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皓
(430079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淺析數(shù)人共同侵權責任
蔣子皓
(430079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武漢)
葉金強學者說過,“共同侵權的上空總是陰云密布,俯視之下難見其清晰面目,置身其中則令人眼花繚亂、方向感盡失?!彼蕴氐靥暨x這個論題進行研究,以求完善知識點。本文將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的規(guī)定對共同侵權進行分析,從學理及其實踐的角度進行探討,分析共同侵權的基本問題。
共同侵權;侵權責任法;連帶責任;分類
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加害人實施的導致關聯(lián)損害結果的行為。其構成要件如下:
(1)主體的多元性,即有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加害人存在,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2)主觀上具有共同過錯,這種過錯不是指每個行為人致人損害的過錯,而是強調侵權行為人具有共同致人損害的故意或過失。這一要件是一般共同侵權行為最本質、最重要的特征。此要件使一般共同侵權行為區(qū)別于其他數(shù)人侵權行為。
(3)行為的共同性。共同致害行為既可能是共同的作為,也可能是共同的不作為。但數(shù)人的行為必須相互聯(lián)系,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致人損害的原因。這就是《侵權責任法》規(guī)定的“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任何一個共同侵權行為人的行為都對結果的產(chǎn)生發(fā)揮了作用,雖然各人的行為可能對損害結果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但都和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4)結果的同一性,所謂結果的同一性,是指共同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是同一的。但這一點我并不太贊同。正如魏森老師所說,這個要件是不恰當?shù)摹<僭O甲、乙二人共謀后,將丙、丁二人打了一頓,那么由于產(chǎn)生了丙受傷和丁受傷這兩個不同后果,難道就不滿足結果的同一性而不成立共同侵權行為嗎?所以這里應該改成是結果的關聯(lián)性,只要造成的結果之間是有關聯(lián)的,就不應妨礙共同侵權行為的成立。
(5)連帶責任的法定性,是指所有共同侵權行為人必須對損害后果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并且不能通過證明自己無過錯而免責。此要件也是一般共同侵權行為區(qū)別于其他數(shù)人侵權行為的重要標志。其他承擔連帶責任的數(shù)人侵權行為人可以通過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而免責。
1.典型的共同侵權行為(狹義的共同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
《侵權責任法》第8條明確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所以顯然狹義的共同侵權的行為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擬制的共同侵權行為(教唆、幫助型共同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
《侵權責任法》第9條規(guī)定:“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未盡到監(jiān)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p>
3.準共同侵權行為(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承擔
《侵權責任法》第10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chǎn)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shù)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也就是說,對于共同危險行為的責任承擔是要看情況的。比如說,甲經(jīng)過一座居民樓時被一個扔下來的花盆砸中,而當時是乙、丙、丁三個孩子在窗邊玩時其中一個扔的,這三個孩子的行為是危險行為,如果可以確定是其中的一個孩子比如說乙扔的,就由乙及其監(jiān)護人承擔責任;如果不能確定是三個孩子中的誰扔的,就由三個孩子及其監(jiān)護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4.客觀的共同侵權行為(無意思聯(lián)絡數(shù)人侵權)的責任承擔
無意思聯(lián)絡數(shù)人侵權造成同一損害,行為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其判斷標準是每個侵權人的行為是否足以造成全部損害且損害后果不可分。每個行為人的行為足以造成全部損害且損害后果不可分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而當無法判斷各自侵權行為人的行為具體責任大小時,無意思聯(lián)絡數(shù)人承擔連帶責任。如果能判明具體責任大小,也就無連帶責任可言。
1.維護社會秩序
通過設立共同侵權責任法對民事主體的既存利益加以保護,不使他人任意侵奪,使其得到安全。若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受害人即可依法謀求法律救濟。法律對共同侵權行為作出專門規(guī)定的目的就在于給予受害人較一般侵權行為更為充分的救濟手段,以最大限度維護社會秩序。
2.合理分配損害
侵權責任法的基本功能在于運用公平合理的方法確定既生損害的歸屬。共同侵權行為是一種侵權行為的特殊型態(tài),其損害分配與一般侵權行為大相徑庭。在共同侵權責任中,既有共同侵權人對受害人的責任承擔,又有共同侵權人之間的責任分擔,但其根本點在于確定公平合理的損害分配原則。
3.充分保護弱者
當代世界民事立法的潮流是保護弱者。在侵權法律關系中,受害人是弱者,各國無不對其設有充分的保護規(guī)定。盡管整個侵權責任法都是把主注意力集中在保護受害者之上,但保護弱者的思想在共同侵權責任中更為突出。其一,各國法律無不設有共同侵權人負連帶責任的規(guī)定,從而大大增強了賠償可靠度。其二,對并未實際實施加害行為的教唆者、幫助者課以連帶責任,旨在增強賠償成功率。其三,數(shù)人共同實施危險行為而不知誰為加害人時,仍使共同危險行為人負連帶責任,從而免除了受害人的舉證責任。
[1]楊立新:《共同侵權行為及其責任的侵權責任法立法抉擇》,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第3卷
[2]張鐵薇:《論共同危險行為人的責任承擔》,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11月第4期
[3]唐瀟瀟:《試論數(shù)人侵權與共同侵權之關系》,長江師范學院學報,第56卷第7期
[4]李新:《數(shù)人侵權形態(tài)劃分及其責任承擔標準的法律探析》,《法學雜志》,2010年第1期
[5]楊會:《數(shù)人侵權責任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蔣子皓(1994~),女,漢族,福建泉州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