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平許 剛
(1.武昌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2.武漢鼓風機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60)
貫流風機因其結構緊湊、氣流穩(wěn)定的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各類飼料冷藏庫中,貫流風機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冷藏庫冷藏性能的優(yōu)劣。而貫流風機的出風量是其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發(fā)現:風機的結構參數對貫流風機的出風量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應用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后文簡稱CFD)軟件ANSYS FLUENT14.0數值模擬某貫流風機的內部流場,分析風機的主要結構參數對風機流量性能的影響情況(風機的出風量通常用出風口的體積流量表示),為貫流風機的結構優(yōu)化和設計提供數據參考。
貫流風機主要由電動機、葉輪、氣道組成。其原始結構參數如下:內外徑比值(d/D)0.81,葉片內圓周角α取值86°,外圓周角β取值22°,蝸舌間隙εr取值2 mm,蝸殼間隙εc取值2 mm,葉片數目取值35,葉輪轉速1 300 r/min,風機軸向長度250 mm,軸向葉片扭曲角度為50°。
應用ANSYS FLUENT14.0軟件分別對不同蝸舌間隙、蝸殼間隙,不同內外圓周角,不同葉片數,不同直徑比的貫流風機進行三維建模和網格劃分,并對其內部流場進行數值模擬。數值模擬計算時,控制方程選用時均雷諾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收斂條件設為:風機結構參數計算誤差和風機的風量誤差控制在0.1%以內。
圖1是貫流風機在窩舌間隙取5種不同的數值時,數值模擬得到的不同的速度云圖(出風口體積流量=平均風速×風管截面積)。其模擬計算結果顯示,改進前的貫流風機出風口體積流率為321.76 mm3/h(體積流率是風速與截面面積的乘積)。
圖1 不同窩舌間隙風機速度
模擬圖像表明,蝸舌間隙、蝸殼間隙、葉片內外圓周角、葉輪內外徑比值、葉片數這6個結構參數變化時,風速(出風量)會隨之改變,可看出此6個結構參數是影響風機流量的主要因素。
3.1 蝸舌間隙對出風量的影響
圖2的曲線描述了在其他5個結構參數取原始值時,窩舌間隙的改變對風機流量(出風口體積流量V)的影響情況:體積流量隨著窩舌間隙的增大而增大,之后出現大幅度減小,在蝸舌間隙取值4 mm時出風口體積流量達到最大值354.08 mm3/h。
圖2 蝸舌間隙對出風量的影響
3.2 蝸殼間隙對出風量的影響
圖3描述了在其他5個結構參數取原始值時,窩殼間隙對風口體積流量的影響情況??煽闯觯何仛らg隙從2 mm到6 mm變化時出風口體積流量V先隨著蝸殼間隙的增大而增大,在達到某個點時又呈現部分急劇減小的情況。在蝸殼間隙取值3 mm時體積流量達到最大值325.65 mm3/h。
3.3 葉片內圓周角對出風量的影響
葉片內圓周角對風口體積流量影響見圖4。在其他結構參數取原始數值時,出風口體積流率隨著內圓周角的增大是先減后增再減,當內圓周角取88°時體積流率達到最大值324.69 mm3/h。
圖3 蝸殼間隙對出風量的影響
圖4 葉片內圓周角對出風量的影響
3.4 葉片外圓周角對出風量的影響
圖5的曲線描述了在其他5個結構參數取原始值,葉片外圓周角對風機流量的影響情況。風量隨著外圓周角的增大是先增后減,在外圓周角取值22°時體積流率達到最大值321.76 mm3/h。
3.5 葉片數目對風機流量的影響
圖6的曲線描述了在其他5個結構參數取原始值,葉片數目對風機流量的影響情況。葉片數目的增多會促使風口體積流量先增大后減少,在葉片數目達到25時出風口體積流量達到最大值332.32 mm3/h。
圖5 葉片外圓周角對出風量的影響
圖6 葉輪內外徑比對出風量的影響
3.6 葉輪內外徑比對風機流量的影響
圖7的曲線描述了在其他5個結構參數取原始值,葉輪內外徑比對風機流量的影響情況。葉輪內外徑比例的增大會使風量先增后減,在比值取0.75時得到最大體積流量346.21 mm3/h。
圖7 葉輪內外徑比對出風量的影響
3.7 單個優(yōu)化參數疊加
不考慮參數之間的交互耦合作用,將上述6個結構參數的優(yōu)化進行簡單疊加:蝸舌間隙取值4 mm,蝸隙取值3 mm,葉片內外圓周角分別取值88°和22°,葉片數目取值25,葉輪內外徑比為0.75。此時模擬計算得到貫流風機出風口體積流量為364.37 mm3/h。相比原始結構的風機流量(321.76 mm3/h)提高了13.24%。
事實情況是:風機各參數對出風量的影響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對風量的影響存在耦合交互作用。也就是說單個優(yōu)化參數的簡單疊加可能并不是最優(yōu)解??捎谜粚嶒灧▉肀容^這些參數的交互情況。其方法是:將蝸舌間隙、蝸殼間隙、內外圓周角、葉片數目、內外徑比6個結構參數定為試驗因素,每個試驗因素分別給出5個代表值,實驗指標為風量(出風口體積流量)。采用表1所示的25組正交實驗數據,經過25次數值模擬實驗求得對應的實驗指標——風量。
表1可以看出,該貫流風機結構參數的最優(yōu)組合是:蝸舌間隙3 mm、蝸殼間隙2 mm、葉片內外圓周角88°與28°、葉片數目35、葉輪內外徑比0.8。此時風機的體積流率為371.32 m3/h,效果較單個參數優(yōu)化的簡單疊加更佳。
按照正交方法獲得的參數組合(蝸舌間隙3 mm,蝸殼間隙2 mm,葉片內外圓周角88°與28°,葉片數目35,葉輪內外徑比0.8)試制出樣機。將其放在風機檢測實驗臺上進行測試。測得的相關數據與軟件模擬數據基本吻合。圖8是部分數值計算結果和實測結果的比較。根據測試結果(出風口體積流量=出風口風速平均值×風管截面積)可知改進后的風機樣機風量增加到了381.82 mm3/h。相比原始風機的出風口體積流量(321.76 mm3/h)提高18.67%。
圖8 測試與模擬數值比較
6.1 貫流風機不同的結構參數對風機的風量影響規(guī)律不一樣。
6.2 貫流風機的結構參數對其風量的影響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具有耦合交互性。用正交實驗設計得到的最優(yōu)參數組合(考慮參數之間的耦合作用)比單個參數優(yōu)化的簡單疊加效果更優(yōu)。
表1 正交實驗數值
6.3 此風機的結構參數最優(yōu)組合方案是:蝸舌間隙、蝸殼間隙分別為3 mm、2 mm,葉片內外圓周角分別取88°與28°,葉片數取值35,葉輪內外徑比取值0.8。按照此組參數設計出的貫流風機,其出風量可提升約18.67%。此參數組合可作為貫流風機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數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