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深靜脈置管術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
阮育鳳甘建輝史金麟
項目來源:河北省醫(yī)學科學研究重點課題(編號:ZD20140108)
作者單位: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第二醫(yī)院手術室(阮育鳳);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甘建輝、史金麟)
E-mail:gjh71@163.com
【摘要】目的比較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和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TIVAP)在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住院治療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按照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方式將其分為PICC組(n=50)和TIVAP組(n=50)。比較2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帶管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帶管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結果TIVAP組患者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較PICC組患者低(P<0.05),TIVAP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PICC組(P<0.05),同PICC組患者比較,TIVAP組患者的術后帶管時間以及生活質(zhì)量顯著提高(P<0.05)。結論對于需要行乳腺癌化療的患者,雖然TIVAP操作較為復雜,價格較高,但是其具有使用時間長、術后并發(fā)癥少以及對患者生活影響小等特點,具有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護理;乳腺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中心靜脈置管;化學療法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20.057
通訊作者:甘建輝,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 473.73
收稿日期:(2015-04-03)
臨床上乳腺癌患者的化療過程中的主要給藥途徑是靜脈輸液。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病理類型和組織學分級,主流的化療方案一般需要6~8個療程,治療周期持續(xù)數(shù)月之久。如采用傳統(tǒng)的外周靜脈給藥方式,輸液針頭將反復刺入患者皮膚,化療藥物注射不當還會損傷患者周圍皮膚組織,給患者帶來痛苦的同時還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難度與工作量[1]。采用中心靜脈輸液途徑可有效解決上述弊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兩種中心靜脈輸液途徑是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TIVAP)和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但兩者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優(yōu)勢尚需要進一步了解。記錄100例乳腺癌患者兩種不同途徑中心靜脈置管的應用以及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唐山市人民醫(yī)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療的乳腺癌患者100例,2組患者均為女性,平均年齡(49±12)歲,體重(59±10)kg,按照患者中心靜脈置管的方式將患者分成2組:PICC組(n=50)和TIVAP組(n=50)。2組患者年齡、體重等一般情況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排除標準置管部位存在皮膚組織感染、手術史或者其他治療史;既往有血栓病史。所有患者無心、肝、循環(huán)、呼吸、神經(jīng)、代謝等方面的功能嚴重紊亂者和精神疾病。在患者化療前由醫(yī)務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兩種深靜脈置管方式的利弊,并根據(jù)患者自身的經(jīng)濟狀況選擇置管方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PICC所有患者PICC操作均由同一高年資護士完成。操作步驟包括:(1)患者上肢外展后選擇靜脈穿刺部位,并計算進管長度;(2)使用專用針頭穿刺,固定牢固;(3)放置導管,同時告知患者適當配合;(4)退出針頭并沖洗導管后,在預留長度處剪斷導管,彈力繃帶包扎穿刺區(qū)域24 h;(5)在向?qū)Ч茏⑸涓嗡佧}水后,將其正壓封閉,并通過X線確認導管位置。
1.4TIVAP所有患者TIVAP操作均由同一高年資醫(yī)師完成。操作步驟包括:(1)穿刺健側乳腺頸內(nèi)靜脈,通過導絲置入靜脈留置導管;(2)在適當位置分離皮下組織,以備包埋靜脈港;(3)使用隧道針將導管引至皮下組織分離處;(4)X線下確定導管位置,并逐一縫合切口;(5)操作完成后壓迫輸液港埋入出4~6 h;(6)每次使用TIVAP后,用無菌0.9%氯化鈉溶液20 ml 脈沖式封管。
1.5導管的維護以及取出PICC組患者每周護理1次,常規(guī)消毒后20 ml 0.9%氯化鈉溶液沖管,之后肝素鹽水2~3 ml正壓封管,PICC體外部分需要無菌固定;TIVAP組患者在確定導管通暢情況后,方可用于輸液,輸液結束后適量0.9%氯化鈉溶液沖管并使充滿港腔,如果TIVAP間隔1個月以上未使用,每月需用肝素鹽水沖洗封管。在患者化療結束后需要取出導管時,PICC組患者需注意觀察導管是否存在斷裂、導管是否有血栓形成,取管時操作緩慢輕柔,TIVAP組患者去管需在局麻手術下進行。
1.6觀察指標記錄并比較2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帶管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帶管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生活質(zhì)量評分表(QOL)參考我國1900年所制定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表,其目前適用的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分級為:滿分為60分,生活質(zhì)量極差≤30分,差31~40分,較好41~50分,良好51~60分。
2結果
2.12組置管成功率比較2組患者均置管成功。TIVAP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PICC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2組乳腺癌患者深靜脈置管術成功率比較 n=50,例(%)
注:與PICC組比較,*P<0.05
2.22組平均帶管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的比較與PICC組患者比較,TIVAP組患者在導管的留置時間上顯著延長。在2組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內(nèi),TIVAP組患者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3例,PICC組患者出現(xiàn)9例,2組患者總并發(fā)癥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平均帶管時間以及并發(fā)癥比較 n=50
注:與PICC組比較,*P<0.05
2.32組患者帶管期間生活質(zhì)量情況TIVAP組患者:良好46例,較好4例,一般及以下0例。PICC組患者,良好32例,較好11例,較差6例,極差 1例。TIVAP組患者帶管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顯著優(yōu)于PICC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帶管期間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 n=50,例(%)
