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雨晴 李英帥 倪 誠 張惠敏 王 濟 李玲孺 俞若熙 鄭燕飛 朱麗冰 梁 雪 包 蕾 武彥伶 王 琦
第二十五講 關于中醫(yī)論治強迫癥醫(yī)案的討論※
● 殷雨晴 李英帥 倪 誠 張惠敏 王 濟 李玲孺 俞若熙 鄭燕飛 朱麗冰 梁 雪 包 蕾 武彥伶 王 琦▲
本次“王琦講堂”圍繞國醫(yī)大師王琦教授治療強迫癥醫(yī)案,從強迫癥與抑郁癥的鑒別診斷、中西醫(yī)的病因病機認識與治療現(xiàn)狀以及王琦教授的處方思路和用藥特色等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強迫癥 抑郁癥 辨體-辨病-辨證 主病主方 名醫(yī)經(jīng)驗 王琦
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征的神經(jīng)癥性障礙。本病患者常表現(xiàn)為不停地洗手,還有的患者則會毫無原因地重復相同的話語,或覺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飯、走路時要遵循特殊的順序,或反復做諸如檢查門窗、開關、煤氣、錢物、文件、表格、信件等事情,或對自己做的大多數(shù)事情產(chǎn)生懷疑,等等?;颊咦灾ν旰茫髦獩]必要這樣,卻因無法擺脫而感到很痛苦。據(jù)統(tǒng)計,強迫癥在常見精神疾病中的患病率排名第4,其終身患病率約為2%~3%、年患病率約為1%[1-2]。下面大家通過1則醫(yī)案來討論這一疾病的診療思路。
殷雨晴(李英帥副研究員2015級碩士研究生):張某,女,35歲,2012年10月29日初診。主訴:潔癖2年。現(xiàn)病史:抑郁癥8年,強迫癥兼抑郁癥2年。患者于2004年產(chǎn)女3個月后,因家庭壓力生氣而發(fā)作抑郁癥,思慮多疑,就診于北京安定醫(yī)院,確診為抑郁癥,給予抗抑郁西藥治療4~5個月,病情好轉。2010年因生氣而抑郁癥復發(fā),出現(xiàn)潔癖,整日在家不停地洗刷衣物,因平日鄰居向她家門口扔垃圾、潑臟水而加重,一直在當?shù)胤梦魉幹委煟Ч患???淘\:除了嚴重潔癖外,還伴有情緒低落、心虛膽怯、悲傷欲哭;失眠,每天服用刺五加及安眠藥物,能睡8小時,但不解乏,惡夢較多;易急躁,摔砸物品;平時納差,厭食,體重減輕,面色黯黃,口中異味,大便正常;舌淡紅苔薄黃。既往史:否認。月經(jīng)史:2012年2月至8月月經(jīng)未行,于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閉經(jīng);2012年10月在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查B超激素六項等無異常,給予黃體酮后月經(jīng)來潮,末次月經(jīng)2012年10月18日。個人史:已婚,育1子1女。家族史:否認。西醫(yī)診斷:強迫癥兼抑郁癥。中醫(yī)診斷:郁病、不寐、閉經(jīng),氣郁體質。治法:解郁調經(jīng),滋陰清熱。處方:越鞠丸合百合地黃湯加減。藥用:川芎30g,香附15g,枳殼10g,神曲15g,蒼術20g,丹參20g,雞血藤30g,玫瑰花10g,益母草30g,百合15g,干地黃15g,蘇葉12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2年12月3日二診:月經(jīng)未至,喜悲傷,舌微暗,潔癖癥狀同前,失眠,惡夢較多。治法:養(yǎng)心安神,疏肝解郁鎮(zhèn)驚。處方:甘麥大棗湯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藥用: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10g,柴胡20g,黃芩10g,法半夏20g,黨參15g,川桂枝10g,生大黃10g,靈磁石30g(先煎),生龍牡各30g(先煎),晚蠶沙30g(包煎)。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2年12月31日三診:月經(jīng)已至,經(jīng)期7天,量正常,顏色暗,無血塊;潔癖癥狀減輕20%,悲傷欲哭癥狀控制20%;失眠,每天需服用刺五加及安眠藥物才能睡8個小時,但不解乏,惡夢較多。囑其逐漸停用安眠藥物。治法:疏肝泄熱,化瘀消結,收攝心神。在上方基礎上加減調整,藥用:柴胡16g,茯苓20g,黃芩10g,法半夏15,川桂枝12g,大黃10g,黨參12g,磁石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10g,生龍牡各50g(先煎),合歡皮60g,郁金20g,川芎20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1月28日四診:月經(jīng)按月而至,悲傷欲哭癥狀控制20%,胃口轉好,膽小。治法:養(yǎng)心安神,理氣化痰,和胃利膽。處方:溫膽湯合甘麥大棗湯加減。藥用:制膽星10g,法半夏20g,枳殼10g,陳皮20g,竹茹30g,茯苓20g,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20g,僵蠶15g,薄荷10g(后下),鉤藤60g(后下),合歡皮60g,靈磁石30g(先煎),生龍牡各50g(先煎)。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2月25日五診:潔癖癥狀減輕30%;睡眠改善,在不服用刺五加及安眠藥物情況下每晚睡眠可達5小時,夢多;膽小。治法:養(yǎng)心安神,滋陰涼血。處方:防己地黃湯和甘麥大棗湯加減。