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亞南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2
?
試析古代七出制度
萬亞南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陜西西安710122
摘要:中國古代的休妻制度實際上是一套以七出,三不去為基礎的,義絕、和離為補充構成的一套完整的傳統(tǒng)離婚制度。離婚制度實際上是一種休妻制,了解這樣的制度有利于我們去探尋古代社會法律制定的社會觀念和價值所在。
關鍵詞:離婚;休妻;七出
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略過早期的文明形態(tài)來看,家、國是融合一體的。家庭在國家中是發(fā)揮基礎性作用的,它是構成封建統(tǒng)治社會的根基。但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如此能量巨大的社會單位,則必然要提及其來源一一由上古演變的儀式:婚姻。
中國婚姻制度歷史悠久,將婚姻制度進行分解的話,縱分為兩個制度體系:一為結婚制度(以六禮為主的儀式),二為離婚制度。本文想從離婚中的七出制度來分析該制度對于中國古代社會的意義和作用。
一、“七出”制度
休妻,古時規(guī)定“七去”,也稱“七出”、這是男子享有的特權,婦女在這項制度面前是沒有話語權的?!抖Y記·本命》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禮記·昏義》道:“婦順者,順于舅姑”。不順父母,是指妻子對自己的舅姑不恭順,不孝敬;不順父母,這個妻子就沒有盡到妻子的義務,男方家是不需要的。無子,即妻子不能為男方家誕下子嗣。這在古代往是不能容忍的,“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也?!被橐霰旧淼哪康木褪菫榱搜B(yǎng)祖先和家族繼承,婚姻對于家族來說更是一項神圣的義務,不僅是夫妻二人共同侍奉宗廟,更有使家族得以延續(xù)的使命。妻子若無法將此重任完成,會被男方家族視為無法承受的事情。淫,指妻子與他人有奸亂的行為。婦以淫僻被出,在春秋時期已有其例。中國不僅是一個地緣社會,也是一個血緣社會,極其講究倫理秩序的。這種秩序不能紊亂,如果妻子與他人通奸,尤其是家族中的其他男性親屬,這樣做就不利于家庭和諧,保證血脈的純正。妒,指妒忌,在古代社會,實行的是一妻多妾制度。一個妻子因為嫉妒而不許丈夫納妾的話或者與小妾經常發(fā)生爭吵和矛盾,猶如悍婦、妒婦,不利于興旺家族、綿延子嗣,更不利于家中男性權威的保障。申子嘗曰:“妒妻不難破家,亂臣不難破國,一妻擅夫,眾妻皆亂?!碑吘?,納妾在古人們看來是再為正常不過的事。惡疾,是指妻子身患大病。但是具體的惡疾指為何,禮和律均沒有明確規(guī)定。我想應是無法協助丈夫處理家庭中的事務,不能與丈夫一同進宗廟參與祭祀活動,可以算作患上惡疾。畢竟這樣的婚姻違背了目的,無法實現它的家族職能。口多言,是指妻子多舌,易閑言碎語,離間夫家。這在上古奴隸社會就形成的觀念,認為女人多舌易滋生是非,最好還是不要多話。在那時就曾出現過相關禁止的規(guī)定。在一個大家族中,兄弟長輩之間的和諧互愛是家族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妻子不能起到幫助家族的作用,反而使兄、長之間互生嫌隙,這個妻子是斷不能要的。她破壞了整個家族的關系,古人認為這個是可怕的事。竊盜,是指妻子私自動用家庭的財產。妻子在家中雖為一家之母,實際上她是沒有財產權的。財產權都掌握在家長的手里,她是無權處分的。私自動用家產就會被認為是竊盜。從這里體現出了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她是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的。這是禮記所載,又可見:“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以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盜竊,為其反義也?!逼叱鍪瞧拮舆`反了封建禮教的法定離婚條件,可以從中發(fā)現這些規(guī)定均是因為不利于維護家族利益而設定的。這一點我認為說明古代離婚制度不似現代這樣完全按照夫妻意志為標準的,在古代離婚更多意義上是兩個家族之間的事,而不僅是夫妻二人之間的事(甚至夫妻二人在這里毫無意志可言),結婚和離婚都是考慮到了各自的家族,而離婚也代表著夫妻兩家之間不再交好,聯系破裂。
二、結語
以上分析了中國古代的七出制度,實際上就是對離婚制度的內容結果進行探析。讓我了解到如果要分析古代的休妻,必然要聯系到傳統(tǒng)的七出制度的。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七出”制度實際上是禮教精神在法律當中的貫徹,從最初僅僅是一種道德上的規(guī)范要求,到后來立法上的明文規(guī)定,這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封建社會以“禮治”統(tǒng)治社會,以維護封建政權的一種統(tǒng)治形式。在這樣的社會中,家國同構,國家、家庭、個人三者是一體的。家庭作為基本的社會單位極為關乎一個國家的穩(wěn)定,所以離婚作為婚姻制度之一的內容,作為“禮政”之本,它關系到每個具體家庭的和諧,法律對此十分加以重視。目的就是為了貫徹禮治,使得社會有序。
[參考文獻]
[1]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2.
[2]金眉.試析唐代“七出三不去”法律制度[J].南京大學學報(第38卷),2001(6).
[3]董小紅.略論中國古代的離婚制度[J].法制與社會,2006(10).
[4]崔蘭琴.家·國·人:傳統(tǒng)離婚制度芻議[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5).
中圖分類號:D929;D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215-01
作者簡介:萬亞南(1995-),女,貴州凱里人,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2013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