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金龍+李偉
摘 ?要:在新聞獲獎的競爭中,地方媒體的獲獎空間越來越小,打破這個僵局的渠道就是地方媒體要發(fā)揮自己身處基層的優(yōu)勢,尋找突破點。本文從如何結合地方實際尋找重大選題、把報道的觸角深入最基層的新聞現(xiàn)場、突出抓好短新聞、善意開展輿論監(jiān)督等四個方面論述了地方媒體獲獎的空間和通道。
關鍵詞:地方媒體;重大題材;新聞現(xiàn)場;突發(fā)事件;短新聞
中圖分類號:G2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1-0142-02
對任何一個(廣電)媒體或者一個媒體的從業(yè)人員,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大獎是一個媒體或一個媒體從業(yè)者能力的體現(xiàn),試想一個從業(yè)多年的新聞工作者沒有獲過新聞獎,或者一家媒體連續(xù)幾年沒有獲得中國新聞獎、廣播影視大獎,那簡直是一個沒有臉面的事!但是,這幾年,獲獎的門檻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地方媒體獲獎的難度似乎越來越大,本文筆者結合近年來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消息類獲獎作品和自己在地方媒體記者站的工作經(jīng)歷,來探討地方媒體獲獎的通道或者生存空間。
一、重大題材注重宏觀微觀巧結合
一度時期,包括陜西廣播電視臺在內,似乎重大題材就是依靠國家領導人或者當?shù)刂饕I導來當?shù)氐恼{研視察,但是這樣的機會越來越難,我們必須擺脫“獲獎靠領導”的思維怪圈,把國家的宏觀大勢和地方特色有機結合,讓別具風味的“地方小吃”,通過“滴水見陽光”來反映重大主題和重大題材。獲獎片《小蚯蚓解決環(huán)保大問題》一片初看似乎覺得意思不大,但是這個片子卻反映了環(huán)保治污一個難題——污泥處理的解決之道,試想,全國現(xiàn)在有那么多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等待處理,農村也有那么多臭水溝急需治理,在提倡生態(tài)文明的今天,浙江諸暨電視臺作為一個地級市臺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大問題,這不僅是地方“特色”,更是全國“通病”,這樣的微觀和宏觀的結合就實現(xiàn)了“滴水見陽光”,從而能巧妙地表現(xiàn)宏大主題。結合近期陜西廣播電視臺策劃的一期全國兩會節(jié)目《一帶一路距離我們百姓有多遠》就是用“大題材小處理”,來實現(xiàn)了“硬題材的軟著陸”?!瓣兾魇俏业募亦l(xiāng),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介紹,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規(guī)劃中,陜西得天獨厚的地位和作用呼之欲出,但是這樣一個宏大的政策到底會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和老百姓有什么具體的關系?這不僅是老百姓、也是每一個新聞人必須了解或回答的問題!循著這樣的問題,我們有了“一杯牛奶的海上之旅”來回答“‘一帶一路會打通開放的新通道”,讓國外質優(yōu)價廉的產(chǎn)品進入百姓生活;我們內地的游客怎樣方便地去風光秀美的絲路沿線旅游;“一帶一路”能否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一帶一路”會讓漢唐盛世重現(xiàn)西安嗎?一個重大的題材,在這樣微觀的切口和百姓的結合中,顯得具體而生動。所以,對于地方媒體,重大題材不要好高騖遠,而要從當?shù)貙嶋H出發(fā),在微觀和百姓的貼近性上下功夫。
二、新聞報道深入基層一線才是硬道理