藥用:桂枝12g,防己10g,防風20g,干地黃90g,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10g,鉤藤30g(后下),合歡皮60g,薄荷20g(后下)。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4月8日六診:月經(jīng)已至,潔癖癥狀減輕40%,悲傷欲哭癥狀控制30%,膽小癥狀減輕30%;睡眠改善,在不服用刺五加及安眠藥物情況下,每晚睡眠可達6小時;體重增加了2kg。治法:平肝潛陽,鎮(zhèn)靜安神。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藥用:生龍牡各50g(先煎),法半夏15g,黨參10g,靈磁石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生大黃10g,桂枝10g,柴胡12g,黃芩10g,珍珠母30g(先煎),鉤藤60g(后下),合歡皮60g,龍齒30g(先煎),制膽星10g,石菖蒲10g,郁金20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6月3日七診:睡眠可達6小時,潔癖癥狀表現(xiàn)減輕了50%,悲傷欲哭癥狀減輕40%,月經(jīng)正常,脾氣急躁減輕。治法:平肝潛陽,養(yǎng)心安神。處方:甘麥大棗湯加減。藥用: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10g,鉤藤20g(后下),刺五加20g,生龍牡各30g(先煎),茯苓神各15g,遠志10g,合歡皮20g,珍珠母30g(先煎),制膽星10g,竹茹20g,法半夏12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7月25日八診:睡眠可達7小時;潔癖癥狀減輕60%,僅僅表現(xiàn)為洗手,不洗刷其他衣物;脾氣急躁癥狀減輕60%,悲傷欲哭癥狀減輕50%,膽小癥狀減輕50%;月經(jīng)正常;脈弦滑。治法:解郁,安神,化痰。處方:溫膽湯合菖蒲郁金湯加減。藥用:郁金20g,石菖蒲10g,柏子仁15g,八月札20g,鉤藤20g(后下),生龍牡各30g(先煎),竹茹20g,制膽星10g,法半夏15g,茯苓20g,陳皮10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8月22日九診:潔癖癥狀控制80%,悲傷欲哭癥狀減輕70%,睡眠7小時,恐懼膽小表現(xiàn)在寐中。治法:補益心腎,益智安神。處方:甘麥大棗湯合孔圣枕中丹加減。藥用: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10g,石菖蒲10g,炙遠志10g,炙龜板30g(先煎),益智仁15g,八月札20g,刺五加20g,生龍牡各30g(先煎),合歡皮30g,郁金20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11月14日十診:潔癖洗滌癥狀控制90%,悲傷欲哭癥狀控制85%,脾氣急躁癥狀控制80%,夜間睡眠可達7小時以上,恐慌膽小完全控制,月經(jīng)每月正常來潮。治法:解郁,養(yǎng)心,安神。處方:甘麥大棗湯合交合安魂湯加減。藥用:八月札20g,郁金15g,百合20g,夏枯草20g,蘇葉15g,法半夏15g,合歡皮20g,炙甘草6g,淮小麥60g,大棗10g,薄荷10g(后下),制膽星10g,干地黃30g,竹茹20g,陳皮10g,茯苓20g。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3年末到2015年末,病情穩(wěn)定,潔癖和悲傷欲哭均未見。
2015年12月24日十一診:自2015年10月14日起,月經(jīng)淋漓不盡一月余;12月15日又行經(jīng),第一天經(jīng)量正常,后量少淋漓不盡,共7天結束。失眠半年,因家中老人患病去世而復發(fā)加重,每晚睡5~6小時,大約凌晨3~4點即醒,醒來便難以入睡。進食油膩,胃部不適。治法:養(yǎng)心安神,理氣化痰,和胃利膽。處方:甘麥大棗湯和溫膽湯加減。藥用:制膽星10g,法半夏12g,陳皮10g,竹茹12g,茯苓15g,炙甘草10g,淮小麥60g,大棗10g,鹿銜草20g,貫眾10g,生龍牡各30g(先煎),三七粉1.5g(沖服)。30劑,水煎服,每日1劑。
王琦教授:這個患者是典型的強迫癥兼有抑郁癥。她患有抑郁癥6年后,抑郁癥復發(fā)而伴發(fā)強迫癥。來找我就診時,已是強迫癥為主,兼有抑郁癥,故而此患者的抑郁癥長達8年,強迫癥為主兼抑郁癥2年。請大家就這個病例展開討論。
3.1 強迫癥與抑郁癥的區(qū)別
朱麗冰(王琦教授2014級博士研究生):抑郁癥是全球常見的一種涉及生理、心理、情緒和思想的精神疾患,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球共有3.5億人患有抑郁癥[3]。臨床上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多伴有焦慮、睡眠障礙以及軀體的不適感[4]。此外,抑郁癥還具有反復發(fā)作的傾向,每次發(fā)作大多數(shù)可以緩解,在間歇期精神正常,不殘留人格缺陷,部分患者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以女性患者較為多見,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段[4-5]。
