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蕊
(鄭州大學附屬醫(yī)院(南陽醫(yī)院)/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與心功能相關性臨床研究
陳一蕊
(鄭州大學附屬醫(yī)院(南陽醫(yī)院)/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腦鈉肽(BNP)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兩組的BNP水平進行研究。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BNP為(658.4±65.7)pg/mL,對照組血BNP為(88.3±12.5)pg/mL,觀察組患者血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為(187.6±65.2)pg/mL,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為(70.5±11.3)%,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為(41.3±9.8)mm,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為(436.5±87.5)pg/mL,LVEF為(51.8±12.3)%,LVEDD為(59.8±11.4)mm,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為(1103.5±125.6)pg/mL,LVEF為(42.1±10.6)%,LVEDD為(69.7±13.6)mm,由以上結果可知,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LVEF明顯低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心功能Ⅲ級患者LVEF明顯低于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LVEDD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心功能Ⅲ級患者LVEDD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明顯升高,血漿BNP水平的高低能夠反映左室功能變化。
慢性心力衰竭;腦鈉肽;診斷價值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對人類的健康威脅甚大,心力衰竭發(fā)生以后,患者會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癥狀,這就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如何盡早診斷疾病、改善預后,是目前研究的一個熱點,臨床上一般根據(jù)患者的發(fā)病史、癥狀的臨床資料進行判斷,但是缺乏定量指標進行評定,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和較多的指標異常有相關性,本研究主要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BNP的變化及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100例為對照組,對照組身體健康,均沒有心肌缺血的臨床表現(xiàn)及臨床檢查證據(jù),觀察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57~77歲,平均年齡(65.1±9.9)歲,對照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58~78歲,平均年齡(65.4±9.7)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觀察組患者和同期健康體檢者均在當天空腹抽靜脈血,25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上層血清,放射免疫法測定血BNP水平,使用我院引進的彩色超聲儀對患者的心功能進行檢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BNP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BNP為(658.4±65.7)pg/mL,對照組血BNP為(88.3±12.5)pg/mL,觀察組患者血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不同心功能分級的血BNP及其他指標比較
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為(187.6±65.2)pg/mL, LVEF為(70.5±11.3)%,LVEDD為(41.3±9.8)mm,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為(436.5±87.5)pg/mL,LVEF為(51.8±12.3)%,LVEDD為(59.8±11.4)mm,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為(1103.5±125.6)pg/mL,LVEF為(42.1±10.6)%,LVEDD為(69.7±13.6)mm,由以上結果可知,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LVEF明顯低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心功能Ⅲ級患者LVEF明顯低于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LVEDD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心功能Ⅲ級患者LVEDD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LVED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血BNP存在于健康人血液中,但是水平較低[2-3],慢性心力衰竭發(fā)生以后,BNP大量的的釋放到血液中,導致血液中BNP濃度升高,并且心力衰竭病情越嚴重,血液中BNP濃度越高[4-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BNP為(658.4±65.7)pg/mL,對照組血BNP為(88.3±12.5)pg/mL,觀察組患者血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Ⅳ級患者血BNP明顯高于心功能Ⅲ級和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心功能Ⅲ級患者血BNP明顯高于心功能Ⅱ級患者血BNP,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NP明顯升高,血漿BNP水平的高低能夠反映左室功能變化。
[1] 張 勇,唐海沁,李 瑾.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B型利鈉肽與糖類抗原125水平的變化[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3,32(5): 473-475.
[2] 張惠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漿BNP及血脂變化意義探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6):146-147.
[3] 王建榮.血漿BNP CysC水平與慢性心衰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3,(22):15.
[4] 向科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漿BNP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4,(3):3-4.
[5] 李小斌.血漿腦利鈉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探討[J].醫(yī)藥前沿,2014,(18):59-60.
本文編輯:吳宏艷
R541.6
B
ISSN.2095-6681.2016.16.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