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河南焦作454000)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執(zhí)行能力的一種教育培訓方法。當前稅務籌劃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例子主要是例題型小案例,這種案例在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方面是積極有效的,但對于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提高方面作用有限。因此,本文力求通過對稅務籌劃課程特點、案例教學法特點等方面的論述,引起廣大教師和學生對案例教學在稅務籌劃教學過程中的重視,并將綜合案例應用于稅務籌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稅務籌劃的方法和技巧。
稅務籌劃是納稅人依據所涉及的稅境,在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規(guī)避涉稅風險,控制或減輕稅負,以有利于實現企業(yè)財務目標的謀劃、對策和安排(蓋地,2013),是建立在稅法、成本、投資及管理學等多門專業(yè)課程基礎之上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宮義飛,2011)。我國高等學校的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yè)大都把該門課程列為專業(yè)必修課,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定為“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并領悟稅務籌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企業(yè)納稅籌劃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財務和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該門課程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以稅法為基礎。該課程一般是在學生學習了稅法課程后,在熟練掌握稅法的規(guī)定的基礎上,應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最大化降低或延后企業(yè)的稅務負擔,從而提高企業(yè)的財務效益。(2)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稅務籌劃雖然有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如稅率籌劃原理、稅額籌劃原理、稅基籌劃原理等,但這些原理是導向性的,學生學習的重點是要在原理和方法的指導下,通過分析和決策,提出切實可行的籌劃方案,即在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上。
案例教學是由美國哈佛法學院前院長Langdell于1870年首創(chuàng),并應用于法學類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它要求學生在掌握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下,閱讀有關案例,通過閱讀尋找規(guī)律,并探求法官進行判決的有關依據(范衛(wèi)紅等,2006)。由于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教育學的基本原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后來被逐漸應用到醫(yī)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的教學過程中。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1)鼓勵學生主動、獨立思考。通過恰當的案例的選取,可以把有關的知識點都隱藏在案例中。學生不可能像解數學題一樣直接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辦法,必須通過仔細閱讀資料、尋找相關的依據,并結合實際中各種可能的復雜情況,經過認真地思考,找到最理想的解決方案。(2)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生只要背會了有關的知識點,就可以在課程考試中獲得理想的分數,至于學生是否能將知識點進行應用,教師無從知曉。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要集中于知識點的記憶。但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知識點就擺在那里,要想解決案例提出的問題,必須把合適的知識點用在合適的地方,從而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這就將學生學習的重點從注重知識轉變?yōu)樽⒅刂R的運用能力。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稅務籌劃課程就是稅法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它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只是簡單的知識的應用,而案例教學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培養(yǎng)能力,并大量應用于法學的相關教學中。因此,可以說稅務籌劃課程天然就應該大量使用案例教學法。
當前稅務籌劃課程教學中,廣大學者和教師已經注意到了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很多教科書都運用案例介紹某稅種可以進行籌劃的空間,或通過案例引入每一章的內容。比如: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劉初旺教授主編的《稅收籌劃》一書中,在論述增值稅征稅范圍和納稅人籌劃時,就先引入“電梯的維修保養(yǎng)屬營業(yè)稅還是增值稅的征稅范圍?”這一問題,接著介紹增值稅征稅范圍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等;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于長春教授主編的《企業(yè)稅務籌劃》一書中在介紹籌資方式的籌劃時,選擇了一個虛擬的企業(yè),介紹了它面臨的幾個不同的籌資方案,通過不同籌資方式下企業(yè)稅負的變化來選擇最優(yōu)的借款方案,從而讓學生明白籌資方式不同會影響企業(yè)的稅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蓋地教授主編的 《稅務籌劃》一書中則是針對某稅種某一個籌劃點分別介紹一個小案例來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籌劃方法。這些小案例在幫助學生理解籌劃方法和籌劃點方面起到了較明顯的效果。
