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芬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 貴陽)
代駕合同的法律定位——基于代駕App的分析
張美芬
(550025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 貴陽)
2011年5月,酒駕的正式“入刑”,使代駕行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同年,e代駕App上線,緊接著各種代駕App接踵而來,但由于沒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且代駕合同并非《合同法》中所列的15種典型的合同類型,所以代駕合同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本文將從分析代駕合同的性質入手,分析代駕合同的法律定位。
代駕App;代駕合同;服務合同
所謂代駕,是“汽車代理駕駛”的簡稱,是指汽車所有人、使用人出于某種客觀或者主觀的原因讓他人代為駕駛,代理駕駛人為其提供代理駕駛服務的行為。
2011年,酒駕的正式“入刑”使代駕行業(yè)逐漸升溫。傳統(tǒng)的代駕行業(yè)主要有個人代駕和專業(yè)代駕公司兩類,個人代駕由于市場管理比較混亂,信賴度比較低,逐漸失去了立腳之地;而專業(yè)代駕公司由于地域性、傳播力度等原因,并未使代駕市場有實質性的飛躍。近年來,互聯(lián)網(wǎng)的逐漸普及為代駕行業(yè)的火爆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代駕App的成功主要歸于其方便快捷及現(xiàn)代人對于App依賴程度的不斷增加,各種代駕App(如e代駕、滴滴代駕等)的出現(xiàn),使得人們尋找代駕服務更加便捷,只需在手機上輕觸幾下,便可以輕松搞定。
代駕App是互聯(lián)網(wǎng)+代駕的一種模式,軟件所屬公司在其App上提供其所管理的專職或者兼職代駕司機的信息及服務種類,用戶可以在手機、電腦上下載該App,然后注冊賬戶,便可以使用該App選擇相應的代駕服務項目。代駕司機在后臺接受訂單、提供服務,但用戶須訂立一份委托代駕服務協(xié)議,而這份委托代駕服務協(xié)議就是本文要研究的對象——代駕合同。
代駕合同是基于汽車所有人、使用人與代理駕駛人的合意簽訂的,明確約定雙方當事人在代駕服務過程中權利義務關系的代駕協(xié)議。合同自被代駕人簽字確認時成立,被代駕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在代駕App行業(yè)中,代駕合同不是與代駕司機簽訂,而是與軟件所屬公司簽訂。代駕合同是一種新型的合同,目前對于代駕合同的定性在學界有所爭議。因此,對代駕合同的定性是解決相關糾紛的前提條件。
(一)代駕合同的特征
1.代駕合同是一種無名合同
無名合同,是指法律尚未特別規(guī)定、未賦予一定名稱的合同[1]?!逗贤ā芬?guī)定了15種典型合同,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事物不斷地產(chǎn)生,這些法定合同類型已經(jīng)不能涵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所有民事合同,代駕合同便是其中的一種。因此,代駕合同這一非典型合同的法律定性就成為解決實際糾紛必須先解決的難題。《合同法》第124條規(guī)定:“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合同,適用本法總則的規(guī)定,并可以參照本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guī)定。”
2.代駕合同是一種雙務、有償合同
雙務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互負對待給付義務的合同。在代駕合同中,代駕司機負有提供代駕服務并安全送達被代駕人至目的地的義務,被代駕人同時承擔給付對方相應報酬的義務。同時,代駕合同也是一種有償合同,即雙方為取得各自利益而須支付對價的合同。在本文所討論的代駕合同中,代理駕駛人為取得相應的酬勞須完成被代駕人所要求的代駕服務,而被代駕人為了安全到達目的地須給付代理駕駛人相應酬勞,符合有償合同的定義。
3.代駕合同是一種格式合同
格式合同,是指合同條款由一方當事人為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由不特定的相對人對該擬好的合同概括地表示全部同意或全部不接受,而不能討價還價進行協(xié)商的合同[2]。以e代駕為例,代駕司機在平臺接受訂單后、進行代駕服務之前,客戶須簽署一份《委托代駕服務協(xié)議》。該協(xié)議是由e代駕為重復使用而事先擬定,客戶不參與其起草制定;且該協(xié)議的相對人是不特定的多數(shù)人,這正是格式合同的優(yōu)越性之所在;最后,該協(xié)議的內容也是固定的,客戶只能對協(xié)議的內容概括地接受或者不接受,不可能進一步協(xié)商、討價還價。
(二)代駕合同的法律定位及法律適用
代駕服務是一種服務,具有無形性,對于被代駕人,代駕司機為其提供了適時的幫助,其向代駕司機支付相應的對價;且代駕服務不可能有返還、復原的可能性,代駕服務一旦提供,代駕司機無權要求被代駕人返還其服務。代駕服務還會受制約于代駕司機本身,如代駕司機的技能、情緒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服務的質量。此外,在代駕服務過程中,代駕司機往往會更了解代駕合同的內容,而被代駕人則會出于一個相對比較弱勢的地位,因為代駕合同是格式合同,被代駕人需要代駕的情形大部分為酒后不能開車,在這種情況下,被代駕人很難做到謹慎注意,所以就導致沒有相關法律監(jiān)管的代駕行業(yè)多生糾紛。最后,代駕服務也具有損害賠償責任的自身性,若代駕服務存在瑕疵而引發(fā)交通事故糾紛,不僅代駕服務本身無法完成,還會造成其他的人身、財產(chǎn)損失。
筆者認為,代駕合同應歸屬于服務合同類型。服務合同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以勞務為債務內容的合同,而代駕合同則屬于有償服務合同。代駕合同具備服務合同的法律特征:①服務具有無形性;②服務的復原、返還的不可能性;③服務的制約性;④信息的不對稱性;⑤損害賠償責任的自身性。
然而目前,我國并沒有對服務合同有所規(guī)定,所以代駕合同的法律適用的問題存在很大的爭議,因此也出現(xiàn)了很多“同案不同判”的情況。代駕合同作為一種無名合同,應適用合同法第124條的規(guī)定,首先,適用合同法總則的相關規(guī)定。遵循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從合同的訂立、履行到合同的違約責任都適用總則的規(guī)定。此外,還可參照合同法分則或者其他法律最相類似的規(guī)定。如在代駕合同中,代駕司機有將被代駕人送達目的地并保障被代駕人的安全得到義務,這一點與客運合同中承運人的義務較相似,可以參照承運人責任承擔的相關規(guī)定。如果合同法沒有相關規(guī)定的,還可以使用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來處理相關糾紛。
[1]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建軍.格式合同的司法規(guī)制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張美芬(1992~ ),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