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社新
(貴州省務川縣泥水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務川 564305)
影響羔羊成活率的因素及成活率提升建議
申社新
(貴州省務川縣泥水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貴州務川 564305)
養(yǎng)羊生產管理中,羔羊管理尤為重要和關鍵。可以說,確保養(yǎng)羊效益高,加強羔羊期管理,提升羔羊成活率,是養(yǎng)羊管理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影響羔羊成活率的因素,有近親繁殖、妊娠母羊的營養(yǎng)、羔羊自身調節(jié)機能差、人為因素、飼養(yǎng)管理不當等,針對這些影響因素,針對性提出了完善科學防疫制度,提升羊群抗病體質;改善飼喂條件,確保適度膘情;改善哺乳條件,確保羔羊健康生長;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等措施,以供參考和借鑒。
羔羊 成活率 飼養(yǎng)管理
羔羊的飼養(yǎng)管理是養(yǎng)羊生產中最關鍵的階段,要想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這一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養(yǎng)羊者必須掌握和利用羔羊的生理特點和體組織生長的規(guī)律,了解遺傳、營養(yǎng)、環(huán)境、管理等因素的影響,采用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提高成活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滿足市場需要。筆者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經驗,在了解羔羊生長發(fā)育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影響羔羊成活率的因素,并從多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其目的是指導羊生產實踐,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增加養(yǎng)羊生產效益,減少資源浪費,為市場提供充足的羊產品。
羔羊特殊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具有生長發(fā)育速度快、體溫調節(jié)機能差、消化機能有待完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等特點,比較分析這些生理特點,闡述影響羔羊成活率的因素有如下:
2.1 近親繁殖
羊的生產周期短,極易發(fā)生混代繁殖,從而生產出體型瘦小,生長延緩甚至畸形(兩性、鎖肛、癡呆等)的羔羊。
2.2 妊娠母羊的營養(yǎng)
母羊妊娠前后營養(yǎng)狀況與生理狀況的好壞對羔羊成活率有明顯的影響,如果營養(yǎng)狀況與生理狀況不良,可能會出現早期流產、死胎、畸形或弱胎。
2.3 羔羊自身調節(jié)機能差
羔羊生長發(fā)育快,消化功能不健全,所需要營養(yǎng)水平較高,體溫調節(jié)機能差,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寄生蟲的防御能力弱,所以在羔羊階段很容易造成死亡。
2.4 人為因素
放牧時急于追趕懷孕階段的母羊,或由于羊群、樹木擠壓或人工助產都容易造成母羊流產或難產。
2.5 飼養(yǎng)管理不當
羔羊出生后生長發(fā)育快,代謝旺盛,隨著體重的增加對各種物質的營養(yǎng)需要較高,如果飼養(yǎng)與管理不當就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羔羊痢疾、腸毒血癥和羊快疫等疾病的發(fā)生,造成羔羊體制差、抵抗力降低,最終影響羔羊成活率。
3.1 杜絕近親交配
在將上一代母羊留種用時,不能和此母羊父本交配。公羊種用三年后,盡量更換或和其他養(yǎng)殖戶交換使用。避免生產出體型瘦小,生長延緩甚至畸形(兩性、鎖肛、癡呆等)的羔羊。
3.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
外出放牧期間,羔羊單獨組織,放牧由近及遠,逐步訓練其采食。羔羊日齡偏小,應適時哺乳,結合補飼,確保羔羊營養(yǎng)補給。營造良好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羊舍及運動場定期清潔,改善通風條件,確保清潔衛(wèi)生干燥。同時,嚴格消毒程序,定期組織消毒。遇到陰雨、風雪等氣候,注意保暖防暑,勤換墊草。同時,注意噴施生石灰、草木灰等,做好防潮防濕準備。冬季寒冷時節(jié),注意維修羊舍,堵塞舍內縫隙。確保羊舍不漏水、不潮濕,防賊風侵入。羊放牧期間,舍內注意通風,更換墊料,曬干墊草,以備今后使用。
3.3 改善飼喂條件,確保適度膘情
羔羊出生后2周,隨母羊放牧回舍后,注意適量補充優(yōu)質青料。同時,補喂一定的自配精料。精料配方參照如下:微量元素添加劑和食鹽,各1%;骨粉,2%;麩皮,8%;草粉,8%;豆餅,30%;玉米,45%。飼喂用精料的量,應根據日齡及體質的狀況而定。通常情況下,2周齡作用,補料70g/d左右;1~2月齡,補料130g/d左右;2~3月齡,補料200g/d左右;3~4月齡,補料300g/d左右;4~6月齡,補料500g/d左右。同時,每天早晚應各補料1次。
3.4 改善哺乳條件,確保羔羊健康生長
改善羔羊哺乳管理,出生后1h內,應確保羔羊吃足初乳。針對母羊泌乳情況,積極對癥康復治療。有母羊乳房發(fā)育不良,除了改善飼喂條件外,同時應通過溫敷乳房、按摩乳房等方法,促進母羊乳房發(fā)育,利于母羊乳汁分泌。母羊產后體質虛弱,應及早康復治療,促進母羊盡快康復。部分母羊一胎產仔數量多,產后體質瘦弱或患病,應盡快將其放在產仔日齡相近的母羊中代乳?;?,通過人工哺乳的方式,確保羔羊健康生長。
3.5 完善科學防疫制度,提升羊群抗病體質
羔羊抗病能力較差,怕冷、怕潮濕,容易感染疾病和體內外寄生蟲。由此,建議完善科學的防疫制度。
羔羊2~3周,用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三聯菌苗,皮下注射;4周齡,用五號病疫苗,皮下注射;6周齡,用羊痘雞胚弱毒疫苗,皮下注射;7周齡,用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活苗,肌肉注射;8周齡,用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口腔黏膜接種;10周齡,用羊練球菌氫氧化鋁菌苗,背部皮下肌肉注射;11周齡,用羊傳染性膿包皮炎活疫苗,右唇黏膜注射。15周齡,用第II號炭疽菌苗。羔羊2月齡斷奶后,建議用阿苯達唑配伊維菌素,用8~15mg/kg,首次驅蟲。后期,應每季度驅蟲1次,有效防控寄生蟲類疾病的發(fā)生。體外寄生蟲,可用雙甲咪唑,根據天氣情況,寄生蟲感染情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藥浴。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藥浴,還是防疫,對羔羊而言均為不小的應激。尺度把握不準的話,很容易導致應意外應激而死亡。由此,藥浴、防疫、去勢、分群等,均應錯開進行,間隔1周或2周進行,盡量控制不良應激的發(fā)生。
[1]靳月生,羅桂河,張貴云.羔羊成活率的影響因素及提高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5):295-296.
[2]楊娟,楊潔,宋德榮.影響山羊羔羊成活率的因素及對策[J].貴州畜牧獸醫(yī),2012,36(2):56-57.
[3]邵麗萍,姚慶榮,練端.影響羔羊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和措施[J].浙江畜牧獸醫(yī),2006,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