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靜
摘要:提問是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被視為教師教學至勝的法寶。但成功的前提是要運用得當,否則不僅不能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還會成為學生思想上的負擔、心理上的累贅。本文結合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提問 ? 問題 ? 對策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40
提問是教學中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與動力,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但是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提問只限于對知識的簡單檢測,所提問題簡單,形式單一,只限于教師問學生答,這使得提問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僅沒有成為推動學生主動認知的推動力量,相反還將學生置于繁瑣的問題解答中,而使得學生厭學情緒滋生,而逐漸對語文科學失去了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提問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與形式,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提問,帶動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這是教師最為關注的話題?,F(xiàn)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展開論述。
問題一:教師嚴格控制提問權。長期以來教師片面地認為學生的提問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而不允許學生自主提問,將提問的主動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在課堂上根本聽不到學生自主提問的聲音,教師將這種沒有問題的教學視為教學的最高追求,認為這樣學生才是聽懂了、聽透了,其實沒有問題的問題正是最大的問題。
對策一:引導學生自主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是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梢哉f解決問題是對知識的運用,而提出問題則是思考與思維的全過程,是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與提升。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正是新課改下重要的教學目標。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就在于改變學生機械接受知識的被動狀態(tài),引導學生展開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要讓學生能夠透過文字表面,能夠深入文章的主題、思想來展開思考,進而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來。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教師不要以所謂的權威與經(jīng)典來束縛學生的思想,將學生限定在固定的條框內(nèi),而是要體現(xiàn)教學的民主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對教師持有一種批判意識與質(zhì)疑精神,敢于挑戰(zhàn)教師與教材的權威地位,能夠勇敢地發(fā)表不同見解,提出各類問題。其次,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fā)與誘導,讓學生會問,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雖然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并不是總能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教師的啟發(fā)與誘導。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幫助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與思維,進而自主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
問題二:問題過于簡單。教師的提問只限于簡單的檢測型提問,只是針對文章的作者、主題思想等基本識記型知識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只能起到一個檢測效果,而對于學生知識的增長與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太大的作用。
對策二:提出開放性問題。也就是我們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并不拘于特定的答案,而是將文本與生活結合起來,深入文字的本質(zhì)來提問,這樣才能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當然我們倡導提出開放性問題,并不要完全否定傳統(tǒng)的檢測型提問,而是要將二者結合起來,以檢查型問題來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以開放型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學生才能在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的同時,能夠?qū)W與用結合起來,才能透過文字深入本質(zhì)地理解與掌握。當然不管是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都要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實基礎與個性差異。所提出的問題要基于學生的現(xiàn)實基礎,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來展開深入的思考,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培養(yǎng)與能力的提升。
問題三:提問形式單一。以往的提問教師采用單一而枯燥的以語言來直接引出,形式單一,教學索然無味,難以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關注,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積極性。
對策三:豐富提問形式。小學生喜新求異,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更為感興趣,因此,教師不能只是采用單一的問題呈現(xiàn)方式,而是要以學生所喜愛的方式來多樣呈現(xiàn),增強教學的新鮮感與趣味性,這樣才能長期保持學生對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探究的主動性。如以生動的故事、趣味的游戲、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呈現(xiàn)問題,豐富問題的提出形式,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來。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風光圖并配以動聽的背景音樂,帶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學習,讓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情境之中,這樣更能引發(fā)學生的關注與想象,學生的思維更靈活,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山與水。這樣學生自然就可以主動參與其中,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文本的學習,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問題四:隨意發(fā)問。在以往的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為問而問,教師忽視教與學的需要,不分時機地隨意發(fā)問,這樣不僅不能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相反還讓學生處于解決問題的疲憊狀態(tài),適得其反。
對策四:把握提問時機。只有在恰當?shù)臅r機提出問題,才能發(fā)揮提問的功效,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因此,教師不僅要研究問題本身的價值性與提出形式的多樣性,還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精準提問,如此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1.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提問。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在一節(jié)課中難以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于同一事物上,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此時如果教師指名來批評,會打斷其他學生的學習思路與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且還會讓被點名的學生覺得不好意思,甚至會在以后做出更多不良好的行為,很明顯這并不是最佳的處理方式。此時教師就可以以一個與教學相關的趣味問題來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重新專注于教學。
2.學生思維困惑時巧妙提問。新課改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將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但這并不是否定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而是要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關系進行重新定位。教師不是對學生的學習不管不問,小學生并不能完全獨立地展開學習,尤其是在他們思維受阻,茫然不知所措時,不是要教師來直接告訴學生要如何,而是更加需要教師的啟發(fā)與誘導,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與探究,此時一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更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沈?qū)W紅.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教育,2011(9).
[2]饒滿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設計的原則[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9(3).
[3]嚴月興.小問題,大學問——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現(xiàn)狀分析及實施對策[J].科技視界,2012(24).
(責編 ?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