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東
·實驗研究·
當歸及其提取物化學成分紅外光譜法分析
曾東
目的對當歸及其提取物化學成分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并總結一定理論規(guī)律。方法利用水蒸氣蒸餾結合水提取的方法將當歸中的化學成分提出,并使用傅里葉紅外光譜法(FT-IR)和二階導數(shù)譜對當歸藥材及不同提取物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總結其紅外光譜特征。結果當歸為高糖類藥材,當歸粉末和乙醚提取物在1740 cm-1左右(羰基伸縮振動吸收峰)存在較強、較寬的吸收,當歸水提取物及藥渣則不存在明顯羰基吸收峰,可說明當歸水提物中富含較多多糖類成分,乙醚提取物中則含有較少的水溶性成分,多為內(nèi)酯類成分;對于當歸中化學成分的提取,不同的提取方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直接用水提取的效率低于先蒸餾再水提,得到的脂溶性成分較少,而先蒸餾再水提可提取出更多的當歸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用藥范圍擴寬,更高效率的利用了藥材。結論紅外光譜分析法可快速對藥材提取物進行分析,操作簡便、效率高、優(yōu)化藥材提取流程,可作為中藥鑒定和制定質量標準的一種新方法和有效手段。
紅外光譜分析法;當歸;提取物 ;化成分析;臨床研究
當歸,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干燥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甘肅、云南、四川、山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均有分布,甘肅的當歸為道地藥材。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當歸被歸于上等藥[1],具有調(diào)經(jīng)止痛、補血調(diào)血、潤腸通便的作用。在臨床中多用于治療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眩暈心悸、虛寒腹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風濕痹痛等[2]。臨床用藥中,含有當歸的藥物多達80余種,并且也可作為滋補品食用,因此當歸的化學成分研究成為了焦點。本文對當歸及其提取物化學成分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取得滿意結果?,F(xiàn)詳細報告如下。
1.1材料 本次研究所用當歸均經(jīng)北京中藥研究所鑒定科專家鑒定為正品,實驗所用試劑均為純劑。
1.1.1粉碎當歸飲片,過20目篩,稱取50 g,用10倍量水煎煮3次,20 min/次,過濾后將濾液合并,濃縮干燥,獲得樣品甲水提物。
1.1.2粉碎當歸飲片,過20目篩,稱取50 g,用10倍量水蒸氣蒸餾8 h,獲得蒸餾液,保留藥渣。藥渣進行2次水提[3],200 ml/次水提取20 min,過濾,合并濾液,獲得樣品乙藥渣提取物。
1.1.3使用乙醚對上步所得蒸餾液進行萃取,保留乙醚層,置于通風櫥,常溫下?lián)]發(fā)乙醚,獲得樣品丙乙醚提取物。
1.2實驗儀器及設備 本次實驗所用儀器為Pekin Elmer公司生產(chǎn)的Spectrum GX型傅里葉變換宮外光譜儀,測定范圍為400~4000 cm-1,DTGS檢測器,分辨率4 cm-1,掃描16次,OPD速度為0.2 cm/s,在掃描過程中可實時扣除水和二氧化碳的干擾。
1.3樣品測定 采用溴化鉀壓片法進行測定。分別取適量上述制備的樣品干燥粉碎,過200目篩。取1 mg樣品粉末放于瑪瑙研缽中,并與約100 mg 溴化鉀粉末混合,均勻研磨后壓制成片,制作成厚度約1 mm的透明晶片,作為供試品。將其放入ALPHA-T型傅里葉變外光譜儀中,用DTGS檢測器掃描測定,將獲得紅外光譜,光譜范圍4000~400 cm-1,分辨率為4 cm-1,將掃面信號累加次數(shù)16次,在掃描時將扣除水和二氧化碳的干擾。
2.1當歸粉末的紅外光譜圖特征 觀察當歸粉末的紅外光譜圖,可知3562、3389、3341 cm-1為羥基O-H伸縮振動吸收峰,2932 cm-1為亞甲基C-H反對成伸縮振動吸收峰,1735 cm-1為酯羰基C=O伸縮振動吸收峰,1673 cm-1主要為O-H彎曲振動吸收峰,1459、1430 cm-1為C-H彎曲振動吸收峰。1300 cm-1以下,1239、1116、1068、1053、990 cm-1等均為C-O伸縮振動吸收峰,這些均為當歸中糖類物質的特征峰。與蔗糖的紅外光譜比較,二者十分相似,由此可知當歸為高蔗糖類藥材。
2.2當歸不同提取物比較 當歸藥材中1300 cm-1以下,1239、1116、1068、1053、990 cm-1等均為C-O伸縮振動吸收峰,這些均為當歸中糖類物質的特征峰。在水提取物和藥渣提取物中,僅看到一個寬大的峰,可能為多個吸收峰相互疊加導致。比較其他位置吸收峰,當歸水提取物和藥渣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當歸多糖等物質,較少的含有揮發(fā)油等內(nèi)酯類物質。并且乙醚提取物中含有較多的酯類成分。
2.3分析提取方法的優(yōu)劣 通過比較各個樣品的紅外光譜圖可知,藥渣提取物比水提物含有更多的脂溶性成分,糖類成分的含量低于水提取物,水蒸氣蒸餾法僅能蒸餾出少量沸點低易揮發(fā)的揮發(fā)油類成分,藥渣中殘留了較多的脂溶性及糖類成分。
研究表明,當歸中的主要化合物包括揮發(fā)油、有機酸、多糖及黃酮等,其質量控制指標為阿魏酸和藁本內(nèi)酯。在中藥發(fā)揮作用的過程中并非單一的化學成分起作用,而是整體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共同發(fā)揮作用,而單個的化學成分則是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因此僅檢測某幾個化學成分并不能有效的反映藥材的治療效果,需要一種效率高、可行的分析方法。我國具有豐富的藥材資源,加強中藥質量管理是實現(xiàn)中藥現(xiàn)代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中藥鑒別方法受到主觀和客觀多種因素的影響,過程繁瑣復雜。紅外光譜技術的出現(xiàn)則為中藥材的鑒定和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術。
[1]婁雅靜,蔡皓,劉曉,等.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快速鑒別當歸與硫磺熏蒸當歸的研究.中國中藥雜志,2012(8):1127-1132.
[2]陳娟,陳文豪,王瑞,等.中藥復方愈潰膠囊中揮發(fā)油的β-環(huán)糊精包合工藝.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4):19-22.
[3]紀鵬,魏彥明,華永麗,等.當歸及不同炮制品多糖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識別.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4(5):1270-12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222
2015-11-04]
110101 沈陽市第二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