強迫癥則是以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強迫情緒或強迫動作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神經(jīng)癥[6-7]。患者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颊呱钪獜娖劝Y狀的不合理,卻無法控制或擺脫,因而感到焦慮、痛苦、抑郁,甚至出現(xiàn)自傷或自殘,其病程遷延,使患者的社會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6-8]。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全世界約有2%~3%的人口患有強迫癥[9]。強迫癥的首次發(fā)病年齡多見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后,在青少年強迫癥人群中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約為2:1,發(fā)病率在成年患者中則無明顯的性別差異,但以腦力勞動者較為多見[10]。
王濟(醫(yī)學博士,副主任醫(yī)師,王琦教授2011屆博士后):根據(jù)CCMD-3(《中國精神障礙診斷與分類標準(第3版)》),強迫觀念或動作或兩者都有反復出現(xiàn),至少連續(xù)3個月,且該癥狀源于患者內心,非外界強加,使患者感到痛苦但不能抵抗,可診斷為強迫癥。此案患者已有嚴重潔癖2年,整日在家不停地洗刷衣物,符合診斷標準。
殷雨晴:抑郁癥和強迫癥的區(qū)別在于,抑郁癥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傷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fā)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強迫癥是病人強迫思維誘導下,不斷重復著強迫動作或行為,往往是病人為了減輕強迫思維產(chǎn)生的焦慮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動,患者意識清醒,明知這樣做沒有意義,但還是會去重復。
武彥伶(王琦教授2014級碩士研究生):強迫癥的治療在臨床工作中是一個難點。雖然從精神疾病的分類中看,強迫癥是神經(jīng)癥的一種,屬于輕的精神疾病,但實際上,強迫癥的治療比抑郁癥要困難,癥狀改善較慢、服藥劑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和負擔。
3.2 中西醫(yī)對于強迫癥的病因病機認識
3.2.1 西醫(yī)認識
王濟:強迫癥的病因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免疫和其他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又包括神經(jīng)生化因素、神經(jīng)解剖因素和遺傳因素。許多研究認為中樞神經(jīng)遞質如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DA)、谷氨酸(Glu)等在強迫癥患者體內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特別是各種神經(jīng)遞質的失衡可能是強迫癥的重要原因。運用腦影像學對強迫癥患者進行大腦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強迫癥可能存在額葉眶區(qū)-基底節(jié)-丘腦結構的神經(jīng)回路異常。有研究表明,強迫癥患者親屬的強迫癥患病率較一般人群高10%~20%,他們可能攜帶與患者相似的易感基因。有關強迫癥心理因素的學說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知學說、人本主義學說、行為主義學說等[11]。本案患者張某本來就有抑郁癥的疾病基礎,后因生氣而復發(fā),又轉為強迫癥,所以其強迫癥的發(fā)生已經(jīng)有了生理和心理的致病因素。
3.2.2 中醫(yī)認識
李英帥(副研究員,博士,王琦教授2006級博士研究生):強迫癥屬于西醫(yī)病名,中醫(yī)雖然沒有對應的病名,但在“郁病”、“百合病”、“不寐”、“臟躁”等多種病癥中均有描述。對其成因的認識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七情過傷:若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情志變化超越了一定的限度,就會導致人體陰陽、氣血失調,引起臟腑、經(jīng)絡功能紊亂,如“過怒傷肝、悲憂傷肺”?!豆艜t(yī)言》有“憂悲焦心,積乃成疾”的記載。②痰迷心竅:中醫(yī)素有“怪病責之于痰”之說。思慮傷脾或肝氣乘脾,脾虛則生痰,痰氣上逆,迷蒙心竅,可致精神疾病的發(fā)生。③勞逸失調:過勞則傷氣耗精,過逸則氣血壅滯。勞逸無度,則氣血難以充養(yǎng)五臟。五臟精氣不足則五臟所藏之精不安,正如《靈樞·本神》有“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五臟所藏之神不同,損及何臟,乃見何證。此外,瘀血、飲食、外傷、亂投藥石、遺傳胎病等亦常引起本病的發(fā)生[10]。
對于本病的病機,大多數(shù)人認為責之于肝膽。人的精神活動中謀慮、決斷是由肝和膽主管的?!饵S帝內經(jīng)》云:“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肝熱病者……手足躁,不得安臥。”若肝盛膽盛,則表現(xiàn)為多慮而猶豫不決,因而產(chǎn)生強迫性的盲目多謀慮,但卻得不出肯定的決斷的表現(xiàn),即所謂的強迫性思維和強迫性行為。但肝、膽、腎俱虛亦可對正常事物、環(huán)境產(chǎn)生不可理解的恐懼感,如《黃帝內經(jīng)》中所言:“肝虛則善恐,如人將捕之”,“腎在志為恐,腎虛則恐懼不安。”