1936年的攝影作品《倒下的戰(zhàn)士》之所以讓人震撼,是因為作者以非常近的視角距離真實地記錄了西班牙內戰(zhàn)時期,一位共和軍戰(zhàn)士被敵軍子彈擊中即將倒地的瞬間。??作者羅伯特·卡帕的那句“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你離得不夠近?!保ǎ縄f your pictures are not good enough. you are?not close enough.)從此名揚世界,這句名言也從此成為每個新聞工作者激勵自己在一線獲取最生動新聞的座右銘,這幾年正在新聞戰(zhàn)線火熱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就是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走基層”的一個具體舉措,從近幾年獲獎的新聞作品中,也大致體現(xiàn)了這一點。從基層捕捉到的新聞線索,無論是民生題材《塔縣皮里村蹲點日子》,還是突發(fā)事件《暴雨中的風雨營救》,都說明了這一點,誰真正撲下身子深入到了基層,誰就會距離最生動的新聞現(xiàn)場更近些,誰就能抓住最震撼的畫面、最真誠的聲音、最感人的場景。陜西廣播電視臺2012年6月在各地設立了記者站,就是一個為了擴大新聞半徑、讓下基層常態(tài)化的具體舉措,如今要解決的問題是,怎么樣在處理好日常報道中,讓記者站的工作機構真正下到最基層,比如農戶種植一線、工人廠礦車間、百姓居家生活,在一線傾聽百姓生活的所苦所樂,對改革的期盼等,在這些細微的小事中尋找最生動的新聞素材,尋找小人物的大故事,以小見大;同時,在深入靠近的過程中,也會解決線索源枯竭、新聞時效差的問題,尤其是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因為記者常在基層,就會交到很多朋友,他們就是你新聞報道的“線人”和通訊員?!暗胤脚_的關系在基層,人脈在基層,在突發(fā)事件面前,在一片混亂的狀態(tài)里,誰先找到認識的人,誰能先進入現(xiàn)場,這是報道成敗的關鍵”[1]。貼近性是地方媒體的優(yōu)勢,不能把優(yōu)勢丟掉,而要利用各種辦法,把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從貼近民生和深入調查為工作重點,這樣才能得到第一手最真實最生動的素材。
三、突出新聞現(xiàn)場,抓好短新聞
俗話說,長文章好寫,短文章難寫,新聞消息類的作品現(xiàn)在也是如此!曾幾何時,消息越寫越長,動輒好幾千字,其實在這樣一個生活節(jié)奏非??斓慕裉?,誰有時間和閑情逸致讀完一個長篇巨制的報道。相反,沖擊力強的短消息、言簡意賅的短消息卻很受歡迎,不到一分鐘,200字左右的短消息,要把新聞的五要素涵蓋,說清新聞,還要吸引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短消息是衡量一個新聞工作者報道水平高低的“真本事”和“看家本領”。而且這幾年地方臺普遍出現(xiàn)了短消息缺乏的頹勢,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象,從這點來說,所有的媒體記者,都應提倡寫短消息。短消息的基本要求是“短、實、新”,雖然簡單三個字,但要做到這些,必須綜合運用廣播電視的特別報道手段。獲獎消息《跑出來的安全通道》就是緊緊抓住了電視消息“短”的特點,解說很少,大量運用現(xiàn)場畫面:滑坡、流沙、人驚恐的呼叫,用聲畫把現(xiàn)場緊張的氣氛渲染的淋漓盡致,把救人的危險性和緊迫性都體現(xiàn)出來了,然后救生員迅速跑過滑坡現(xiàn)場,短短的這么一個瞬間,就是記者客觀但又用心的記錄,播出后扣人心弦。同樣,《方舟6號12名船員成功獲救》就是用了大量的同期聲來渲染現(xiàn)場。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報道中,陜西廣播電視臺選送的連續(xù)報道《決戰(zhàn)109》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之所以能獲獎,除了題材的原因,關鍵是每一集都是一個出色的電視短消息,其中炸除109隧道涵洞堵塞那一集,就幾乎未用解說詞,而是記者直接在即將爆破的現(xiàn)場出像,隨后就是一聲巨響,爆破后,洞口豁然開朗,露出了壓在碎石底下的損毀列車機頭,整個救援工作大大推進,這樣一個沖擊力很強的現(xiàn)場短消息引人入勝。在這方面,筆者曾經(jīng)有過遺憾:2010年8月19日15時15分,由西安開往昆明的K165次列車在行駛到寶成線石亭江大橋時,5、6號橋墩因洪水突來而瞬間倒塌,列車5~17位車輛脫線,1318名旅客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遭受嚴重威脅,危急時刻,K165次列車司機果斷采取緊急制動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列車停穩(wěn);列車乘務組臨危不亂,在15分鐘內把所有旅客安全轉移,隨后列車15、16號車廂墜入江中。