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邦華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zhèn)青巖小學
小學語文遞進循環(huán)式教學策略研究
郜邦華
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zhèn)青巖小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遞進循環(huán)式的教學模式是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循序漸進和不斷鞏固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也是很有幫助的。
小學語文;遞進循環(huán)式;教學方法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長和社會越來越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fā)和全面的發(fā)展,所以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下認知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但是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把教材作為教學的重點,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對學習不感興趣,學起來沒有動力的情況。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會一直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遞進循環(huán)式的教學方法會引導著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學習邊鞏固,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地氛圍下學習。下面就從識字、寫字、閱讀三個方面探討一下遞進循環(huán)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學習漢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先讓學生讀,然后根據漢字的偏旁、結構讓學生一邊寫一邊記憶,小學生剛開始接觸漢字,剛開始還可以耐心的去記,越到后來學生就會出現懶散、無聊的情緒,而且這樣的教學方法即使學生當時記住了,時間長了學生就忘記了。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遞進循環(huán)式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的讓學生認識、記憶漢字,并通過不斷地鞏固,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讓學生學到的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操場上》的時候,學生要認識“響、課、體、真、身”這幾個漢字,首先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文章,在文章中找出自己不認識的生詞;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解釋生詞的意思和糾正這些生詞的讀音,比如“真”這個字字面意思就是和事實一樣,還有確實的意思,可以表示修飾和感嘆,在字音方面教師要強調讀音是“zhen”而不是“zen”;然后再讓學生把這些生詞放在文章里去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這幾個詞的意思,比如在讀“操場上,真熱鬧”這句話時,讓學生體會“真”字在這句話的含義,可以讓學生把“真”去掉,然后再加上“真”字,進行對比體會;最后再根據生詞的形體結構分析生詞,讓學生有更清晰的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的接觸、認識、加深這幾個生詞,慢慢的認識這幾個生詞,而且每一個過程都是在幫助學生鞏固,讓學生不斷地加深記憶。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因為升學和考試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很多教師忽視了朗讀教學,這樣對于學生理解知識和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是很不利的。在朗讀教學的時候教師仍然可以采用遞進循環(huán)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并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表達出來的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對情感的把握,更好地抓住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柳樹醒了》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朗讀,自己去思考、理解文章;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小組情景展現,這樣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學生情景再現之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柳樹蘇醒或是柳絮飄揚的畫面,學生再根據場景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最后再讓學生閉上眼睛,由老師朗讀文章,學生在腦子里想象春天來了,柳樹和春雨、春風、春燕、孩子之間對話、嬉戲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給了學生朗讀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借助工具和自己的想象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感悟其中的場景和情感,這樣在朗讀的時候學生的情感會更加的真實、飽滿,在這樣的訓練中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說閱讀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我們要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同時在寫作的時候也要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詞句或是寫作技巧,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引導著學生去閱讀呢?在小學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引導著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閱讀,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要在閱讀教學中穿插一些寫作訓練,趁熱打鐵的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讓小學生能及時的學以致用。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遞進循環(huán)式的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字詞引導學生理解,然后讓學生通過交流、類比的形式深入的理解內容,最后再運用于寫作,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反復思考、鞏固,最終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稱象》這一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形容一下自己腦海中大象的樣子,這樣學生就容易理解文章中“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的形容了;其次再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講一下文章中描述的稱象的過程,發(fā)揮想象想一下還有其他的稱象方法嗎,文章中使用了代替的方法進行稱量,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最后再找出文章中值得借鑒的寫作方法,比如比喻的修辭、“一邊,一邊”的描述方法,讓學生用這些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句子。閱讀不僅僅是學生去讀文章、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從文章中找到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這樣學生的閱讀才真正的有意義,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詞句等細節(jié)出發(fā)幫助學生理解、運用,讓學生有層次、有規(guī)律的學習閱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遞進循環(huán)式的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小學生從小就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帶動了小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讓小學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1]張金妞.新課程下如何構建真實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培訓.2015(06)
[2]林貴玉.小學寫字教學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