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鋒
(河南省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 慈善惠民病房,河南 鄭州 450000)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種出現(xiàn)在兒童階段較為常見的神經(jīng)精神病學的綜合性疾病[1]。常見的癥狀是活動過度、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較易沖動等。由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執(zhí)行功能的缺陷,使得患兒出現(xiàn)多動、注意力缺陷以及容易沖動等缺陷,由此又引發(fā)一系列的行為、社會、學業(yè)、交往、溝通和情緒控制等問題[2]。目前認為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最佳治療方法是藥物聯(lián)合心理干預進行配合治療。為探究最佳的治療方案,本研究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案對患兒進行治療和干預,并對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
選擇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接收治療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204例作為該研究的對象,并將204例患兒隨機分為3組,通過韋氏兒童智力量表檢測患兒治療前的智商。心理治療組患兒66例,男56例,女10例;年齡7~12歲,平均(9.3±1.8) 歲;平均智商(92.98±7.55) 分。藥物治療組70例,男58例,女12例;年齡8~13 歲,平均(9.8±1.8) 歲;平均智商(93.32±8.05)分。綜合治療組(藥物聯(lián)合心理治療組)68例,男56 例,女12例;年齡7~14歲,平均(9.2±1.9)歲;平均智商(93.14±7.51) 分。3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心理治療組:在進行治療之前首先對患兒主要的心理癥狀和行為進行分析和確認,找出主要癥狀作為靶癥狀,治療目的和主要癥狀確定之后,選用處罰法、正性強化法和代幣法進行治療。根據(jù)患者情況不同制定不同治療方案和進度。每周接受治療2次,每次治療時間大約為40 min,一個療程8次,共進行3個療程的治療,治療時間為3個月。
藥物治療組:口服哌甲酯,2次/d,20 ml/次,早晚各1次,周六和周日停藥;治療前需對患兒進行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腦電圖和血常規(guī)檢查;治療時間為3個月。
綜合治療組:綜合治療組的治療包括兩部分,分別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方法與前兩組的方法相同,治療時間為3個月。
通過心理評估方法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認知功能和精神狀況進行評估(選擇龔耀先修訂的中國韋氏兒童智力表作為評估的工具);通過持續(xù)注意檢測記錄持續(xù)性操作試驗(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的漏報數(shù)、錯誤數(shù)和反應時間,選擇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檢測[3];注意力和智力評估(C因子)選擇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選擇不良反應量表對患兒用藥不良反應進行評價。
分別應用EXCEL軟件和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3個月后總共收回資料170例。心理治療組收回資料54例(損失率為18.18%),其中,男44例,女10例;平均年齡(9.3±1.9)歲;平均智商(93.49±7.41)分。藥物治療組收回資料60例(損失率為14.29%),其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齡(9.7±1.7)歲;平均智商(92.01±7.54)分。綜合治療組收回資料56例(損失率為17.65%),其中,男50例,女6例;平均年齡(9.98±1.96)歲;平均智商(92.96±7.46)分。3組患兒收回資料基本信息損失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理治療組、藥物治療組和綜合治療組CPT反應時間依次為(0.94±0.14)、(0.95±0.15)和(0.84±0.16),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20,P=0.0004);心理治療組、藥物治療組和綜合治療組CPT錯誤數(shù)依次為(9.00±4.51)、(8.89±2.59)和(6.78±2.10),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F=7.46,P=0.001)。
心理治理組、藥物治療組和綜合治療組C因子得分依次為(105.41±6.15)、(106.65±9.21)和(114.56±8.56),心理治理組、藥物治療組和綜合治療組C因子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8.86,P=0.000)。
CPT是一種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治療效果以及認知能力進行檢測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區(qū)分正常兒童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中[4]。該研究選擇3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進行治療,治療完成后各組患者的CPT指標均有顯著改善,通過相互的比較和分析發(fā)現(xiàn),綜合治療組的各項指標明顯優(yōu)于心理治療組和藥物治療組,且效果更加持久[5]。
C因子是一種考察患兒注意力的指標,能夠反映患兒的各種記憶力水平和認知缺陷的特點[6]。該研究發(fā)現(xiàn)綜合治療組C因子有了較明顯的改善且與藥物治療組和心理治療組相比改善的程度較多。
該研究表明,綜合治療組集合了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優(yōu)點,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治療方面作用顯著、效果持久且安全性好。
[1]楊斌讓, 李建英, 楊思淵, 等.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工作記憶損害特征[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 26(1): 41-45.
[2]何螢螢, 劉靖. 兒童少年雙相障礙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研究進展(綜述)[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26(6): 401-405.
[3]張傳杰, 艾戎, 鄧冰. 3~6歲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行為問題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34): 5682-5684.
[4]韓穎, 秦炯, 姜玉武, 等. 哌甲酯治療不同亞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療效及影響因素[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24):1853-1856.
[5]常衛(wèi)利, 李岳玲, 錢秋謹, 等. 持續(xù)到成人早期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相關因素[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1, 25(12): 942-946.
[6]周圓月, 黃春娟, 劉健, 等. 藥物聯(lián)合感統(tǒng)訓練對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共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療效[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 22(6): 1137-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