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露
【摘要】《哈姆雷特》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筆下的一篇悲劇性代表作品,已經(jīng)成為中外的閱讀經(jīng)典。其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是歷年廣受人們關(guān)注的話題。哈姆雷特的命運是悲慘的,而這與他的性格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本文將從性格和命運兩個方面來分析哈姆雷特這個矛盾性的人物,從而促進人們對起悲劇命運的進一步理解。
【關(guān)鍵詞】哈姆雷特;性格;命運
莎士比亞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很多經(jīng)典的戲劇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哈姆雷特》,它代表了作者一生最高的成就。其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具有十分明顯的特征——矛盾,堅強與軟弱的矛盾,理性與沖動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哈姆雷特最終復(fù)仇的失敗,從而也就導(dǎo)致了命運的悲劇性,正如以為教育家所言:性格決定命運。
一、哈姆雷特性格分析
(一)理性而又沖動
全劇的一條重要線索就是哈姆雷特為父復(fù)仇,但是在整個復(fù)仇的過程中,從得知父親被謀殺的消息之后再到籌劃,哈姆雷特實際上都沒有將復(fù)仇付諸行動,這就是其在性格上的表現(xiàn):優(yōu)柔寡斷、憂心忡忡、猶豫不決??梢哉f,哈姆雷特是理性的,這是因為這種所謂的理性,他的復(fù)仇欲望才一點點地被消磨掉。哈姆雷特性格之中理性的一面體現(xiàn)在,他經(jīng)過一番與父親亡靈的對話之后,并沒有相信,卻產(chǎn)生了懷疑。之后還是因為策劃了一場“戲中戲”才驗證了亡靈的說法。然而,在一切得到證實之后,哈姆雷特仍然不敢輕舉妄動。這是因為哈姆雷特考慮到自己復(fù)仇的對象是一位君王,他顧及國家的未來,同時自己又承擔著不可退卻的政治責(zé)任。從這幾點來看,哈姆雷特是理性的。然而在理性的同時,我們又看到了其性格中沖動的一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情節(jié)就是他誤殺了大臣波洛涅斯,正是由于這一沖動之舉,哈姆萊特的命運由此走上了下坡路,復(fù)仇計劃也被擱置。
(二)堅強而又軟弱
哈姆雷特作為丹麥的王子,他高貴的出生之下,還有著一顆美好的心,他善良,相信人世間的美好,對愛情充滿著期待;他正直友善,受到人們的愛戴。再加上哈姆雷特從小接受的人文主義教育,他對待一切事物都以一種善良而友善的態(tài)度的對待??墒窃诟赣H死后,叔父坐上王位、母親改嫁叔父之后,一切都變了,哈姆雷特的命運也被改寫了。劇中有很多哈姆雷特心靈的獨白,其中我們能夠看到其心中的理性、正義、對待惡勢力的堅強。然而,哈姆雷特由于性格之后軟弱而又矛盾的一面,讓他錯失了很多復(fù)仇的良機,最終導(dǎo)致了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哈姆雷特的悲劇性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矛盾的性格所導(dǎo)致的。
二、性格決定命運
如果說,勇敢和軟弱的性格特征造成了哈姆雷特悲劇的一方面,那么其性格中的善良和殘忍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因為哈姆雷特的善良,所以整個丹麥人民都很愛戴他,而他也總是和藹可親,對任何人,即使是對下層的百姓也十分禮貌。但是,哈姆雷特的復(fù)仇過程卻不得不說是十分殘忍的,充滿了血腥。面對奧菲利亞——一個對他癡迷的女子,哈姆雷特雖然會常常思念她,但他卻始終認為愛情和他不相關(guān)。對待自己的母親,他同樣是善良和殘忍的結(jié)合體。哈姆雷特在母親嫁給叔叔之后,雖然心中十分憤恨自己的母親,對她的態(tài)度也是十分的強橫,但是哈姆雷特卻不忍心真正地傷害自己的母親,對她依舊是滿滿的愛。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性格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對立性,在不同的事情上,不同的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哈姆雷特的這種矛盾的性格特征,正是讀者喜愛他的地方,哈姆雷特不是一個被神話了的英雄形象,而是一個徹底的“人”的存在。同時也通過對哈姆雷特這一矛盾性格的描寫,表達出性格決定命運的思想和人文主義者尚不成熟的狀態(tài)。
三、結(jié)語
哈姆雷特的悲劇性命運與其自身的矛盾性格是緊密聯(lián)系的。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確,不同的人對哈姆雷特的性格命運的認識都是各有差異的。但是,哈姆雷特這樣鮮明的性格給所有讀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文學(xué)藝術(shù)中的一個矛盾典型,其悲劇性的命運不僅代表了人文主義的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