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余
摘要:就當下供應鏈物流能力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筆者總結了供應鏈物流能力方面存在的特點,分別闡述了供應鏈本身存在的復雜性、整體性、動態(tài)性以及交叉性等。這些特性的存在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筆者還闡述了物流能力的界定范圍、物流能力的內涵、物流能力的具體構成要素等相關內容。結論為:在進行供應鏈物流能力研究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應當以一定的理論為依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究。
關鍵詞:供應鏈物流能力;復雜性;界定范圍
中圖分類號:F273.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1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電子商務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企業(yè)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企業(yè)運營過程中,盡量縮短交貨期并積極提升產品質量,同時也對服務質量進行提升,進而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但是,僅依靠制造商來維持企業(yè)競爭力,顯得十分困難。因此需要開發(fā)其他企業(yè)不具備的競爭優(yōu)勢,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供應鏈存在特性
供應鏈發(fā)展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過程,在美國,相關人士認為:供應鏈包括了生產到交付以及服務的全過程,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再到客戶的客戶。因此可以說,供應鏈主要指的是供應鏈以及產品流通過程中涉及到的一切生產商或者開發(fā)商等所形成的供求關系網[1]。供應鏈指的并不是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鏈或者資金鏈等,同時其也可以說是一條增值鏈。
1.復雜性
在供應鏈的節(jié)點上,企業(yè)可能是多種企業(yè)類型構成的,因此其供應鏈結構和單一的企業(yè)相比更加復雜,同時也具備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2.整體性
供應鏈往往是以整體目標作為中心,同時其也是一種較強的競爭模式以及合作模式,因此供應鏈不僅是單純的采購模式或者制造模式,而是一個緊密結合的整體。
3.動態(tài)性以及交叉性
企業(yè)為了能夠更好的和市場以及企業(yè)戰(zhàn)略變化相適應,需要對供應鏈上的節(jié)點做出不斷改變。節(jié)點上的每個企業(yè)可謂是供應鏈上的主要成員,同時其也是另一個供應鏈上的重要成員,這種情況下,使其出現一定的交叉性和復雜性,導致對其的管理也十分困難[2]。
4.物流鏈
企業(yè)從產品的生產到用戶的使用,可以在供應鏈上反應出來。同時還可以為參與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物流供應鏈上的一切相關產品價值均得到增加,并為相關企業(yè)帶來了一定的收益。
二、供應鏈和物流能力
1.物流能力的界定范圍
物流能力主要針對的是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對所有相關的運作過程而言的,站在企業(yè)物流運作的全過程上看,企業(yè)擁有的物流能力不僅包括產品的配送能力,并且還包括了企業(yè)的外部的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等方面在獲取上的能力。同時還包括企業(yè)內部原材料、產品以及半成品等的儲存以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還包括對這些方面的配送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
2.物流能力的內涵
物流能力主要指的是企業(yè)在創(chuàng)造顧客價值的過程中,具備的采用物流措施進行物流活動的計劃和控制這一過程中的實施能力。
3.物流能力的具體構成要素
構成物流能力的主要要素包括無形要素和有形要素。其中的無形要素主要指的是企業(yè)在設備上的處理能力以及倉儲能力等。另外,綜合能力主要指的是在開展物流活動過程中,企業(yè)在組織和管理上的能力等,例如企業(yè)在訂單上的處理能力等。當下,我們所接觸的所有物流能力均是綜合要素。在具體的物流能力中,企業(yè)所要求的物流能力主要指的是企業(yè)所具備的有效性以及效率,并需要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得到創(chuàng)新,從而避免被模仿。只有這樣做,才使得企業(yè)物流能力具備一定研究和實現價值
三、物流能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未來解決措施
根據以上內容,研究人員已經認識到物流能力在整個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同時在對其的研究過程中獲得了較大的研究成果,但在對其的研究過程中仍舊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其問題主要表現在:①當下我國對物流能力的研究主要表現在企業(yè)層面,未能站在整體的角度進行研究。因此,在對供應鏈物流能力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要站在整體的角度上,從而使其具備全面性。②對于物流能力,大部分的研究均站在某個行業(yè)或者特定類型的企業(yè)進行的,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對研究成果進行科學提煉,從而使其具備一定的適用性。③站在供應鏈層面對物流能力進行分析,同時對于分銷過程中的物流能力做出充分研究,重視供應鏈上游部分的研究和分析,也就是注重物流上游制造過程的研究。④一般情況下,相關研究人員均是對實際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在物流能力的內涵上以及構成要素上研究的不夠徹底,因此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其本身內涵的研究,同時充分了解物流能力的方法。⑤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大部分學者以及相關人士主要關注的是物流能力對企業(yè)效益的影響因素,對于與企業(yè)效益聯系較小的物流運作工程不夠關心,對于相關物流能力要素也缺乏一定的重視力度。
針對上述問題,相關人員只能通過進一步實踐來解決。以下問題也是影響供應鏈物流能力未來發(fā)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將企業(yè)層面對物流能力的研究成作為根據,對供應鏈物流能力進行重點研究,使得企業(yè)層面的研究得到進一步深化,并不斷完善和改進。對各個行業(yè)的研究成果進行研究,對具備一定普遍性以及一般性的相關物流能力要素進行分析,并重點研究[3]。針對供應鏈上游、下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劃分,將其分為供應物流、制造物流、分銷物流以及回收物流等幾種物流活動,并具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然后對供應鏈物流能力的核心構成因素做出總結和分析。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將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種方式進行有機結合,并不能僅進行實證研究,如果僅僅對和企業(yè)效益關系有聯系的因素做出考慮,就會導致整個物流過程的研究不夠深入。進行供應鏈物流能力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yè)提供一種科學可行的規(guī)劃物流方式,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流能力,這樣就能為企業(yè)決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進行供應鏈物流能力的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其內涵以及所具備的特點,其次是根據這些內容,充分的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出科學可行的供應鏈物流能力控制方案。筆者認為,研究過程中,相關人員要站在整體層面上對其進行研究,從而使其研究成果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何黎明.“新常態(tài)”下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發(fā)展趨勢[J].中國遠洋航務,2014,08:68-70.
[2]褚文靜.對國際物流發(fā)展趨勢下供應鏈管理的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4,0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