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展覽探索了埃及一段跨越了12個世紀的驚人歷程。在此期間,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改造了這片古老的土地。12個世紀的跨越,使得大家從一個崇拜諸神的世界到只崇拜一個神的世界。
“法老之后的信仰”展從三卷非常美觀的大型手稿開始,分別是:一部9世紀的希伯來圣經、一部4世紀的基督教圣經,以及一部8世紀的可蘭經。它們看起來驚人的相似。穿過走廊,一塊較小的石頭上刻著亞伯拉罕(Abraham,阿拉伯語叫“Ibrahim”)正抓著他的兒子準備獻祭,卻被一位天使攔住。亞伯拉罕之后,人們可以看到當地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族長。然后墻上出現了一片廣闊的景象:茂密的棕櫚樹中間點綴著成群的人、教堂、墓園和田野。這比任何標簽文字都更能說明展覽的軌跡。
“法老之后的信仰”正是為了展示信仰自身的發(fā)展過程,探尋這三種偉大的一神論宗教如何從信仰諸神的歷史中脫胎而出,它們如何彼此碰撞,又是如何相安無事。展覽的另一個目的是呈現信仰如何形成,如何表現,以及如何被國家、宗教組織和個人運用。
此次展覽中引人注目的展品一直被保存在埃及干燥的氣候環(huán)境中,而且很多是此前從未展出過的。這些殘存的物品為我們現在了解個人及群體的生活提供了機會。它們講述了一個內容,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豐富而又復雜的故事,融合了古埃及和羅馬帝國傳統(tǒng)形象的精美雕塑,寫在紙莎草紙上關于對待猶太人和早期基督徒的態(tài)度的文字,墓碑和建筑元素的展示,色彩豐富的服裝和配飾,柔軟的室內裝飾品都透露著當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