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蓉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zhèn)成功中心小學 362200)
聚焦說明文體提升語用能力
蔡雅蓉(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zhèn)成功中心小學362200)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說明文大多是精美的科學小品文,文章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易于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關注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提供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運用習得的說明方法閱讀與創(chuàng)作,真正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
關鍵詞:關注文體凸顯語用實踐提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61
如何聚焦說明文文體的語言特色,凸顯語用性,還原其語文本色,讓課堂精彩紛呈,同樣搖曳著濃濃的語文味,散發(fā)著激情與思辨呢?對此,筆者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比~圣陶老先生也說過:“說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臉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以帶一點風趣?!币虼耍覀兒尾灰龑W生去細細賞讀說明文,用心去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呢?
比如《琥珀》一文中,作者筆下的小蒼蠅別具一格,嬌柔可愛,又令人同情。有人曾這樣評價:“這是迄今為止文學作品中最可愛的蒼蠅了。”“柔嫩的綠翅膀”“圓腦袋”寫出了小蒼蠅的可愛,“飛舞、撣撣、拂拭”寫出了小蒼蠅動作的柔美。在教學中,學生興致盎然地爭相說出平時對蒼蠅的印象。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品讀這段文字,在對比中暢談自己對蒼蠅的不一樣的感覺。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會感受到作者筆下的遠古時代的小蒼蠅是如此可愛有趣,心中油然而生出對蒼蠅命運的擔憂。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了說明文描寫的有趣,也能讓教師的說明文教學洋溢著語文味。
又如《天馬》一課,課文的三、四、五自然段生動傳神地介紹天馬的外形特征,突出了它的藝術價值。第三自然段僅僅兩個句子,卻突出地表現出天馬形神兼?zhèn)涞奶攸c。因為其中運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如“昂首揚尾、四蹄騰飛、自由奔放”。課堂上,教師可創(chuàng)設多種有趣的形式,引導學生反復地、用心地品讀、咀嚼、想象,從而感受天馬“體態(tài)輕盈、生動健美”。這樣就能使學生展開豐富聯想和想象,激發(fā)出對天馬的喜愛之情,并積累了文中優(yōu)美的詞匯,從而實現學以致用。
葉圣陶指出:“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學段意識,根據各年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文本,指導學生知道文章的說明內容,是如何說明的,并關注說明文的文本特點,實實在在地進行語用的訓練。
(一)把握思路明內容,關注表達促閱讀
遵循作者思路的閱讀是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在潛心會文本的時候,要從整體入手,把握作者的說明思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了解說明的條理和順序。
如《沙漠之舟》是一篇介紹動物的說明文,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通讀全文,簡單概括每一節(jié)的意思。了解課文第一部分采用先總起再分述的方法,詳細介紹駱駝的生理特點;第二部分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兩部分關系密切。抓住這一訓練點,凸顯語用。
又如,《奇異的激光》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采用嚴密平實的語言介紹激光的特點、廣泛的用途及預見其未來的發(fā)展。在市教壇新秀評選中,實小楊秀麗老師的開場白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巧妙利用空行和小標題,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再借助手掌圖理清文章的脈絡,輕松高效而有趣,真正落實語用。
(二)不露痕跡悟方法,咬文嚼字品語言
課程標準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币虼耍f明方法的傳授應放在掌握知識要點的過程中去“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知識獲得與方法滲透合二為一。
如《太陽》一課的教學,教師應立足說明文文體,借助導學卡,從學生的已知出發(fā),探求未知,引導學生細讀慢品,三次發(fā)現文本的秘妙,層層遞進學習說明方法。第一次發(fā)現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是怎樣把太陽“遠、大、熱”特點寫具體;第二次發(fā)現重點聚焦說明文用詞準確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即時語用,在比較揣摩中感知語言的精妙;第三次發(fā)現略談“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領悟文本特點,水到渠成地將說明方法融入其中。這樣,學生就在饒有興致的閱讀文本中,在與文本的反復對話中,自己領會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方法的好處,并能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凸顯語用。這種對說明方法的傳授不顯山露水,卻已經在學生心中留下痕跡,并使學生從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特色。
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千方百計提供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運用習得的說明方法閱讀與創(chuàng)作。
如在進行《太陽》同課異構時,一位教師將教學重點指向寫作,以第一自然段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學習本段如何表達“遠”這個特點的,進而掌握本段的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作假設等。接著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第2、3自然段中的說明方法。最后進行寫法遷移,用所學的說明方法寫自己喜歡的物品的特點。這是“關注文體,凸顯語用”的一種落實。而另一位教師卻將教學重點指向表達。她在引導學生領悟文本特點后,水到渠成地將說明方法融入其中,并嘗試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閱讀《鯨》課文片斷。第二位教師以獨特的教學切入點,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體現“語用”閱讀教學過程和方法的實踐。
又如,楊秀麗老師執(zhí)教《奇異的激光》一課,學習“激光特點”時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方法。特別是“最快的刀”這一部分,她指導學生領會激光用途與特點的關聯,從中滲透學法指導,體會說明方法多樣套用的寫作特點。最后利用文本空白,進行課堂小練筆,寫寫醫(yī)生如何利用激光做手術,“學以致用”,凸顯語用性。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形象地感受說明方法,通過“語言轉化”,巧妙地習得說明方法,優(yōu)化語言實踐。
總之,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語文味意識”,以“語文”的方式去挖掘說明文中蘊含的語文因素。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品讀語言,關注表達,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樣,說明文教學中濃濃的語文味必將彌漫于課堂。什么樣的文體還它什么樣的味道!
參考文獻:
[1]王小龍.小學語文課本中說明文的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
[2]張亞媚,鐘紹春.語文說明文教學支持平臺的設計及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9(2).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