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石磊
(475000 開封市公安局 河南 開封)
論刑事案件的偵查成本
董石磊
(475000 開封市公安局 河南 開封)
偵查成本是指偵查部門為了偵控刑事犯罪案件所需投入的全部費用。影響偵查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偵查體制、偵查主體素質、偵查投入、國民素質、犯罪成本、法治建設、法律和輿論供給。在目前條件下,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偵查成本,獲取最佳的偵查效益的措施是:第一,改革偵查體制,變“以塊為主”為“以條為主”,完善偵查機制。第二,加強教育培訓工作,大力提高偵查人員素質。第三,擺正“偵”與“控”的關系,變被動偵查為主動偵控。第四,加大犯罪的風險和成本,減少潛在犯罪人成為現(xiàn)實犯罪人的可能。第五,改善法律、輿論供給的不平衡狀態(tài),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偵查成本;偵查效益;偵控關系
偵查活動既是偵查部門履行其神圣職責,行使其偵查權力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過程。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只有將成本分析理論引入偵查政策的制定過程,注重對偵查活動中稀缺而昂貴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才能提高偵查活動的效益和質量。
偵查成本是指偵查部門為了偵控刑事犯罪案件所需投入的全部費用。從其表現(xiàn)形態(tài)分析,它既有有形的財物形態(tài),又有無形的警力形態(tài)、社會印象形態(tài)等。一般說來,偵查成本涉及三個方面的概念:
(一)固定偵查成本
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nèi)偵查部門用于偵控犯罪案件所需的固定費用支出。它是由固定偵查要素所引起的費用。辦公場所的使用與維修費,偵查人員的薪金及保險費,偵查裝備的使用和維修費等,都屬于固定偵查成本。當然固定偵查成本只是相對短期情況而言的,如果從長期情況看,一切偵查成本都將變動,也就無所謂固定偵查成本了。[1]
(二)可變偵查成本
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nèi)隨著刑事犯罪案件形勢變化而變化的偵控費用支出。它是由可變偵查要素所引起的費用。對直接危害結果已經(jīng)發(fā)生的刑事案件實施偵查的費用以及對直接危害結果還未發(fā)生的預謀犯罪案件實施控制的費用等,都屬于可變偵查成本。
(三)總偵查成本
它是指刑事犯罪案件偵控的成本總額,即固定偵查成本與可變偵查成本之和。我們很容易看出,總偵查成本與總偵查效益是緊密相連的。我們通過“偵”成本的投入,以查明犯罪事實,給予那些實施犯罪,給社會帶來危害結果的犯罪行為人以應有的懲罰。我們現(xiàn)在的理性做法應該是,盡可能地用最小偵查成本投入,獲取最優(yōu)化的總偵查效益,即如下列公式:偵查利潤=總偵查效益-總偵查成本。[2]
(一)偵查體制
我們在談論偵查體制的時候必然地要涉及我國公安機關的體制。我國現(xiàn)行公安機關的體制是“以塊為主”,所以,偵查體制也就是“以塊為主”。
(二)偵查主體素質
目前,我們不能否認,有一部分偵查人員的業(yè)務素質還不高,在偵查工作中重復勞動,高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投入,低偵查效益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甚至刑訊逼供、辦冤假錯案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
(三)偵查投入
傳統(tǒng)的偵查觀念認為,刑事偵查部門的任務就是破案。而現(xiàn)實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控制刑事案件的發(fā)生對偵查部門來講尤為重要?,F(xiàn)實偵查實踐中,我們對于“偵”與“控”方面的投入是不平衡的,對“控”的投入比對“偵”的投入少,尤其是在對那些需長期經(jīng)營而又見效慢的控制刑事犯罪措施的投入方面。
(四)犯罪成本
毫無疑問,犯罪行為也是一種投資,作案人在作案的過程中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即犯罪成本。這種成本既包括從事犯罪活動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 ,被偵查的風險以及被偵查機關抓獲以后受法律懲罰的程度,還包括實施犯罪時必須要舍棄的,用以從事合法行為能得到和擁有的另外一些利益。
(五)法律、輿論供給
依法偵查是現(xiàn)代偵查工作的基本要求,而輿論宣傳與偵查工作的關系也愈來愈密切。
(一)改革偵查體制,完善偵查機制
我國自1997年6月開始的刑事偵查工作改革中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包括建立責任區(qū)刑警隊,實行偵審一體化,落實偵查工作責任制,建立統(tǒng)一指揮、快速反應,各警種各地區(qū)密切配合、緊密協(xié)作的打擊犯罪的整體作戰(zhàn)格局。這些改革內(nèi)容反映了偵查工作的客觀規(guī)律,是降低偵查成本、提高偵查效益的得力舉措。
(二)加強教育培訓工作,大力提高偵查人員的素質
偵查人員的素質是偵查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我們一定要改變以往的那種偵查工作靠拼體力、拼人力、拼消耗的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局面,把偵查人員全員培訓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三)擺正“偵”與“控”的關系,變被動偵查為主動偵控
如前所述,刑事案件“偵”與 “控”的關系問題是偵查學的基本問題,且從事物的發(fā)展方向上看“控”是第一位的問題。對刑事案件進行偵破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控制犯罪發(fā)展的態(tài)勢,努力減少刑事案件的發(fā)生。
(四)加大犯罪的風險和成本,減少潛在犯罪人成為現(xiàn)實犯罪人的可能
犯罪活動是行為人權衡犯罪的收益與犯罪的風險、成本之后所作出的理性選擇。我們要通過各種措施增大犯罪的風險,提高犯罪成本。首先,我們的刑事法律在努力做到“嚴而不厲”的同時,要注意增加威懾力。其次,要加大偵查工作的力度,提高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使犯罪人時刻感到只要實施犯罪就難逃法網(wǎng)。再次,要加強對“犯罪場”的控制,使犯罪的難度增大,使犯罪人不易達到犯罪的目的。
(五)改善法律、輿論供給的不平衡狀態(tài),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我們不能否認,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社會問題還較多,正視這樣的現(xiàn)實狀況,能使我們增加緊迫感,也能使我們更加冷靜地處理好各種社會問題,包括犯罪問題。但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尊重現(xiàn)實,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總之,降低偵查成本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我們不能忽視以上提及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還要有賴 于國民素質的提高,正義成本的降低,法治意識的日益深入人心,社會控制的加強等。
[1]伊軍.偵查成本論[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5.
[2]任惠華.論偵查效益的概念[J].政法學刊,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