此外,腦主神志,對五臟皆有統(tǒng)帥作用,如《醫(yī)林改錯》從解剖出發(fā)強調“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的觀點。我認為強迫癥多與腦、肝、膽、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12]。
王琦教授:剛才李英帥老師講了目前中醫(yī)對強迫癥病因病機的一般認識。聯(lián)系這個病例,我認為強迫癥是以陰虛內熱、心神浮越、神失守舍為主,這也是核心病機。如該患者表現(xiàn)為潔癖,不停洗刷,始終表現(xiàn)為“動”,是一種心神浮越的表現(xiàn),而不是心神的內斂。抑郁癥則是以肝郁化火、膽氣虛怯為主。我們要注意一下,為什么這個醫(yī)案中的抑郁癥病機不是肝郁氣滯,因為此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不是肝郁氣滯所引發(fā)的胸脅脹滿、善太息,而是呈現(xiàn)出“煩躁,摔砸物品”的氣郁化火的表現(xiàn)??傮w上,這個強迫癥為主兼抑郁癥的醫(yī)案,我們雖然將其歸為“郁證、臟躁”一類,但是這里面還是有病機上的不同和轉化,所以既要從整體著眼,又要具體分析和考慮,來進行綜合治療。
3.3 中西醫(yī)對于強迫癥的治療現(xiàn)狀
3.3.1 西醫(yī)治療現(xiàn)狀
王濟:強迫癥的西醫(yī)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和其他療法。臨床治療強迫癥的藥物主要是基于人腦中失調的三種神經(jīng)遞質,包括5-HT,DA,Glu?;?-HT學說的藥物有5-HT回收抑制劑,包括選擇性5-HT回收抑制劑(SSRIs)和非SSRIs,SSRIs中的帕羅西汀是治療強迫癥的一線藥物,非SSRIs包括氯丙咪嗪、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贒A學說的治療藥物有奧氮平、氯氮平等。基于Glu學說的治療藥物有拉莫三嗪、丙戊酸鈉等。心理治療包括精神分析療法、認識療法和森田療法。對難治性強迫癥患者,若藥物和心理治療失敗,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其他方法如深部腦電刺激也可用于強迫癥治療。
3.3.2 中醫(yī)治療現(xiàn)狀
李英帥:中醫(yī)對強迫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①辨證分型治療:因強迫癥與肝膽相關,故治療多從肝膽論治,可分為心膽氣虛型、心肝血虛型、肝腎陰虛型、肝郁脾虛型、肝郁化火型等,采用溫膽安神、疏肝利膽、清熱利膽等治法,常用方藥如溫膽湯、龍膽瀉肝湯、滋水清肝飲、柴胡疏肝散等。②針灸療法:有學者采用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強迫癥,主穴取內關、水溝、三陰交,總有效率81.25%,治療中無明顯的副反應。有學者采用透刺治療強迫癥,穴位取四神聰透百會,神庭透上星,透四關穴(合谷透勞宮,太沖透涌泉),內關透外關,丘墟透照海,也可配合十三鬼穴(去會陰、海泉)交替使用。還有學者采用電針療法,在保證有效率的同時,減輕西藥副作用[10]。③心理療法:中醫(yī)又稱“意療”。采用情志相勝療法,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控制、調節(jié)因某種情志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外,采用移精變氣法,又稱祝由,即通過祝說發(fā)病緣由,轉移患者的精神,而達到調整病人氣機,治愈疾病的方法。臨床中還可以綜合上述療法進行治療。
雖然中醫(yī)治療強迫癥有其自身優(yōu)勢,但由于對該病認識不足,缺少相應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可重復性不強。因此,還需加強中醫(yī)對強迫癥的研究,整理更適宜的治法方藥。
包蕾(王琦教授2014級碩士研究生):從中醫(yī)體質-心理角度考慮,患者是氣郁體質的典型代表,表現(xiàn)為因家庭壓力大而造成的平素思慮多疑、悲傷欲哭、睡眠不好等。許多學者[13]認為強迫癥的發(fā)生是生物學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結果,這與體病相關論,具體來講就是氣郁體質易發(fā)疾病的理論頗為相似。體質可以決定并影響強迫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當氣郁體質的人在遭遇諸如壓力、驚嚇等外界刺激時,由于自身的承受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不足,導致抑郁焦慮情緒無處釋放,從而轉向通過強迫行為來緩解和分散抑郁情緒,在不知不覺中,由抑郁癥轉變?yōu)閺娖劝Y。在臨床上,心理調節(jié)是治療強迫癥一個重要措施。從體質心理角度來講,可通過改善患者氣郁體質狀態(tài)來實現(xiàn)以上目標。一方面可服用調達肝氣、化痰開郁的藥物;另一方面,應注重精神上的調攝,多聽歡快的樂曲,散步,鍛煉,呼吸新鮮空氣,使自己處于放松愉悅的狀態(tài)中。當其氣郁體質慢慢調節(jié)恢復平和時,正氣充沛,情緒穩(wěn)定,可以做到在心理上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強迫行為是錯誤的應激方式,而非主動的有意識行為;在精神上可以承受并有效調節(jié)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從而減緩病情,根治疾病。
