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艷?。ńK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初中 225200)
記敘文立意淺談
童春艷(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實驗初中225200)
摘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初中作文教學的重點則是記敘文的寫作。要想寫一篇好的記敘文,立意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教給學生如何立意,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記敘文立意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72
初中生寫記敘文,立意是難點。我們教者該如何指導學生提煉立意呢?
要讓學生明白,寫文章,都是讓人看的,都是要表達一種思想意圖。因此,首先必須有意思。而且,意思的好壞、深淺,決定著作品的成敗和高下。這“意思”,也就是我們今人常說的“中心”,或者叫“主題”“主旨”。古人稱為“意”,或者叫“主腦”。
文章提煉“意思”的過程,就叫“立意”。對于立意的重要性,先賢有很多精深的論述,譬如“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看到的某個東西,想起某個場景,經(jīng)歷某個世事,總會在情感上激蕩起漣漪,有時是小的波紋,有時是大的波濤,有時還是一浪接著一浪。我們有些學生愛以“喜怒哀樂”或者“酸甜苦辣”概之。其實,情感這東西,最復雜,最微妙,很難用幾個詞說清楚、道明白。這也為立意的豐富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有時,對有些人事、經(jīng)歷,我們不僅在情感上品咂,還要進一步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個跟那個到底有哪些差別……這些思考凝結(jié)起來,就是思想,就是生活的哲理。記敘文立意,如果能越過“情”,上升到“理”,一般地說,是立意水平提升的標志。由此可見,記敘文立意,不外情與理兩種路徑。
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做教練,只是指指點點,有時還要親自下水,結(jié)合實例,教給學生具體的立意思路和方法。這樣的“下水”示范,最好能貼近學生生活,貼近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又讓他們“跳一跳,夠得到”。如此幾個來回,就容易破除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明白立意并非高難度系數(shù)動作,不過是“仔細品咂一下”“哲理升華一下”。
譬如,我就曾經(jīng)以命題“游戲”為例,跟學生示范過如何立意。我復印了一位學生的成作《童年游戲的回憶》,主體部分回憶了“老鷹捉小雞”“折紙飛機”等童年游戲,內(nèi)容較豐富,情感也真摯,描寫算細致,但結(jié)尾是這么寫的:“啊,童年真有趣啊,游戲真好玩??!”應該說這個結(jié)尾從正確性的角度沒什么問題。但從立意水平看,則顯得比較幼稚,還停留在小學生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