公證與當事人,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未來的公證工作必然需要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證機構和當事人能夠共進退。
[1]鄭志華.公證賠償責任中公證機構行為與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損失之間因果關系的認定[J].法制博覽,2015(07).
[2]謝嵐英.從公證實務的角度談當事人舉證責任與公證機構核實權[J].中國公證,2008(11).
D
A
郭文偉(1969-),男,江蘇常州人,本科,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公證處,公證員,研究方向: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