3.4 王琦教授治療強迫癥的診療思路
倪誠(雙博士,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琦教授的學術繼承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體質與生殖醫(yī)學研究中心主任):我認為這個患者是強迫癥共病產(chǎn)后抑郁癥。強迫癥主要表現(xiàn)在潔癖而不停地洗刷衣物;抑郁癥主要表現(xiàn)在顯著而持久的無愉快感(情感低落、喜悲傷欲哭),有動作的激越(易急躁、摔砸物品),睡眠障礙(失眠),食欲下降甚至有些厭食,體重減輕等,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據(jù)統(tǒng)計,強迫癥共病抑郁的發(fā)生率為31.3%[14]。
王琦老師根據(jù)該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將其歸屬于“郁病”、“百合病”、“臟躁”、“不寐”、“閉經(jīng)”進行論治。治療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首診整體調整患者的氣血濕食四郁。遵朱丹溪郁證理論,用越鞠丸合百合地黃湯加丹參、雞血藤、玫瑰花、益母草之屬以理氣解郁、活血調經(jīng)兼以養(yǎng)陰清熱。第二階段是二診至六診期間重點治療抑郁癥。主要抓住此患者抑郁癥“肝郁化火,膽氣虛怯”的病機要點,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甘麥大棗湯以及溫膽湯作為主病主方以清疏肝膽、養(yǎng)心安神。第三階段是從七診開始主要治療強迫癥。根據(jù)《素問·靈蘭秘典論》所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從“陰虛內熱、心神浮越、神失守舍”審識病機要點,用溫膽湯合甘麥大棗湯作為主病主方以理氣化痰、養(yǎng)心安神。最后王琦老師以治療失眠驗方(百合、夏枯草、蘇葉、法半夏)鞏固療效,終獲痊愈。
縱觀王琦老師治療強迫癥的診療思路有三:一是運用朱丹溪郁證理論和《內經(jīng)》“五神臟”理論;二是審察核心病機和主病主方思想;三是分段論治的臨床思維。
張惠敏(副教授,博士,王琦教授2013級傳承博士后):王琦老師運用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經(jīng)方,以及越鞠丸、溫膽湯、菖蒲郁金湯、孔圣枕中丹等方治療此患者的強迫癥,體現(xiàn)了王琦老師靈活運用方劑的臨床特色。
首診時,用越鞠丸以解六郁,配上丹參、雞血藤、益母草、玫瑰花活血調經(jīng)。
二診時,在首診調氣活血的基礎上,改用甘麥大棗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合方以養(yǎng)心安神,疏肝解郁鎮(zhèn)驚。甘麥大棗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由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五至七枚組成,其構思精練,組方巧妙。有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補脾益氣等功效。適用于臟躁,以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實、言行失常、哈欠頻作、舌紅苔少等為主癥。清代醫(yī)家尤怡認為小麥為肝之谷,而善養(yǎng)心氣;甘草、大棗甘潤生陰,所以滋臟氣而止其躁也。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中柴胡、桂枝、黃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熱往來、身重;龍骨、牡蠣、鉛丹重鎮(zhèn)安神,以治煩躁驚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黃瀉里熱,和胃氣;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參、大棗益氣養(yǎng)營,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熱,鎮(zhèn)驚安神之功。
三診時,效不更方,在二診基礎上,用珍珠母清肝火,重鎮(zhèn)安神,重用合歡皮疏肝解郁,郁金解郁活血,清火除煩。在鎮(zhèn)靜安神的基礎上,開始疏泄肝郁所化之火。
四診時,改用溫膽湯和甘麥大棗湯的合方為主方,加上僵蠶、薄荷、鉤藤、合歡皮、磁石、生龍牡治療。
五診時,患者的病情整體上得到控制。改用甘麥大棗湯和防己地黃湯的合方治療。
六診時,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配上珍珠母、龍齒、鉤藤以平肝潛陽,重鎮(zhèn)安神;再加上膽星、菖蒲、郁金以清心化痰;再加合歡皮、刺五加以解郁安神。
七診、八診、九診時,以養(yǎng)心陰、疏肝氣、化痰濕、安神魂、潛肝陽為治則以遣藥組方。特別是九診時,加上孔圣枕中丹以補益心腎、益智安神。
經(jīng)過九個月的調理,患者基本痊愈。十診時,用交合安魂湯、百合地黃湯、溫膽湯以和陰陽,調氣血。
王琦教授:剛才倪誠老師和張惠敏老師分別詳細分析了每一診的診療思路。總體上,我對這個病的治療,牢牢把握核心病機,分先后主次地治療四大臨床癥狀(潔癖、喜悲傷欲哭、恐慌、失眠)。
