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鄭 彬(鄭州市兒童醫(yī)院放射科,河南 鄭州 450053)
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中的診斷價值
王 菲,鄭 彬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放射科,河南 鄭州 450053)
目的 分析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中的診斷價值,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學檢查準確率。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颊?0例的影像學資料為研究對象,分析MS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診斷中的敏感性及準確性。結果 患者中,主動脈弓縮窄18例,主動脈弓離斷4例,雙主動脈弓2例,腹主動脈縮窄2例,右位主動脈弓并迷走左鎖骨下動脈4例。MSCT血管成像診斷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分別為100%、100%;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診斷的敏感性及準確性分別為35.4%、92.5%。結論 MSCT血管成像可準確診斷主動脈發(fā)育異常的類型,是超聲心動圖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補充手段,可為臨床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學信息。
MSCT;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超聲心動圖;診斷價值
主動脈發(fā)育異常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類型,主要包括主動脈縮窄、離斷及右位主動脈弓等,可合并多種心血管系統(tǒng)的先天畸形[1]。以往對該病的診斷依靠血管造影,隨著現(xiàn)代影像設備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檢查手段應用于臨床,其中包括CT、MRI及TTE等。MSCT具有無創(chuàng)、掃描速度快等優(yōu)點,其后重組技術對心血管的解剖特點有良好的顯示[2],彌補了超聲對心外大血管檢查的缺陷,越來越受到醫(yī)師和患者的歡迎。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颊?0例的影像學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患者30例的影像學資料為研究對象,男20例,女10例。年齡2天~8歲,平均年齡(2.4±2.5)歲。表現(xiàn)為反復肺部感染、呼吸困難、紫甘等癥狀患兒18例,患兒喂養(yǎng)困難、多汗、易激惹8例,出現(xiàn)心力衰竭患兒4例。主動脈弓縮窄及離斷的患兒22例,于胸骨左緣、左側背部及中上腹可聞及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血壓測定顯示患者下肢血壓明顯低于上肢血壓;右位主動脈弓并迷走左鎖骨下動脈的患兒表現(xiàn)為活動后呼吸困難4例,并伴有反復的肺部感染,余患兒無明顯臨床癥狀。所選患兒術前均行MSCT血管成像及TTE檢查。
1.2 儀器與方法
MSCT采用Philips 256層螺旋CT機螺旋模式掃描。掃描參數(shù):設置管電壓80~140 kV,管電流80~120 mAs,層厚及層距1.25~2.5 mm。造影劑采用非離子型對比劑歐乃派克(300 mgI/mL),注射劑量1.0~2.0 ml/Kg,注射速度0.7~4.0 mL/s?;純核下热┕嗄c鎮(zhèn)靜后行頸部至膈肌掃描,設定120 Hu為觸發(fā)掃描閾值,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積再現(xiàn)重建(VR)進行后處理。
本組患者經(jīng)MSCT診斷主動脈弓縮窄18例,表現(xiàn)為主動脈弓降部局部內(nèi)徑狹窄,較窄處內(nèi)徑約3.2 mm,遠端降主動脈狹窄后擴張,狹窄近端右側無名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擴張,并與遠端肋間動脈形成血管吻合,其中合并動脈導管未閉4例;主動脈弓離斷4例,表現(xiàn)為主動脈弓降部向下未見明顯延續(xù),局部管腔閉鎖,主、肺動脈間未閉合的動脈導管內(nèi)見造影劑充填;雙主動脈弓2例,表現(xiàn)為主動脈弓至氣管前分為左、右兩個主動脈弓,繞氣管和食管走行,至食管后方匯合進入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縮窄2例,表現(xiàn)為腹主動脈局部內(nèi)徑狹窄;右位主動脈弓并迷走左鎖骨下動脈4例,表現(xiàn)為主動脈弓降部位于右側胸腔,主肺動脈明顯擴張,左肺動脈起自右肺動脈后繞主氣管后向后外側延伸。
