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楊宇琦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硅油取出術后細菌性眼內炎驗案1則
秦偉,楊宇琦
細菌性眼內炎;清瘟敗毒飲;玻璃體切割術
感染性眼內炎又稱化膿性眼內炎,簡稱眼內炎,是一種嚴重的葡萄膜及視網膜化膿性炎癥,病情兇險,發(fā)展迅速,可對眼組織和視功能造成極大破壞。我院經中西醫(yī)結合成功救治本病1例,現(xiàn)報道如下。
陳某,男,37歲。2011年12月28日因“左眼玻璃體手術硅油填充半年余”入院。
患者半年前因左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于我科行左眼玻璃體切割+氣液交換+鞏膜外冷凝+硅油填充術,此次入院擬行左眼硅油取出術。入院檢查:左眼視力0.04,矯正0.4,左眼眼壓15 mmHg,左眼玻璃體腔硅油填充,視網膜平伏。2011年12月29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硅油取出術,過程順利,術前半小時予頭孢美唑鈉1g靜脈推注預防感染,術后予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點眼抗炎防感染。2011年12月30日(術后第1天)8時30分查房,患者自訴無明顯不適,檢查見左眼視力0.4,左眼眼壓14 mm Hg,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圓,居中,直徑約3 mm,對光反射靈敏,晶狀體透明,玻璃體腔輕度混濁,視網膜平伏。2011年12月31日(術后第2天)8時30分查房,患者自訴左眼疼痛,視力下降,檢查見左眼視力手動/眼前光定位準確,左眼球結膜充血水腫(+++),前房浮游細胞(++),與瞳孔緣相連少量纖維滲出物覆蓋晶狀體表面,玻璃體腔視網膜窺不清。急行眼部彩超示左眼玻璃體混濁,左眼晶狀體邊緣回聲增強,左眼玻璃體機化物。急查血常規(guī)見白細胞22.88×109/L。2011年12月31日14:00檢查患者見左眼球結膜充血水腫(++++),前房絮狀纖維滲出增多,浮游細胞(+++),下方約3 mm乳白色膿性液平。結合各項檢查結果考慮為左眼眼內炎,即送手術室局麻下行左眼前房液涂片培養(yǎng)+前房沖洗注藥術。術中先抽取前房液即送涂片鏡檢,見大量革蘭氏陽性球菌及白細胞,遂予萬古霉素溶液10ml(4mg/ml)沖洗置換前房液,玻璃體腔注射萬古霉素溶液(4mg/ml)0.1 ml,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 ml。術后第1天,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點眼,1次/1 h,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點眼1次/2 h,玻璃酸鈉滴眼液點眼4次/d,地塞米松妥布霉素眼膏涂眼1次/睡前,地塞米松0.5ml結膜下注射1次/d,連用3天,萬古霉素溶液0.5 ml(4 mg/ml)結膜下注射1次/d,連用3天?;颊吣砍嗄[脹,舌紅、苔薄黃,脈弦,辨證為熱毒熾盛,治以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予清瘟敗毒飲加減,處方:石膏30 g,生地20 g,黃連15 g,梔子10 g,桔梗12 g,黃芩12 g,知母15 g,赤芍15 g,玄參15 g,連翹15 g,丹皮15 g,淡竹葉15 g,菊花15 g,夏枯草10 g,甘草5 g,水煎服,日1劑。2012年1月1日(術后第1天)8時30分查房,患者自訴左眼無明顯疼痛,檢查見左眼視力光感,光定位準確,球結膜充血水腫(+++),角膜輕度霧狀水腫,前房瞳孔區(qū)絮狀纖維滲出減少,浮游細胞(+++),下方約1 mm乳白色膿性液平;12時30分檢查見左眼球結膜充血水腫減輕(++),瞳孔區(qū)絮狀纖維滲出減少,浮游細胞減少(++),前房積膿消失,瞳孔藥物性散大,直徑約5 mm,對光反射遲鈍,晶狀體尚透明,玻璃體腔混濁,眼底窺不清,視網膜紅光反射弱;20時30分檢查見左眼球結膜充血水腫(++),瞳孔區(qū)絮狀纖維滲出完全吸收,浮游細胞減少(+),瞳孔藥物性散大,直徑約5 mm,對光反射遲鈍,晶狀體尚透明,玻璃體腔混濁,眼底窺不清,視網膜紅光反射弱?;颊甙Y狀體征明顯好轉,繼續(xù)原治療方案。2012年1月4日檢驗科回報:術中所取前房液標本培養(yǎng)見表皮葡萄球菌生長,左氧氟沙星耐藥,萬古霉素敏感,停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經上述治療后,2012年1月9日查房,患者自訴左眼無明顯不適,視力提高。檢查見左眼視力0.1+針孔鏡=0.4,角膜透明,前房閃輝(+),瞳孔藥物性散大,直徑約6 mm,對光反射消失,晶狀體透明前囊見色素顆粒沉著,玻璃體腔輕度混濁,視網膜清晰可見,視網膜平伏。
感染性眼內炎分為內源性眼內炎和外源性眼內炎。感染性眼內炎致病菌主要為細菌和真菌,以細菌更為常見。以往眼內炎以毒力較強的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多見。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一些條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率顯著升高。本例患者即為一例外源性表面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實驗結果顯示該菌對左氧氟沙星耐藥,考慮患者因此前曾行玻璃體切割術,術前術后使用了較長時間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預防感染,導致表面葡萄球菌耐藥,再次手術術前術后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預防感染,而致條件致病菌致病。眼內炎能迅速而嚴重的破壞眼組織,損害視功能,一旦懷疑眼內炎,即應積極救治。本例患者即送手術室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予以萬古霉素前房沖洗及玻璃體腔注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視力恢復。本例患者提示我們隨著抗生素、激素的大量臨床應用,條件致病菌所致眼內炎已是我們必須足夠重視的一類疾患,臨床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激素任重而道遠。
本案中醫(yī)屬于“黃液上沖”范疇[1],疾病因外感熱邪而致肝膽蘊熱,目為肝竅,熱邪循肝經上壅于目,熱郁而眼痛、視昏、羞明,木火刑金而抱輪紅赤,神水屬膽,肝膽相表里,肝熱移于膽,膽熱灼爍神水而混,神水混濁則混濁物沉積于黑睛前房?;颊甙l(fā)病時目赤腫脹,舌紅,苔薄黃,脈弦,一派熱毒之像,辨證為熱毒熾盛,治以清瘟敗毒飲加減。方中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清熱保津;黃連、黃芩、梔子共用通瀉三焦之火;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相配,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連翹、玄參解散浮游之火;桔梗、淡竹葉載藥上行;夏枯草、菊花清肝明目。本例患者隨訪至今,病情穩(wěn)定。感染性眼內炎病情兇險,中藥治療在縮短病程、改善預后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1]王明芳,謝學軍.中醫(yī)眼科學[M].04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502-507.
R771.2
:B
:1002-4379(2016)05-0335-02
10.13444/j.cnki.zgzyykzz.2016.05.017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廣東中山528400
楊宇琦E-mail:4040813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