3.5 王琦教授治療強迫癥的用藥特色
3.5.1 辨體用方加減變化及特色
李玲孺(講師,醫(yī)學博士,王琦教授2009級博士研究生):該患者是一位氣郁質患者,如上問癥狀皆由產(chǎn)女后加之壓力大、生氣所致,機體氣機不暢,逐漸演變成氣郁質。體質雖相對穩(wěn)定,但是在產(chǎn)后、大病等因素下會發(fā)生改變。該患者此前“有一兒一女,家里的一切都很好”,說明在產(chǎn)女之前該患者并沒有氣郁表現(xiàn),但是產(chǎn)女之后,機體未得恢復又有壓力大、生氣等問題,故發(fā)作抑郁癥,思慮多疑。這是一個典型的“特殊人群”辨體質問題。因此,不僅要考慮氣郁質,還要考慮“產(chǎn)后氣郁質”的特殊性。
此案中,患者最初是“抑郁”表現(xiàn),但是后來轉變?yōu)椤皬娖取倍磸拖此?。抑郁以“郁”為主,多為氣機郁滯;而強迫,多是由于“心膽氣虛”所致。強迫癥主要癥結為反復的思慮及對某些事情發(fā)生的擔憂,甚至恐懼。該患者最初對“鄰居向她家門口倒垃圾”十分不滿、情緒郁結,逐漸發(fā)展為需要靠“不停的洗刷”來消除對“不潔”的恐懼,同時還有“膽小”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思勝恐”,正常來講,反復的思慮或強迫可消除內心對某些事物或事情的擔憂和恐懼,如《靈樞·本神》云:“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盵15]該患者當是因肝氣郁結導致“心膽氣虛”,這在產(chǎn)后氣血具虛的婦人可能更容易發(fā)生。
方以越鞠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等加減。越鞠丸既針對氣郁,又針對血脈瘀滯,有利于通經(jīng);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可以疏肝解郁、平肝潛陽安神,清泄郁火、改善睡眠。以靈活使用甘麥大棗湯、溫膽湯、防己地黃湯等加減,甘麥大棗湯養(yǎng)心安神,用以改善喜悲傷、欲哭等癥;溫膽湯配伍菖蒲、遠志、茯神等,化痰安神、溫膽氣、通心氣,改善強迫癥狀和膽小癥狀;該患者產(chǎn)后血虧則陰虛,故而在抑郁癥的肝郁化火的基礎上,導致了強迫癥的陰虛內熱,心神浮越的癥狀,而防己地黃湯,則是用大劑量的地黃,滋補真陰、涼血養(yǎng)血,則是針對“產(chǎn)后”精血不足未得恢復這一特殊狀態(tài)。我們可以從醫(yī)案患者歷次癥狀改善中可以明顯看出不同處方治療側重不同。
俞若熙(助理研究員,醫(yī)學博士,王琦教授2010級博士研究生):依據(jù)“辨體-辨病-辨證”的三辨模式,該案患者屬氣郁質神擾。王琦老師在治療時圍繞著氣郁質這一本質,時用甘麥大棗湯配合越鞠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溫膽湯等加減論治。
王琦教授:剛才李玲孺老師講到了我用防己地黃湯的思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處方中干地黃用到了90g?經(jīng)常跟診的同學會注意到,我在治療一些精神疾病時,干地黃用量都比較大。實際在《金匱要略》原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用“生地黃二斤絞汁服”,清熱涼血,少佐防風、防己、桂枝以散郁熱。仲景治療精神異常多使用大劑量的生地黃,如百合地黃湯用生地黃汁一升、防己地黃湯用生地黃二斤就是其中代表方。此病例中,重用生地黃來滋補真陰,涼血養(yǎng)血;與甘麥大棗湯合用,共奏養(yǎng)心安神、滋陰涼血之功效。當然也要中病即止,大劑量地黃亦有引發(fā)肝損傷的報道。
3.5.2 用藥特色
鄭燕飛(講師,醫(yī)學博士,王琦教授2011級博士研究生):在這個強迫癥病案中,王琦老師治療的用藥特色,主要謹守“安神”二字化裁。而在安神中,又有所區(qū)別。根據(jù)臨證或以重鎮(zhèn)安神為主,或以養(yǎng)心安神為主,或以解郁安神為主,或以平肝安神為主,或化痰安神為主。其在整體處方思路,以越鞠丸、百合地黃湯、甘麥大棗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溫膽湯、防己地黃湯、菖蒲郁金湯、孔圣枕中丹等合方加減,亦略窺一二。①重鎮(zhèn)安神:如方中用龍骨、牡蠣、磁石、珍珠母、龍齒等。龍骨、牡蠣入心、肝經(jīng),可重鎮(zhèn)安神,鎮(zhèn)驚安神而治驚癇癲狂諸疾,如《別錄》言:“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定魂魄,安五藏。”王琦老師在臨證中治療強迫癥多選用之,常起手30g或重用至50g,每獲佳效,如三診和四診二藥均用至50g。龍骨牡蠣連用,除煩躁外,更治驚狂、煩驚?!靶臒o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素問·舉痛論》)可同用治之。此外,龍骨牡蠣亦為治痰之神品,百病多因痰作祟,且二藥治痰在其引逆上之火及泛濫之水(隨火上升作痰)歸宅的妙用,因機的對,隨手取效。磁石、珍珠母、龍齒功同。②養(yǎng)心安神:心之主不明則易精散神亂,寤寐不安、驚悸征忡,甚或癡妄癲狂。因此,養(yǎng)心安神法在治療強迫、抑郁、焦慮諸癥中多有應用。王琦老師臨證中,亦常用之,如方中之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刺五加、柏子仁等。甘麥大棗湯用于治療婦人臟躁,可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尤其是方中之君藥淮小麥,甘潤養(yǎng)心,可養(yǎng)肝補心,除煩安神?!