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山
一天早上,我們直奔離駐地10多里遠的五組。公路走到盡頭,又爬了一段山路后,稀稀拉拉的幾戶人家出現在面前的山溝里。聽到狗叫,圍上來幾個婦女和老人,知道我們是扶貧工作隊員后,一名婦女問我:“聽說縣里對我們貧困戶養(yǎng)雞養(yǎng)豬有補助,說養(yǎng)一只雞給25塊錢呢,我養(yǎng)了10多只,錢找誰要?”我知道,這是前期政策不明朗、宣傳不到位造成的誤解。于是,笑著解釋說:“大嫂,縣里是鼓勵大家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也有資金獎勵,不過,是鼓勵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呢。你養(yǎng)的越多補助越多,不是養(yǎng)一只雞給25塊,而是養(yǎng)雞達到50只以上,每只補貼10塊錢……”接著,我們便將縣里“五個一批”的脫貧措施(重點是產業(yè)扶持政策)認真地對他們進行宣傳解釋??磥恚@精準扶貧的政策宣傳,不能有絲毫走樣,一定要深入透徹才行啊,同時,還得各個部門分工協(xié)作,把好的政策落到實處。
看到家住一組的任初黨,全體隊員心情沉重。他全家住在一間老生產隊的破房子里,四面漏風。才40歲出頭的任初黨,臉色蒼白,身體浮腫,生有一兒一女,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家中欠下巨額債務,妻子只好常年出門打工,但村干部告訴我們,他妻子實際上已經離家出走了。
我們向他宣傳扶貧政策,鼓勵他發(fā)展項目,改變居住環(huán)境,他卻搖著頭嘆著氣說:“不消想得,過一天算一天……”目前他主要靠給人殺豬和開一輛三輪摩托掙點收入。我們問他患了什么病,竟然說不知道,原因是沒錢去醫(yī)院檢查。我拉近椅子,認真地向他宣傳對貧困戶的醫(yī)療救助政策,同時表示將盡己所能,通過愛心組織“竹根聯(lián)盟”對他的兒女讀書進行資助。那一瞬間,我看到任初黨的眼里閃過一絲亮光。在農村,像這樣因病致貧的家庭很多,精準扶貧,重要的是要扶起他們戰(zhàn)勝困難和脫貧致富的信心??!
工作隊員王小嬋是縣人社局新招募的“三支一扶”大學生,從踏進她的包保戶——特困戶湯唯林家那一刻起,小姑娘眼角的淚花就沒干過。這是一戶特殊得讓人心酸的家庭:全家4口人,63歲的湯唯林是戶主,81歲的叔叔長年癱瘓在床,64歲的嫂子瘋瘋癲癲,61歲的老伴是個聾啞人,見家中來了生人,躲著不敢出來。一排低矮的土坯房,檐下凌亂地堆放著紅薯、玉米和柴禾。房前的豬圈里躺著一頭200來斤的生豬,已經死了。湯唯林告訴我們,頭天晚上還好好的,這簡直是雪上加霜?!凹依镂沽藘深^,準備過年前殺一頭,賣一頭的,聽說還能領點補貼,現在可能不行了?!笨磥硭麑ξ覀兊漠a業(yè)扶貧政策還是有些了解的。
座談中我們了解到,湯唯林有個兒子,14歲就出門打工,多年沒有回家?!疤F了,房子又破,兒媳婦都找不到?!笨吹嚼蠝薪ǚ康拇蛩悖覀儤O力動員他趁搬遷扶貧的好時機,參加“十戶聯(lián)建”,并詳細向他介紹了具體扶持政策。“當真有這好的政策?太好了!”湯唯林高興得臉上泛起紅光,一口口咂著旱煙,透過裊裊飄升的煙霧,我仿佛看到他在勾畫著美好的未來。
在村上住了一周后,我接到自己的包保戶宋進兵打來的長途電話,他遠在甘肅打工。電話中他客氣地問我,能不能把縣里所有的扶貧政策都發(fā)送給他,他要認真謀劃2016年的路子。我爽快地答應了,并明確告訴他:后面的路,會更寬,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