注:與PICC組比較,*P<0.05
3討論
PICC和TIVAP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深靜脈輸液方式,同傳統(tǒng)的靜脈穿刺輸液化療方式相比較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乳腺癌患者根據(jù)不同的病理學分期與分型,大都需要輔助化療,而目前的主流化療方案常常需要6~8個周期,時間多達數(shù)月之久,這就需要能夠長時間留置于患者身體內(nèi)的靜脈通路。PICC和TIVAP這兩種導管的材質(zhì)優(yōu)良,導管柔軟,刺激小,對患者血管內(nèi)膜損傷小,能夠減少血栓和靜脈炎的形成[2],是乳腺癌化療患者的理想選擇。
PICC和TIVAP在用于臨床的過程中會引起不良反應以及并發(fā)癥,例如導管扭轉(zhuǎn)、血栓形成以及導管末段蔽塞等,需要給予一定的溶栓藥物[3]。因此,在乳腺癌患者化療過程中應根據(jù)PICC和TIVAP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PICC的護理方法:該方法出現(xiàn)時間較早,技術相對較成熟,置管時一次置入成功率較高,但是由于PICC是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主要弊端為置管后的高感染率和穿刺部位疼痛。(1)穿刺護理,護理人員在穿刺時需保持穿刺部位皮膚清潔,防止患者術后感染;穿刺后密切觀察穿刺部位,預防穿刺處出血。避免選擇穿刺時間處在患者出現(xiàn)感染時期以及處于易感染時期。(2)預防感染:在行PICC穿刺時首選貴要靜脈,次選正中靜脈,可有效避免導管移位所引起的感染風險,并且在置管的同時選擇合適的消毒劑,防止感染的發(fā)生。在置管成功后,需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檢測其血常規(guī)與體溫,觀察穿刺部位及其周圍反應,若疑似出現(xiàn)感染,立即采取措施治療。(3)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負責換藥,指導患者對管道的日常保護,并及時處理患者日常中出現(xiàn)的問題[4]。
TIVAP的護理方法:自第1例皮下隧道中心靜脈輸液港于1982年被報道以來,TIVAP已廣泛應用于長期靜脈化療的腫瘤患者[5]。在TIVAP的使用過程中,對感染和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的預防是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1)預防感染:主要是對穿刺點的護理,責任護士要及時更換穿刺點敷料,出現(xiàn)污染時及時處理,并適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2)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在TIVAP責任護士應指導患者活動置入測肢體,提高改色血流速度,預防血栓形成,并注意觀察該側肢體末梢遠端循環(huán)情況,若出現(xiàn)皮膚顏色改變、腫大,需立即處理,給予患者溶栓藥物,待靜脈通暢后繼續(xù)輸液治療;(3)輸液護理:給患者輸液時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完成輸液后需及時沖洗通道,防止高粘性藥物在導管中的殘留。
在乳腺癌患者的化療過程中,使用PICC和TIVAP維持靜脈通路,減輕化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具有重要的意義[6]。PICC和TIVAP可使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的生活質(zhì)量顯著提高,同時又避免了因多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得到臨床上的廣泛關注[7]。
本研究顯示,TIVAP雖然在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較PICC低(P<0.05),但是在超聲引導下,通過對穿刺部位血管的評估,可將穿刺成功率提升至接近100%[8]。在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后帶管時間以及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TIVAP均顯著優(yōu)于使用PICC化療的乳腺癌患者(P<0.05),但是TIVAP價格較高,操作較復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范圍。PICC和TIVAP作為留置深靜脈的導管,導管相關性感染是其較為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9],嚴重者甚至可以發(fā)生膿毒癥或者膿毒癥休克[10],因此,在化療過程中的無菌操作就顯得十分必要。
綜上所述,PICC和TIVAP是乳腺癌化療過程中兩種安全有效的中心靜脈輸液途徑,可根據(jù)患者不同的情況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畢鐵強,周軍,汪瑞,等.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經(jīng)外周靜脈 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中華乳腺病雜志,2014,8:25-28.
2張勝紅.兩種深靜脈置管術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對比研究.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5,5:157-158.
3Wong N,Bush K.In utero arterial thrombosis treated with recomh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n infant of a diabetic mother: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Can J P last Surg,2012,20:e51-e52.
4姜瑋.不同靜脈輸液方式在血液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護理及.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43: 1605-1607.
5Niederhuber JE,Ensminger W,Gyves JW,et al.Totally implanted venous and arterial access system to replace external catheters in cancer treatment.Surgery,1982,92:706-712.
6張春旭.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應用及維護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6-118.
7林琳.PICC與VPA在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比較.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1607-1608.
8Dede D,Akmangit I,Yildirim ZN,et al.Ultrasonography and fluoroscopy-guided insertion of chest ports.Eur J Surg Oncol,2008,34:1340-1343.
9陳顯春,宋爽,王寅歡,等.乳腺癌患者懷疑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拔除導管三例報道.中華乳腺病雜志,2010,4:602-604.
10Lebeaux D,Larroque B,Gellen-Dautrcmer J,et al.C linical outcome after a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related infection in cancer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edicine (Baltimore),2012,91:309-318.
·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