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多馀
(甘肅省莊浪縣畜牧獸醫(yī)局,744699)
自擬中藥方久瀉散治療仔豬腹瀉
魏多馀
(甘肅省莊浪縣畜牧獸醫(yī)局,744699)
仔豬腹瀉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病癥,很多因素都可引起仔豬腹瀉。在養(yǎng)豬業(yè)生產中,仔豬腹瀉發(fā)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齡的仔豬更為常見。而本病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收效不佳,往往是長期治療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日久輕者形成僵豬,重者死亡,給養(yǎng)豬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筆者采用自擬久瀉散治療該病186例,治愈178例,取得了滿意療效。
仔豬糞便稀軟或水樣,排糞次數(shù)增多,輕者每日腹瀉5~7次,重者達10次之多,糞便為黃色、灰白色、黑色或帶綠色,糞便中混有未消化乳凝塊、飼料渣、粘膜等,兩后肢及臀部被糞便污染,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脫肛,肛門外紅腫,時而有稀糞流出,眼眶下陷,被毛粗亂無光,皮膚彈性差,食欲大減,精神不佳,行走拱背乏力,臥地擁擠,喜臥于草墊,眼結膜蒼白,怕冷,耳鼻四肢不溫,時而肌肉寒顫,體溫偏低,舌色淡白,津液少,心跳無力。
自擬中藥久瀉散處方:黨參、黃芪、炒白術、山藥、煨肉蔻、罌粟殼(可用地榆代)各10g,煨訶子、炒白芍、肉桂各8g,茯苓、澤瀉、木香各6g,炙甘草5g(此為15—20kg仔豬一天的劑量),發(fā)熱加黃連、二花,糞便帶血加白頭翁、地榆。上藥每日一劑,水煎后候溫分3次灌服,依病情輕重連服2—4劑。
配合肌注維生素B12—4ml,口服補液鹽自由飲水。
2013年3月10日永寧鄉(xiāng)宋堡村李某的23 頭20—40日齡仔豬發(fā)生腹瀉,邀診。主訴:20日前自繁自育的仔豬出現(xiàn)腹瀉,前后共發(fā)病26頭,先后用痢菌凈粉、黃連素、慶大霉素、穿心蓮、長效土霉素進行治療,用藥后好轉,停藥又瀉,日漸加重,3頭死亡。臨床癥見:23頭仔豬均毛焦體瘦,精神不佳,皮膚彈性差,行走拱背乏力,臥地擁擠,喜臥于草墊,體溫低,怕冷,耳鼻四肢不溫,時而肌肉寒顫,體溫偏低,眼結膜蒼白,舌色淡白,津液少,心跳無力。部分仔豬肛門外周紅腫,時而有糞水流出,眼眶下陷。皆為久瀉脾腎虧虛之象。治宜益氣健脾、暖腎利水止瀉。藥用黨參、黃芪、炒白術、山藥、煨肉蔻、罌粟殼(可用地榆代)各90g,煨訶子、炒白芍、肉桂各60g,茯苓、澤瀉、木香各70g,炙甘草50g(此為24頭仔豬一天的劑量,平均每頭體重約5—10kg)。上藥共煎汁1000ml,輕者每頭每次灌10ml,重者每頭每次灌15ml,每8小時一次。維生素B1每頭3ml肌肉注射,口服補液鹽化水讓仔豬自由飲用。第二日復診,腹瀉次數(shù)明顯減少,水瀉減輕。上方續(xù)用兩日,全部痊愈。
4.1在養(yǎng)豬業(yè)生產中,仔豬腹瀉是極為常見的疾病,治療不當則易形成頑固性腹瀉,形成僵豬甚或死亡,嚴重影響?zhàn)B豬業(yè)的發(fā)展。而不少基層獸醫(yī)和養(yǎng)豬戶在本病治療上不分類型必用抗菌素類藥物且用藥時間長,導致了胃腸菌群失調,從而加重了腹瀉。對這類病例只用西藥多不見效,反而加重病情,筆者在治療這類疾病時采用中藥,效果奇佳,且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從而促進了早日康復,值得推廣運用。
4.2自擬久瀉散中藥方中,黨參、黃芪益氣補中,白術、山藥、茯苓、澤瀉健脾燥濕利水,罌粟殼、煨訶子澀腸止瀉,肉桂、肉蔻溫腎暖脾澀腸,木香調氣止痛,白芍緩急止痛、養(yǎng)血和營,炙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諸藥共奏益氣健脾、暖腎利水止瀉之效。
S853.9文獻標識碼:B
1003-8655(2016)04-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