這樣一個逃生救生史上的奇跡是一個標準的突發(fā)事件,但是由于無法靠近第一新聞現(xiàn)場,無法拿到新聞素材(當時手機拍攝視頻還不是很流行),在救人英雄群體返回西安時的新聞第二落點報道方案又不得力,所以這樣一個有望沖擊中國新聞獎的突發(fā)事件與陜西電視臺失之交臂;而相反,當時陜西人民廣播電視臺利用電話連線快速反應,向外界尤其是陜西人傳遞了這樣一個重大消息,最終獲獎,所以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令人唏噓短嘆。所以,要做好廣播電視短消息,就必須在新聞現(xiàn)場下功夫,如果沒有沖擊感強的新聞現(xiàn)場很難吸引人。那么什么是現(xiàn)場感強的畫面?有完整的視頻記錄,聲音畫面的要素都很充分,一圖勝千言,這比事后再優(yōu)美的敘述強一千倍,比如“最美司機”吳斌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下吳斌生命的最后時刻,試想,如果沒有這個現(xiàn)場,乘客事后的回憶是多么的蒼白;同樣,如果有新聞現(xiàn)場的視頻,K165次列車乘務組救人就會成為當年陜西電視臺奪得中國新聞獎的最具競爭力作品!要想拿到新聞現(xiàn)場,除了記者自身的拍攝,還要利用好各種攝像探頭監(jiān)控、手機拍攝視頻、行車記錄儀等所有能想到的記錄設備,只有拿到了現(xiàn)場的畫面,這就是廣播電視,尤其是電視具有沖擊力的短消息成功的原因。
四、善意對待輿論監(jiān)督,最終促成問題解決
輿論監(jiān)督是記者的天職,很多記者都以此為榮。但是,仔細分析歷年獲獎新聞作品,批評報道的占比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批評報道不夠典型,還有些批評報道不夠客觀,感覺記者圖一時之快,有出氣“之嫌”。筆者認為,放在跨越歷史時空的層面去看一個批評報道,這個批評報道最終應該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而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為了監(jiān)督而監(jiān)督!比如當年很多媒體都涉及的報道“毒奶粉事件”,就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震動,參與的媒體都用了詳實周密的調查,把毒奶粉的生產(chǎn)銷售源頭調查得水落石出,最終國家總理嚴批果斷查處,這個危害千萬個家庭的毒瘤被鏟除,這樣的一個報道就是記者從社會正能量的角度出發(fā),最終促成了問題的解決,而把記者調查采訪中遇到的采訪受阻等枝節(jié)問題大大淡化,這樣的報道到今天已經(jīng)快10年了,但是它對中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仍然具有警示作用。反觀地方媒體曝光的監(jiān)督報道,線索不可謂不多,但是真正有影響的報道卻不多,就是因為很多報道停留在了表層,沒有深挖,沒有促成問題的解決,只有雷聲沒雨點,這樣的效果當然不佳,更談不上獲獎了。所以,地方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要克服本位主義,克服地域觀念,站在全社會的角度,在依法監(jiān)督、科學監(jiān)督的同時,要與人為善,建設性的監(jiān)督,“要確保輿論監(jiān)督工作有效地開展,新聞媒體要有斷章態(tài)度,注意方法,突出重點,使輿論監(jiān)督的效果達到最佳”[2],最終促成問題的解決,這應該是地方媒體開展批評報道堅守的立場原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聞獲獎應該不是中央媒體的“獨家盛宴”,而是包括地方媒體在內的所有媒體的“全家總動員”,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條件下,地方媒體偏安一隅不能立刻形成輿論焦點的局面正在改變,只要誰第一時間抓住了新聞,誰就具有權威,誰抓到鮮活重大的新聞,有效引領輿論,誰就有可能形成轟動效應,那么獲獎的基礎條件就會具備??傊胤矫襟w要發(fā)揮獨特優(yōu)勢,要多發(fā)現(xiàn)獨具優(yōu)勢的“地方小吃”,站在高處看問題,在四合院和田埂上找感覺,不斷深入第一新聞現(xiàn)場,如此這樣,才能有好的新聞,才能為獲獎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華.咱們電視有力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2] 任賢良.輿論引導藝術——領導干部如何面對媒體[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