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藝
高考文言文考題嬗變及備考策略研究——以貴州高考為例
◎陳坤藝
文言文的考察從古流傳至今,一直都非常重要。文言文的題型一直在不斷變化,近些年來文言文的題型趨于穩(wěn)定,但是無論怎樣變化,都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學生注意積累與訓練,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從文言文考題的變化和如何針對文言文考試的變化去進行備考加以論述。
文言文 變化 備考策略
文言文試題最初產(chǎn)生于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后來經(jīng)過一系列演變,文言文試題在高考中有了全新的內容和形式。1977年以后,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其中《考試說明》對于文言文的命題形式和內容有了具體要求。2009年新課標開始實行,文言文在高考試卷中的內容和難度都有了變化。貴州省高考是在2013年采用的新課標卷,相比之前的大綱卷,文言文試題對于高考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下面就從高考文言文內容、形式等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文言文試題的變化。
從高考文言文命題的內容上來說,都是取材于一些較為淺顯易懂的課外文言文,雖然內容一直在變化,但是整體形式只是在穩(wěn)定的基礎上稍加創(chuàng)新。高考對于文言文的考察是培養(yǎng)學生在平時獨立讀懂一些淺易的文言文的能力。我們怎么樣判斷淺易文言文呢?它并不是指簡單難度的文言文,中等難度的文言文也在淺易文言文的范圍之內;文言文采用的詞匯都是文言文的常用和較常用詞匯,非常用詞語出現(xiàn)機會較少,此外一些專業(yè)術語也很少出現(xiàn);文言文的體裁都是敘事、寫景、抒情、說理等常見形式;文言文的閱讀無需一定的背景就可以讀懂。以上是判斷淺易文言文的標準。
1977年恢復高考以后,文言文考題受國外影響,出現(xiàn)了選擇,但是從1980年以后,文言文不再有選擇題,出現(xiàn)了大量的填空、標點文段、解釋詞語、文段的題型,甚至還出現(xiàn)了文言文附加題,文言文題的難度逐年上升。1983年,第一次出現(xiàn)了文言文默寫,1985、1986年的文言文題量較多恢復了選擇題型,并且文言文的難度很大。1996年考綱與1997年考綱,1997年文言文閱讀的第四題變?yōu)榈谌},將原有的五條內容變?yōu)閮蓷l表達,增加了考察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題,文章的虛詞由42個變?yōu)?0個。1999年,文言文虛詞由30個減少到26個,特殊句式刪掉了疑問句。2000年,文言虛詞中把1999年刪掉的“雖、因、猶、哉”又增加回來;句法中,疑問句又增加回來;“分析文章”改為“分析綜合”,將原來的“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句式和用法”改為“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句式和用法”,由此可以看出考試的標準有所提高。2001年,常見文言虛詞去掉了“安、但、耳、故、或、既、雖、遂、已、哉”,恢復一個詞“因”,加入一個詞“與”;句式中又刪除了疑問句。2002年,“文言文閱讀”改為“古詩文閱讀”,“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改為“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2003年,“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改為“篩選文中的信息”,要求有所降低,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后面增加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2004年,鑒賞評價的第二小點中,“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改為“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到了2005年以后,文言文考題的調整趨于穩(wěn)定,基本上不再有大的改動,其中2009年和2010年古代詩文閱讀由第“三”題變?yōu)榈凇岸鳖},并增加了一條識記,是新內容。貴州省高考是2012年以后采用的新課標卷,近幾年新課標題型的內容趨于穩(wěn)定,分值都是19分左右,題型都是考察學生對于虛詞、文章重點句子以及對于文章整體性的把握。每年的考題都是穩(wěn)中有變,變中有新。
由于現(xiàn)今的考試制度的限定,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大多數(shù)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都會教學生采取跳讀、以題代文的形式去進行,這樣會造成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不全面。
(一)要在課程上對于文言文有一個準確的定位
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應根據(jù)《考試說明》、語文的考試大綱,并且結合新課標理念進行合理安排的教學,并且引起學生對于文言文的重視?,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90后”“00后”,他們對于文言文接觸得較少,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于學生文言文興趣的培養(yǎng),為同學們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一定的課內文言文的學習與積累
通過前面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文言文對于詞匯的考察主要是對一些常見虛詞、實詞詞義、特殊句式、語句理解的考察,所以平時應注重對于課內文言文的學詞和積累。同學們如果平時將自己見過的實詞和虛詞進行有意義的識記,在考場上就能將自己的所學快速地反應,以達到能夠理解文章和解題的能力。平時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應該通過文章的精讀去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理解詞義的能力,只有平時經(jīng)常訓練、獨立思考,才能對一些沒見過的詞語進行判斷,達到獨立理解的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答題策略和技巧
有些同學在做文言文題的時候,想要將文章一字一句地全部讀懂,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一旦遇到問題,就可能影響到自己的答題。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首先應該進行一個粗讀,大多數(shù)文言文都是一些敘事類文言文,因此學生應該弄清楚人物、時間、地點、發(fā)生了什么等,文言文試題主要是對這些基本信息進行張冠李戴或者過度推斷,只要我們能夠掌握這些信息,就能夠提高做題的準確性。接下來就是對于一些具體詞義的判斷,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平時的積累,然后通過文章前后語句和段落去判斷詞語的具體意思,將所理解的詞語的語義帶回原文進行匹配,看看前后意思是否連貫。同時,學生在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時,可以通過對練習題的揣摩,進而分析詞義。
(四)對于文章段落和語句的分析
對于文章段落和語句的分析基于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這就要求學生能掌握重點,分清主次,把握文章的脈絡,理清因果聯(lián)系。最后要對文章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審題時要仔細,分清文章考察的是整體還是部分,如果考察的是部分,就要對照原文,避免出錯,如果是整體,就要對全文有一個把握。最后要對自己所做的題有一個校對的過程,以防止在解題過程中因審題而發(fā)生錯誤。
在掌握了一定的實詞和虛詞以及解題技巧之后,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訓練。教師需要為學生精心準備100篇左右的文章,用不同體裁與風格的文章對學生加以訓練,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得學生通過精讀精煉,提升學生對文言文信息的處理能力,以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以上就是針對高考文言文考題的變化所進行的一些備考建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高考的題型如何變化,只要我們認真準備,注意平時的積累與訓練,以不變應萬變,就能達到取得理想成績的目的。但是這一定離不開同學老師的全力配合。貴州省高考成績在全國屬于落后地位,所以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努力,使得貴州高考的語文成績盡快提升。
本文通過研究貴州省高考文言文考題的變化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考察重點是實詞虛詞的詞義、語句的理解、全文的把握以及文章的解題技巧及能力,這些其實都是可以在平時的學習中進行積累和訓練的。只要學生與教師配合,教師在課上有意識地帶領學生精讀一些典型文章,并注意學生在平時的積累和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解題技巧,相信學生一定能夠有能力上的提升,在考試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1]趙利娜.1990~2013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Ⅰ中的文言文試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2]班文沖.2014年全國18套高考語文卷文言文閱讀試題特點及教學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5(03).
[3]黃賀菊.2009-2013年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的研究與反思[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責任編輯 劉冬楊)
★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項目“高考文言文考題嬗變及備考策略研究——以貴州高考為例”(項目編號:2016JD026)的階段性成果。
(陳坤藝,女,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2013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學生,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