先天性主動脈異常的形成與主動脈弓的發(fā)育異常有關,系胎兒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引起的胚胎局部解剖結構異?;虺錾髴詣雨P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從而導致先天性心臟?。?]。正常主動脈發(fā)育是個復雜的轉(zhuǎn)化過程,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正常消失的部分仍保留,或正常保留的部分退化消失,都易引起主動脈異常。心臟超聲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首要檢查方法,它無創(chuàng)、安全可靠、檢查方便,可獲得滿意的檢查信息,但其受聲窗及操作者熟練程度的限制,對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檢查不甚滿意。以往將心血管造影視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檢查的金標準,但其具有創(chuàng)傷性,需要造影劑,并會引起與該檢查相關的并發(fā)癥,而MSCT通過快速容積掃描,可多方位立體的顯示病變部位的形態(tài)及與周圍臟器的位置關系,現(xiàn)已成為心外大血管畸形檢查最具潛力和價值的方法之一,其軸位掃描已達到亞毫米的組織厚度水平,增強掃描時,需要一定的碘離子造影劑,有一定的電離輻射,但其突出的優(yōu)點是檢查時間短,患兒僅需要鎮(zhèn)靜、不需全身麻醉[4],極易被患兒及其家屬所接受。MSCT的后處理技術,可精確顯示心臟的解剖結構,尤其對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分支血管發(fā)育情況更具優(yōu)勢,MPR可清晰顯示主動脈狹窄部位及與相鄰血管的位置關系,CPR在顯示主動脈弓降部狹窄程度及主動脈雙弓之間的位置關系上具有良好的效果,VR是三維立體成像,可多角度多方位觀察主、肺動脈及肺靜脈的走行、連續(xù)及管腔內(nèi)徑,其成像效果可媲美血管造影。
MSCT血管成像和心臟超聲檢查均能發(fā)現(xiàn)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結合本組研究,MSCT血管成像診斷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分別為100%、100%;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診斷的敏感性及準確性分別為35.4%、92.5%。本組的血管環(huán)病變(包括雙主動脈弓、右位主動脈弓并迷走左鎖骨下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無1例能夠正確診斷。超聲心動圖檢查操作方便、費用低廉,且無電離輻射,目前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篩查手段。它能對心內(nèi)結構、大動脈關系及瓣膜反流等清晰顯示,但其易受氣體干擾,檢查視野小,對重度縮窄和離斷很難進行區(qū)分,不能直觀立體的顯示病變部位,而MSCT恰恰彌補了超聲檢查缺陷,其不受患兒檢查條件的限制,MPR、CPR及VR后處理技術可直觀顯示主動脈病變部位及是否合并其他血管畸形,雖然CTA對患兒有輻射損傷,但通過低劑量掃描,應用MSCT及后處理技術可以及時對患兒進行準確診斷[5]。
綜上所述,MSCT血管成像能清晰顯示心外大血管的走行、管腔內(nèi)徑及與周圍結構的立體關系,其操作簡單方便,可作為先天性主動脈發(fā)育異常首選檢查手段,亦可作為心臟超聲發(fā)現(xiàn)異常后的補充檢查方法,可為臨床醫(yī)師制訂手術方案、術后隨訪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jù)。
[1] 葛英輝,呂傳劍,程天明,等.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主動脈發(fā)育異常的臨床應用[J].中原醫(yī)刊,2007,34(3):1-2.
[2] 楊志浩,高建波,郭 華,等.64層螺旋CT對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和主動脈弓離斷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2):202-205.
[3] 張琳焓,紀鳳穎,李 楊,等.256層多排探測器CT在兒童復雜先心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3(11):778-781.
[4] 楊 明,莫緒明,靳激揚,等.多層CT在新生兒及嬰兒先天性主動脈異常分類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90(31):2167-2171.
[5] 林全任,董文錫,胡德余,等.肺動脈吊帶畸形的MSCT表現(xiàn)及其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2):238-241.
本文編輯:劉帥帥
R543.1
B
ISSN.2095-6681.2015.011.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