督饏T要略論注》曰:“小麥能和肝陰之客熱,而養(yǎng)心液,且有消煩利溲止汗之功?!蓖蹒蠋煶V赜弥_60g,取其可養(yǎng)心安神。③解郁安神:解郁安神法乃貫穿該病治療之始終。如方中之合歡皮,其性味甘、平,可解郁活血、寧心安神,用于治心神不安、憂郁、焦慮、失眠諸癥?!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言:“合歡,味甘平。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痹撍幹赜貌粌H可以解郁安神,還具有很好的化痰作用。王琦老師臨證中,多用之,重用則一藥兩扼其用。郁金行氣化瘀,清心解郁,治療氣滯血瘀痛證、熱病神昏,癲癇痰閉,《本草綱目》言:“治血氣心腹痛……失心顛狂蠱毒。”王琦老師臨證常與石菖蒲合用,為治療抑郁、焦慮、強迫諸癥的常用對藥,且常重用,取《溫病全書》菖蒲郁金湯之意,移用治療精神神經(jīng)疾患。八月札甘、寒,可舒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本草拾遺》曰:“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雹芷礁伟采瘢耗藶橹委熢昕?、強迫癥方法之一。如方中之鉤藤,甘苦、微寒,入肝經(jīng)、心經(jīng),可清熱平肝潛陽,熄風定驚安神,用于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等癥。如《本草綱目》所說:“鉤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于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癥自除?!薄侗静輩R言》曰:“鉤藤,祛風化痰,定驚癇,安客忤,攻痘瘄之藥也。”王琦老師臨證亦取其意。⑤化痰安神:百病、怪病多因于痰。多為痰火上擾心神所致。處方中溫膽湯、石菖蒲、膽南星等均為化痰安神之方藥。
梁雪(王琦教授2014級碩士研究生):十診中,王琦老師使用了八月札,其味微苦,性平,歸肝、胃,膀胱經(jīng),可以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利小便,主治肝胃氣滯、脘腹、脅助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侗静菔斑z》記載:“利大小便,宣通,去煩熱,食之令人心寬,止渴,下氣?!北緞t病案患者情志不暢,氣滯血瘀。八月札既可疏肝理氣,改善情志不暢,又可活血軟堅,改善月經(jīng)不通。
王琦教授:初診中,因為病人有閉經(jīng)的問題,所以我重用了川芎,也加了雞血藤、玫瑰花、丹參、益母草這些活血通經(jīng)的藥物。二診時,還用了晚蠶沙,前人有用單味晚蠶沙治月經(jīng)久閉的記載。八月札又名預知子,《局方發(fā)揮》中有個方子叫“預知子丸”,治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精神恍惚、語言錯妄、忪悸煩郁、愁憂慘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異夢、寐即驚魘、或發(fā)狂眩、暴不知人,說明有治神志病的特殊作用。此外,我從四診到八診都大量使用了鉤藤,其中最小劑量用了20g,最大劑量用到了60g。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作用?,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鉤藤堿為吲哚類衍化物,可能對精神方面有特異作用。故在此醫(yī)案中,重用鉤藤,不僅發(fā)揮它的清熱平肝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針對心神浮越而發(fā)揮其鎮(zhèn)靜、定驚的功效。
本次講堂大家圍繞強迫癥的中西醫(yī)病因病機及與抑郁癥的鑒別診斷、中西醫(yī)的治療現(xiàn)狀、臨床診療思路以及處方和用藥特色等進行了討論和分析,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我們在臨床中,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抑郁癥為主伴有強迫癥,第二種是強迫癥為主伴有抑郁癥。我們在臨床診斷治療這一類疾病時,要仔細辨別上述兩種情況。
第二,我們在臨床治療這一類疾病時,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核心病機,然后雙管齊下地治療強迫癥和抑郁癥。強迫癥病機是陰虛內熱、心神浮越,而處方中的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防己地黃湯和柴胡龍骨牡蠣湯正是針對此病機而用,尤其重用龍骨、牡蠣重鎮(zhèn)之性以收斂心神。抑郁癥病機是肝郁化火、膽氣虛怯,溫膽湯、菖蒲郁金湯等正是應此病機而用。另一方面需要綜合四大臨床癥狀(潔癖、悲傷欲哭、恐慌、失眠),分先后主次地治療,不斷調整處方用藥。
此患者在進行近一年的調體治療期間,停用了其他西藥,而以前在接受西醫(yī)治療時,需要不斷服用激素和抗抑郁的西藥。這說明針對這一類的氣郁體質人群,我們充分運用“辨體-辨病-辨證”的臨床診療模式,從整體和長遠出發(fā),全面發(fā)揮傳統(tǒng)中醫(yī)藥學和中醫(yī)體質學的優(yōu)勢,是可以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的。
