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這個成語多被理解為共同經(jīng)歷患難的人,這一理解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見用法。但在古時,這只是當(dāng)“難”這個字讀做去聲(四聲)時的意義。因?yàn)椤半y”還有一種讀法,即陽平(二聲),這時“難兄難弟”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世說新語·德行篇》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人陳寔為人忠厚,德行高尚,很受人尊敬。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元方,一個叫季方,在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同樣具有很好的德行,所以他們父子三人在遠(yuǎn)近都很有名望。有一次,元方的兒子長文和季方的兒子孝先爭論起了誰的父親德行更高,雙方都說自己的父親更好,一時爭執(zhí)不下。他們只好去讓爺爺評判。陳寔聽后笑了,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币馑际钦f元方卓爾不群,其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俊逸出眾,其他人難為其弟,兩個都不錯,不相上下。這才是“難兄難弟”的本意。
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難兄難弟”一詞有了另外的讀法,且詞義也由嘉獎變成了帶有貶義,多用來指兩個人一樣落魄,或是成為患難之交的詼諧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