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皓
(100000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 北京)
行政合同訴訟的法律問題探究
郭 皓
(100000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 北京)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體為了特定的目的與公民、企業(yè)或者其他組織在平等協(xié)商的基礎上簽訂的合同。在實際履行中,行政主體為了社會整體利益,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做出解除或者變更該合同的單方行為。由于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缺少對行政合同的專門規(guī)定,法院在受理或者審理涉及行政合同的糾紛時也缺少專門的立案準則和審判方式,致使該類案件審理的混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我國立法機關根據(jù)實際需要制定相關法律,明確行政合同在訴訟的整個過程中的程序性和實體性要求,使行政合同糾紛的處理有法可依。本文將針對行政合同訴訟的相關法律問題展開分析,進而說明行政合同訴訟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行政合同;法律問題 ;完善建議
行政合同具有明顯的公法性質,《行政訴訟法》應當增設關于行政合同訴訟的規(guī)定。從行政合同的性質、立法的基本思路、受案范圍的劃定、司法審查的內容以及訴訟結構的變革等方面展開論證,以期促進行政合同訴訟制度的發(fā)展。
行政合同也是契約的一種,只是因其主體和目的的不同區(qū)別于一般的民事合同。通常將行政合同定義為行政主體為了實現(xiàn)社會管理的目的與合同相對人平等商議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所簽訂的合同,這種合同一方面是行政主體行使權力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是民事契約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在現(xiàn)今,作為一種比較新的合同行為和有效的社會管理方式,行政合同在我國的運用范圍已經很廣,但是行政合同在司法處理方面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司法審查等,在以下內容中將進行詳細論述。
1.1 沒有明確與民事合同訴訟的區(qū)別
行政合同雖然在我國使用廣泛,但是我國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明確其基本內涵,最高人民法院只是將行政合同作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圍給予了明確,但是從合同成立的標準上看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具體的案件處理過程中,法院在解決行政合同訴訟時,通常會首先考慮行政訴訟法的內容,在沒有相關依據(jù)時才會尋求民事法律解決,這就容易造成案件的民事化,將行政合同訴訟當做普通的民事案件來處理,適用方式混亂,執(zhí)行標準不分。
1.2 案件事由不一
正是因為法律的缺失,致使在起訴時的理由難以統(tǒng)一或者歸納,沒有具體的方向性。比如在起訴中通常出現(xiàn)的情形有:第一,認為行政主體侵犯其合法權益而提起訴訟;第二,認為行政主體違反《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的相關內容而起訴;第三,認為行政主體濫用優(yōu)益權而提起訴訟等。這些訴訟事由造成行政合同訴訟極為混亂,也給法院處理相關案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1.3 行政合同訴訟不能調解解決
由于行政主體具有特殊的身份性質,其權利和義務也是由法律進行明確且嚴格的規(guī)定,所以作為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不能隨意放棄或者免除相關權利或者義務,因此,從此意義上說該類糾紛不能通過調解解決。但是還應當看到,在該類合同成立和履行的過程中,行政主體一直是強勢一方,其具有很大的決定權,而合同最基本的要求是合同雙方能夠平等且意志自由,因此,行政合同是違背契約精神的,難以符合合同性質,更不利于合同的履行,這不符合世界處理合同訴訟的主流思想。
1.4 法院對行政合同判決的形式過于單一
在行政合同的具體處理上,理論學者和實踐部門有所不同,從處理行政合同的法院角度看,行政合同訴訟案件的處理只有撤銷判決和確認判決兩種形式。但是,在相關的學術理論中,只有單方具體行政行為才可以做出撤銷的判決,因此行政合同不能適用該類處理方式。同時,法院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沒有做出過履行判決和變更判決的情況,這些現(xiàn)實中的做法造成行政合同訴訟解決方式單一,難以符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也不利于訴訟糾紛的最終解決。
當前,人民法院處理行政合同訴訟時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處理問題的單向性、解決過程的強制性和公權力性,這種看似有效的處理方式從實際運行上看不利于行政合同的真正解決,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訴訟解決機制,至此,筆者提出以下完善建議:
2.1 明確受理案件的范圍
這一建議包括以下內容:首先是賦予行政合同相對人以撤銷權,如認為行政主體在合同中的要求侵害其利益,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銷之訴;其次是當事人如果認為行政合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繼續(xù)履行將侵害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撤銷或者無效之訴;最后是在行政主體濫用權力,對相對人的正常經營或者其他合法行為進行干涉時,可以提出撤銷之訴。
2.2 明確原告的訴訟資格
行政合同畢竟是具有契約性質的合同,既然是契約就要盡量實現(xiàn)合同雙方的權利對等,行政相對人具有的原告資格,行政主體也應當具有,同時還應當明確第三人和檢察機關的原告資格。這里所提到的檢察機關作為原告的資格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即在行政主體與相對人的合同出現(xiàn)侵害國家利益時,檢察機關可以作為原告主動提起訴訟;而第三人則是指與行政合同具有利害關系的關系人,這一建議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合同之外第三人的利益,避免行政機關與相對人通過合同的形式達到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
2.3 確立調解制度解決糾紛
在前面已經反復提到,行政合同也是一種契約,其也是在雙方合意、資源的基礎上達成,因此,合同中當事人的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在解決這類糾紛時也應當體現(xiàn)當事人雙方的意愿,使糾紛能夠達到雙方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糾紛發(fā)生時開展正常的對話是很有必要的,在此筆者提出在行政合同訴訟中可以適用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
2.4 建議完善判決的形式
前文已經提到,針對行政合同,人民法院主要有兩種判決形式,撤銷判決和確認判決,這兩種形式對于解決行政合同訴訟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相應的確立其他判決形式,如變更判決、給付判決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合同的效力和合同雙方的權益。
行政合同訴訟存在的法律問題是我國修改行政訴訟法律時所必須正視的重要問題,也是保障社會有序發(fā)展的重大方面,在處理該類糾紛時要特別注意對糾紛內容的把握和糾紛處理方式的運用。
[1]張坤世,文國銀.行政合同訴訟的法律思考[J].人民司法,2011(4):106-111.
[2]邵長青.論行政合同訴訟制度的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2012(30):243-246.
[3]龍鳳釗.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的行政訴訟問題——以《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25條為視點[J].天津法學,2013(3):29-35.
[4]方世榮.我國行政訴訟調解的范圍、模式及方法[J].中國檢察官,2012(13):62-67.
[5]陳茂春.行政合同司法審查現(xiàn)狀審視與現(xiàn)實路徑分析[J].行政與法,2015(2):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