但這些案例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具體來說,當前案例教學在稅務籌劃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1)現有教材中選擇的籌劃案例大都是小案例,經常使用一個或兩個知識點就能簡單判斷案例的答案,不能達到讓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分析應用能力的目的。(2)以單個稅種籌劃為主,與實際經營環(huán)境脫節(jié)。實際中,大多數企業(yè)都面臨著多稅種繳納任務,而且經營環(huán)境千差萬別,在籌劃時常常要進行綜合考慮,一方面要考慮企業(yè)整體稅負的降低,另一方面籌劃需要考慮的不是具體的稅種稅負的降低,而是通盤考慮企業(yè)面臨的宏觀環(huán)境從而選擇最優(yōu)的財務方案。現行教材中無法滿足學生對這方面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完成稅務籌劃課程的教學任務,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稅務籌劃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案例教學,在案例選取、案例介紹、案例更新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選取典型企業(yè)為案例原型。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內容,教師要通過案例達到教育的目的(吳高臣、劉爽,2011)。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首先要在選擇案例上下功夫。案例要突出真實性、典型性,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努力“蹦起來”才能達到那樣的目標。因此,建議從實際中選取在稅務籌劃方面比較典型的企業(yè)作為案例原型,確保案例與實際相符且有一定的難度。比如,對于企業(yè)運用轉移定價法進行稅務籌劃時,可以選擇某個真實的集團公司,根據集團公司內部真實的轉移業(yè)務讓學生了解這種方法的應用。
(二)對案例進行加工。由于現實企業(yè)面臨的經營環(huán)境錯綜復雜,完全以真實企業(yè)的業(yè)務為稅務籌劃的對象,可能使得學生無從下手,難度太大,這樣也不利于學生積極準備、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授課教師應該在真實案例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加工,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整理、組織,并依照授課需要按序分階段介紹整個案例的內容。這個過程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將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對案例編著者的要求比較高。
對案例進行加工,首先要把案例的難度控制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案例太簡單,達不到訓練學生的要求,但案例太難,又會嚇到學生,使得他們沒有信心完成案例的分析過程。如果案例涉及的知識點偏少,教師還可以把有關的幾個案例融合為一個典型案例,確保知識點的全面性。其次,案例內容要依照授課有序介紹,不能把案例所有的資料一股腦都推給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先把案例中涉及各個稅種的籌劃內容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先進行單稅種籌劃;在此基礎上在進行多稅種綜合籌劃;再進一步對籌資過程、投資過程、組織形式等經營過程進行綜合籌劃。即案例介紹遵循由易到難的過程,并依照學習內容按序展開。
(三)實時更新案例。稅務籌劃是以稅法為基礎進行的籌劃,“不違法”是籌劃的最低要求。近年來我國稅法一直處于修訂完善過程中,現在普遍使用的籌劃方法可能很快就被稅法新的規(guī)定視為違反規(guī)定的。同時,稅務籌劃的宏觀環(huán)境也一直處于變化之中,現在使用的籌劃方法所依賴的環(huán)境可能很快就不存在了。為了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籌劃方法和技術,與實際緊密接軌,籌劃案例就必須及時更新。比如,白酒消費稅中經常使用的“轉移定價法”,即生產企業(yè)低價把白酒銷售給自己的關聯(lián)銷售企業(yè),關聯(lián)銷售企業(yè)再高價向市場銷售,利用白酒在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一次性納稅的規(guī)定,降低白酒消費稅稅負。但現行消費稅就規(guī)定了白酒的最低計稅價格,此時白酒企業(yè)就無法再使用這種轉移定價法來進行消費稅的籌劃了。因此,案例的建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必須及時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增加新出現的籌劃方法和技巧,淘汰落后的和不符稅法規(guī)定的舊的籌劃方法。
總之,稅務籌劃課程應該大力提倡案例教學,這種方法將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效的一種教學方法。當前在稅務籌劃教學過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小案例,缺乏綜合性強、難度適中的案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應該鼓勵任課教師和相關學者加強綜合案例的收集、編著、加工等工作,形成典型、科學、與實際緊密相連的案例庫,從而為確保課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能力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