[1]Subramaniam M, Abdin E, Vaingankar JA, et al.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revalence, correlates, help-seek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 multiracial Asian population[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12, 47(12): 2035-2043.
[2]Ruscio AM, Stein DJ, Chiu WT,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J]. Mol Psychiatry, 2010, 15(1): 53-63.
[3] 世界衛(wèi)生組織.抑郁癥[EB/OL].2016[01/27].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69/zh/
[4]王旭東,喬明琦,張樟進,等. 中醫(yī)藥治療抑郁癥的研究進展[J].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93-96.
[5]劉利娟. 臨床抑郁癥發(fā)病機制及新型抗抑郁藥療效綜述[J]. 中原醫(yī)刊,2006(2):51-53.
[6]劉 英,劉麗清,楊世昌. 強迫癥的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 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14(1):61-63.
[7]李 靜. 強迫癥及其治療方法[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8):256-257.
[8]樊鶯歌,楊世昌. 強迫癥的病因及治療現(xiàn)狀[J].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3(4):324-326.
[9]Kessler R C, Chiu W T, Demler O, et al. Prevalence, severity, and comorbidity of 12-month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J]. Arch Gen Psychiatry,2005,62(6):617-627.
[10]王 蕾,張 華. 中醫(yī)對強迫癥的認識[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50-51.
[11]石 婕,李 琪. 強迫癥的成因及治療方法研究[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29(11):100-101.
[12]郭雅明,馬雁冰.強迫癥中西醫(yī)結合分型標準及中醫(yī)論治[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6):100-103
[13]吳攀攀.強迫癥心理治療方法的新進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7: 44.
[14]張迎黎,張紅梅,張建宏.強迫癥共病抑郁的臨床特征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8):2110-2112.
[15]王衛(wèi)東. 中醫(yī)治療強迫癥臨床經(jīng)驗[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20):59-60.
①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王琦國醫(yī)大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②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王琦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③北京中醫(yī)藥薪火傳承“3+3”工程王琦名醫(yī)傳承工作站建設項目;④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王琦國醫(yī)大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⑤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薪火傳承研究項目“王琦國醫(yī)大師體質學術流派繼承方法研究”課題;⑥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優(yōu)秀傳承團隊王琦傳承團隊建設項目。
▲通訊作者 王琦,男,國醫(yī)大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yī)基礎理論學科帶頭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協(xié)中醫(yī)原創(chuàng)思維論壇首席科學家。本刊學術顧問。E-mail:wangqi710@126.com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體質與生殖醫(yī)學研究中心(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