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秋
(吉林省白城市獸藥飼料監(jiān)察所,吉林白城 137000)
牛流行熱的珍斷與治療
李永秋
(吉林省白城市獸藥飼料監(jiān)察所,吉林白城137000)
初步診斷牛流行熱,參照典型癥狀、流行特點,結合呼吸紊亂、消化不良等特點,根據(jù)突然發(fā)病、流行迅速等癥狀,基本可搞定.文章詳細介紹診斷要點,闡述臨床施治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流行熱診斷治療
牛流行熱為牛流行熱病毒引起的常見病.不同品系的牛均易感性.此癥多發(fā)乳牛和黃牛,發(fā)病率高,四季皆發(fā),尤其深秋、早春季節(jié)多見.病因分析,此癥誘發(fā)病因復雜,溫度環(huán)境劇烈變化,如:多雨季節(jié)、深秋季節(jié)、溫度驟變、過度使役、受寒雨淋等,導致身體受涼,抗病體質(zhì)降低,誘發(fā)此病感染.此外,營養(yǎng)不良、羊舍污濁、陰冷潮濕等,均可導致牛體呼吸道黏膜抗病毒能力降低,進而誘發(fā)此癥感染.牛流行熱傳染性強,嚴重影響牛體健康,甚至危及牛只生命.所以,應提高此癥認識程度,針對性做好診治工作,為科學健康養(yǎng)牛提供技術指導。
致病病毒屬正黏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屬,外界抵抗能力偏弱,加熱50℃數(shù)分鐘可喪失傳染性,對紫外線、甲醛、乙醚等均有較強的敏感性肥皂、氧化劑、去污劑等,均可殺滅致病菌.但是,對低溫抵抗力較強。
不同品系、日齡、性別的牛均有易感性,此病傳染源為病牛,康復病牛及隱性感染病例,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仍有排毒的可能,成為潛在的傳染源.致病病毒長期存在呼吸道黏膜細胞內(nèi),經(jīng)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并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感染。
此病發(fā)病突然,傳播較迅速,在2~3d內(nèi),可迅速波及全群,多數(shù)為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性,多發(fā)氣溫驟變的初春和秋冬季節(jié).此病病發(fā)率高,但致死率較低.日常飼養(yǎng)管理不善,外遇冷熱時常、氣候多變、體質(zhì)虛弱、不注意護理牛體,遭遇冷風侵蝕,病毒將乘虛而入導致牛群中相互感染此癥,導致爆發(fā)和流行。
潛伏期長短不一,幾小時到數(shù)天.此癥來勢洶洶,突然發(fā)病,迅速波及全群。
患病初期,體溫驟升,達40℃,皮溫不均,精神萎靡,鼻鏡干燥,發(fā)熱流淚,呼吸急促,食欲廢絕,反芻停止.部分感染病例,排便減少,尿赤黃.隨病程發(fā)展,此癥無繼發(fā)感染,1周后體溫趨向正常,癥狀有所緩解,一般不會造成死亡,且愈后良好.個別感染病例,轉變?yōu)槁越?jīng)過,持續(xù)咳嗽,消化不良.期間,護理不及時,易繼發(fā)感染,導致死亡.通常情況下,感染流行性感冒,奶牛產(chǎn)奶量降低,犢牛病情加重,最終繼發(fā)病毒性肺炎、肺水腫等,而導致死亡。
根據(jù)剖檢病變集中呼吸道、肺組織等處,明顯可見肺水腫、呼吸道黏膜充血,腫脹等.參照典型癥狀、流行特點,結合呼吸紊亂、消化不良等特點,根據(jù)突然發(fā)病、流行迅速等癥狀,可進行初步診斷.確診需采集血液、分泌物等,送實驗檢驗室做病毒分離鑒定確診。
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流感病癥,及早就地隔離診治.隔離治療期間,加強病畜護理,注意飼喂易消化的飼料,適量補充青綠飼料、維生素等,確保大便通暢.康復后的頭幾天,控制飼喂量,循序漸進地逐漸增加,避免猛增傷食.康復治療期間,加強消毒管理,堅持每天1次。
臨床可用西藥種類繁多,施治用藥,條件允許的建議,參照藥敏試驗,選擇高效藥物防治。
常見西藥種類及用法:鏈霉素,3~5g/次;青霉素, 500~800萬單位/次;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0~30ml/次,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2d/療程,康復效果理想.氨基比林注射液,濃度10%,30ml/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3d/療程,康復效果理想.安鈉加注射液,濃度20%,10~30ml/次;維生素B1,200~500mg/次;維生素C,2~4g/次;葡萄糖注射液,濃度10%,1000~2000ml/次,待溶解均勻,靜脈注射,每天2次, 2~3d/療程,康復效果理想.安鈉加,40ml/次;安乃近,濃度30%,30ml/次;葡萄糖注射液,濃度25%,1500ml/次;生理鹽水,1500ml/次,一次靜脈注射,每天1次,3d/療程,康復效果理想。
近些年,臨床施治試驗中,中藥治療已經(jīng)成為治療牛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手段,組方多、效果好,可以在治療實踐中推廣應用.中藥治療主要是進行祛風除濕、消炎鎮(zhèn)痛和清熱解毒.方1:黃檗、黃芩各30g,陳皮、大黃、膽草各15 g,荊芥、防風、滑石各9 g,咳嗽加杏仁15 g,桔梗9 g.加水4 kg,煮成1 kg,一次灌服;桔梗30g、川芎30 g、柴胡50 g、枳殼30 g、威靈仙40 g、荊芥40 g、茯苓50 g、甘草25 g、防風40 g、羌活40 g,將上述藥物混合研成粉末狀,并使用開水沖泡,溫后對患牛實施灌服,每日1次,共3d;方2:羌活50 g、防風50 g、生地30 g細辛25 g、川芎30 g、蒼術50 g、白苜30 g、黃連30 g、生姜30 g、大蔥1根,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熬,溫后對患牛實施灌服,每日1次,共3d;方3:枇杷葉、紫蘇葉各100 g,地膽頭、東風桔、茅根、土荊芥、黃皮葉各120 g,加水4.5 kg,煎成2.5 kg,一次灌服。
[1]方彥凱.倉山區(qū)乳牛流行熱流行情況與防治[J].福建畜牧獸醫(yī), 2003,(1):23.
[2]王有木.某公司牛場牛流行熱發(fā)生的思考[J].福建畜牧獸醫(yī), 2003,(5):18.
[3]高金鑫,董傳發(fā).淺談奶牛流行熱及其防治措施[J].黑龍江動物繁殖,200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