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云 程 佳(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
品管圈活動在規(guī)范中藥穴位敷貼提高患者依從性的應用
馬紅云 程 佳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關鍵詞】品管圈;中藥學位敷貼;依從性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工作性質相近或相關的人組成一個小組,以自動自發(fā)的精神,結合群體智慧,通過分工合作,運用各種簡易的統(tǒng)計手法,討論、發(fā)現(xiàn)、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達到業(yè)績改善的目標。通過品管圈活動,使成員感受到參與感、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要我做”到“我要做”,使質量改善真正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團隊工作固有模式,從而有效改善服務績效、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護理質量[1-5]。穴位貼敷療法不經(jīng)胃腸給藥,無損傷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藥物外敷于穴位上則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fā)了經(jīng)氣,調動了經(jīng)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fā)揮了行氣血、營陰陽的整體作用。清?徐大椿曾說:“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藥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經(jīng)活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服藥尤為有力”。但在臨床應用時有些患者出現(xiàn)皮膚過敏或水泡現(xiàn)象,為提高中醫(yī)護理技術規(guī)范,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采取改良貼敷材料,規(guī)范護理操作,加強培訓。
1.1 成立活動小組:由8名護士組成,小組成員年齡31~24歲,平均年齡27歲,選舉產(chǎn)生圈長1名,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
1.2 確定圈名、圈徽:通過投票方式從小組成員中提出備選的5個圈名和圈徽中選出圈名為“齊心圈”。意在全體我們醫(yī)護人員用一雙凝聚著社會各界以及病患家屬愛心的仁心之手,齊心維護著病患創(chuàng)傷的心臟愛心花環(huán)代表眾人之愛,雙手代表醫(yī)護人員之手,中間心臟代表患者對健康的渴望。
1.3 主題選定:采用頭腦風暴法提出5個待選主題,分別依照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予以評分,確定得分最高分的最后選定主題為“規(guī)范中藥敷貼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選題理由對醫(yī)院而言提升治療效果增加醫(yī)院品牌效應,對護士而言規(guī)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對患者而言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1.4 活動時間: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
2.1 改善前:根據(jù)調查顯示,我院的中藥穴位貼敷中存在如下問題:穴位貼敷材料不合理,占43.72%;藥物配置上不精確問題占77.08%;人員培訓不足,占87.50%;患者不重視占98.75%;健康宣教不到位占97.92%;其他占100%。針對上述問題,我院將穴位貼敷材料問題、藥物配置問題、人員培訓問題作為本次品管圈活動改善的重點。
2.2 目標選定。目標一:由穴位敷貼材料不合適改善前的21例降到13例,降低幅度38.09%;目標二:藥物配置不精確改善前的16例降到6例,降低幅度62.5%;目標三:人員培訓不足改善前的5例降低1例,降低幅度80%。
3.1 組織全員討論分析,大家通過魚骨圖對問題解析確定要因:①穴位貼敷材料不合適;②穴位定位不精確;③藥物配制不精確;④人員培訓不足;⑤巡視不到位。
3.2 改善前:①材料浪費過多,貼敷面積過大,藥材用量掌握不準確,患者皮膚易過敏,故造成對療效的不滿意。②藥物配置不精確,配置比例不精確。③人員培訓不足,對患者宣教不到位,對治療方案及藥物特點掌握不到位。
4.1 更換貼敷材料,原材料增加限藥圈。一方面加強對貼敷材料取藥的限制,一方面由圈員每天對患者穴位敷貼部位的皮膚情況、貼敷面積等進行檢查,圈長每周檢查一次并不定期抽查,若發(fā)現(xiàn)中藥穴位貼敷上存在問題,立即進行處理,并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圈會,全體圈員共同商討,并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對策。如若發(fā)現(xiàn)患者貼敷部位出現(xiàn)紅疹、水泡、糜爛等過敏反應,立即報告主管醫(yī)師,對于其中的疑難患者請皮膚科醫(yī)師會診,分析過敏的原因,并迅速處理,緩解患者的過敏癥狀。
4.2 加強中醫(yī)藥知識培訓。每半個月開展一次集中中醫(yī)藥知識培訓,就中藥穴位貼敷的相關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教育,針對圈員日常工作的側重點進行專題化教育、多層次教育,給不同圈員開展不同的中醫(yī)藥知識培訓,讓圈員、圈長對于中藥穴位貼敷的原理、適應證、禁忌、注意事項等有系統(tǒng)的認識。每周開展一次中醫(yī)藥知識交流討論會,圈員結合臨床護理工作對中醫(yī)藥知識進行交流討論,在交流中逐漸深化對中醫(yī)藥知識的認識。
4.3 按蜂蜜∶鹽水∶姜汁∶中藥粉=1∶2∶1∶2。
4.4 定期開展健康教育?;颊卟恢匾曆ㄎ毁N敷問題上,患者認為貼敷污染、私自扔掉貼敷。對此,由圈員開展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動,定期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群體化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對中藥穴位貼敷的作用有基本認識,認識穴位貼敷對于疾病恢復的積極作用,并邀請已康復出院或是病情明顯好轉的患者來對患者進行指導或交流,以實際病例等方式讓患者對穴位貼敷的積極作用有清醒認識。從而主動配合穴位貼敷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
4.5 每天交接班時查看患者皮膚情況。
5.1 有形成果。目標一: 目標達成率(%)=實際值/目標值×100%=(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100%=(21-2)/(21-13)×100%=238%。目標二:目標達成率(%)=實際值/目標值×100%=(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100%=(16-1)/(16-6)× 100%=150%。目標三:目標達成率(%) =實際值/目標值×100%=(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100%=(5-0)/(5-1)× 100%=125%。
5.2 無形成果: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增加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提高了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自信心,以及護理崗位的個人價值和幸福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中藥穴位貼敷進行品管圈活動,逐步在醫(yī)院內建立標準化的護理工作流程,從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對于穴位貼敷的規(guī)范性護理管理工作,做到對每一個患者穴位貼敷的規(guī)范化,有效減少穴位貼敷帶來的過敏問題等,促進患者康復。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主動遵醫(yī)囑進行穴位貼敷,在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立即根據(jù)護士教的應急方法處理。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有效推動了護理質量和護士個人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特別是提升了護士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后,醫(yī)院還要就中藥穴位貼敷主題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研究活動,將PDCA循環(huán)理念融入到日常護理管理工作中,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分析、追究原因,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持之以恒的提高我院護理水平,更好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金鋒,段國峰.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醫(yī)院中藥質量中的應用[J].西北藥學雜志,2013,28(4):428-430.
[2] 蔡曉青,趙楠,李靜,等.品管圈活動在中藥制劑安全輸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12):1499-1500,1501.
[3] 陳秀芬,范飛,吳黎明,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中藥熏蒸不良率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9):95-96.
[4] 鄧琴,易敏,黃國會,等.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術后敷貼部位皮膚過敏率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s(1):42-44.
[5] 譚蕾,侯瓊,曹文輝,等.3M透明敷料聯(lián)合液體敷料在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后皮膚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 31(19):1450-145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9-02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