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有(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吉林梅河口 135000)
在髓系白血病細胞中經??梢姷紸uer小體,瑞氏染色呈紫紅或紅色,由嗜天青顆粒融合而成,含核糖核酸及脂類,過氧化物酶陽性,這種小體出現在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等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中,不出現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及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淋巴瘤患者骨髓細胞中出現棒狀小體較少見。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一例,現報告如下。
患者董××,女,49歲。于11個月前因左頸部及左腋窩腫物9個月,且逐漸增大,就診我院,行左頸部腫物及左腋窩腫物切除取病理術,術后病理診斷:淋巴瘤(未明確分型),經吉林大學第一院和北京友誼醫(yī)院病理科病理會診;診斷為惡性淋巴瘤,形態(tài)學傾向灰區(qū)淋巴瘤。免疫組化,CD20++,CD3和CD5散在小細胞+,CD10-,BCL-6+,MCm-1+,BCL-2+,Ki-67大于50%細胞+。原位雜交:陰性。最后病理診斷:非霍奇金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2013年7月~12月在我院行CHOP方案化療7周期,5個月前出現多處淋巴結腫大,DICE方案化療2周期,GP方案化療2周期,并行放療(頸部及縱隔DT 5 000 cGy/25f)(左側腋窩及左側腹股溝DT 4 000 cGy/20f),腫大淋巴結縮小。2周前出現咳嗽,咽部疼痛不適,進食差,查體:體溫36.7℃,脈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07/79 mmHg,雙側頸部、腋窩及腹股溝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肝脾肋下未觸及。骨髓穿刺涂片,瑞-姬氏染色,骨髓增生活躍,見少量淋巴瘤浸潤(低于5%),部分漿細胞中出現一條至多條棒狀小體。有的紅色細桿狀、有的粗大紫紅色,分布在核周圍(見圖1~4)。
Auer小體經常出現在髓系原始細胞中,是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一個具有診斷意義的形態(tài)特征。有文獻報道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濾泡淋巴瘤、幼稚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邊緣帶細胞淋巴瘤中均發(fā)現過類Auer小體,一般均出現在病理細胞中。部分患者的Auer小體經電鏡及免疫組織化學證實是免疫球蛋白聚集而成,部分患者腫瘤細胞中的類Auer小體可能是溶酶體起源,由嗜天青顆粒聚集而成[1]。有作者觀察在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含小體漿細胞可隨著一個療程化療而減少[2]。本例患者為明確診斷的淋巴瘤患者,經多次放化療治療后,其病理細胞中未見Auer小體,而在其骨髓的漿細胞胞漿中出現,此種情況較少見,考慮其出現機制可能與放化療治療相關。
圖1 含多條Auer小體漿細胞,Auer分布在核周圍 圖2 Auer小體細長、長短不一靠近漿細胞核
圖3 含多條較粗壯Auer小體漿細胞 圖4 含一條粗桿狀Auer小體漿細胞
[1] 蔣顯勇,王 庚,葛昌文,等.具有棒狀小體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6(8):764-765.
Jiang XY,Wang G,Ge CW,et al.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with rod like bodies[J].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3,36(8):764-765.
[2] 韋 巍,韋常麗.細胞漿內含有Auer樣桿狀小體的骨髓瘤1例[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29(6):51.
Wei W,Wei CL.A case of bone marrow tumor containing Auer like cells[J].Journal of Modern Laboratory Medicine,2014,2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