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子處理及覆蓋措施對核桃育苗效果的影響
馬秀艷
(寬甸滿族自治縣寬甸鎮(zhèn)林業(yè)工作站,遼寧 丹東 118200)
摘要通過采取3種種子處理方式和2種覆蓋措施進行遼東山區(qū)核桃播種育苗試驗,結果表明,3種不同種子處理方法的出苗率大小順序為:混沙層積催芽(86%)>圃地冷凍催芽(83.6%)>冷浸日曬催芽(73%)>對照CK(29%);2種覆蓋方式對苗高和保存率影響顯著,對地徑影響差異不大。實際生產中建議采取圃地冷凍催芽方式和遮陽網(wǎng)覆蓋方式進行核桃播種育苗。
關鍵詞核桃;種子處理;播種方法;保留密度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8.012
AbstractSowing and nursing experiments for Juglans regia in eastern mountains were conducted by adopting three kinds of seed treatment and two kinds of mulching measures.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germination rate among three different seed treatments is germination with mixed sand stratification (86%)>germination under freezing in nursery (83.6%)> germination under cold-soak & solarization (73%)> CK (29% ). Two kinds of mulching methods, whic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eight & preservation rate, affect little on ground diameter. It is recommended to take two treatments (freezing way in nursery and mulching with shading net) on raising seedlings of Juglans regia.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eeds Treatment and Mulching
Measures on Effects of Nursery forJuglansregia
Ma Xiuyan
( Forestry Work Station of Kuandian Town,Kuandi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Dandong 118200,China)
Key wordsJuglansregia; seed treatment; seed-sowing methods; retention density
核桃(JuglansregiaL.)又稱胡桃,羌桃,屬胡桃科落葉喬木,與扁桃、腰果、榛子并稱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既是重要的油料樹種和用材樹種,又是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核桃木材是飛機、軍械、器械和高級家具的珍貴用材。核桃仁可作為食用、藥用及工業(yè)原料。外果皮和樹皮可制褐色染料及栲膠,內果皮可藥用及制活性炭,同時,核桃樹是山區(qū)、城鄉(xiāng)和庭院的優(yōu)良綠化樹種[1,2]。
伴隨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需求加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核桃樹及其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山區(qū)造林和綠化對核桃苗的需求不斷加大,核桃育苗前景廣闊。但是,核桃在播種育苗過程中存在核桃殼較厚,導致不易出苗或出苗不整齊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核桃苗木的產量和質量。本文在總結遼東山區(qū)多年成功經驗的同時,通過試驗研究,在種子處理和播種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標準化育苗技術措施,以期為規(guī)范遼東山區(qū)核桃播種育苗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
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清原滿族自治縣甘井子林場苗圃內。地處遼寧東部山區(qū),屬長白山龍崗支脈,海拔330 m。氣候為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125 d,年平均氣溫為5.3 ℃,年平均降雨為806.5 mm。圃內土壤為中性壤土,土層厚75 cm。圃地平坦,持水性強,排灌方便。苗床為南北走向,育苗前對圃地土壤做深翻處理。
2材料與方法
選取樹齡5 a以上,結果早、出仁和含油量高,豐產穩(wěn)定的核桃樹。在青果皮開裂后采種,自然脫出最好,種仁飽滿,發(fā)芽率高。成熟度高的核桃青皮較易脫離,果實采集后,先行堆放,漚去果皮,去雜后,存放在干燥通風處,避免霉變。核桃育苗前選擇粒大而重的種子進行播種。
2.2.1種子處理由于核桃殼較厚,導致出苗不整齊,一般播種前采取催芽處理。種子處理前再次挑出搖動有響聲的不飽滿種子。
(1)冷浸日曬催芽。在4月初,把種子裝入袋中,放入冷水中浸泡,每隔3 d進行換水(或浸泡再流動的河水中),待浸泡10~15 d種子充分吸水后,撈出并控水。把浸泡后的種子混3~4倍的濕沙,于向陽的地方鋪成30~40 cm厚進行催芽,每隔1~2 d翻動1次,灑水1次d-1,保持沙潮濕,晚上覆草簾保溫。10~15 d后播種。
(2)混沙層積催芽。在土壤封凍前,選擇背風、不積水處,挖好埋藏坑,坑深1 m,寬1 m,坑長根據(jù)種子量而定??拥卒?0 cm厚濕沙(含水率60%),把種子用冷水浸泡3 d;在濕沙上放1層浸泡后的種子,鋪1層2 cm厚濕沙,再放1層種子,直到距地面10 cm處,覆蓋濕沙與地面平齊,每隔60 cm插一束稻草以備通氣,上面覆蓋20 cm厚積雪。翌年春季,播種前7d取出處理的種子,攤曬翻動,適度噴水保持種殼濕潤,多數(shù)裂嘴后即可播種。
(3)圃地秋播種子。在秋季土壤結凍前,不宜過早或過晚,以避免鼠害。播種前,深翻圃地,并作床,床高10 cm,寬面寬60 cm,床長視苗圃地長度而定。播種采用開溝點播法,種子間距10 cm,行距15 cm,一床5行,播種時將核桃縱棱與地面成90°,播種深度距地面4 cm,床面壓實。播種后,大水漫灌圃地,使上凍后,核桃完全凍住,翌春解凍后,核桃自然開裂,并發(fā)芽出苗。
按隨機區(qū)組方法,重復3次,每個處理選取500粒進行苗床育苗試驗。
2.2.2播種育苗方法播種育苗遵循“旱深澇淺”的原則。春季當?shù)乇?0 cm內土壤溫度達到5 cm時進行播種。采取開溝點播的方法,播種前保持苗床濕潤,在整理好的苗床開溝,播種株行距為10 cm×15 cm,播種時核桃的縱棱以地面垂直,利于順利生根和根系舒展,苗木健壯。播種后深度4~5 cm,壓實床面,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播種后大約15~20 d即可出全苗。
床面覆地膜+遮陽網(wǎng)和遮陽網(wǎng)2種覆蓋方式做為試驗處理,每個處理300株,對比苗木生長情況。
6月上旬,統(tǒng)計核桃種子3種不同處理方法的出苗株數(shù),計算出苗率,以未處理的種子為對照。10月末苗木停止生長后,用卡尺和鋼卷尺測量不同覆蓋方式苗木地徑和苗高,以未覆蓋為對照。采用Excel2007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DP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種不同種子處理方式對播種育苗出苗率的影響見表1。3種不同種子處理方式的出苗率大小順序為:混沙層積催芽(86%)>圃地冷凍催芽(83.6%)>冷浸日曬催芽(73%)>對照CK(29%)。與對照相比3種種子處理方式均顯著增加種子出苗率。
通過方差分析,混沙層積催芽和圃地秋播種子之間,在P<0.01和P<0.05水平,差異均不顯著。而在P<0.01和P<0.05水平,混沙層積催芽、圃地冷凍催芽和冷浸日曬催芽3種處理方式與對照之間差異均顯著。在P<0.01和P<0.05水平,混沙層積催芽和圃地冷凍催芽2種處理方法與冷浸日曬催芽之間差異顯著。
試驗表明,核桃種子播前未處理出苗率低且出苗不整齊,出苗率僅為29%,冷浸日曬催芽較對照出苗率顯著提高,達到73%;圃地冷凍催芽明顯好于冷浸日曬催芽,達到83.6%;而混沙層積催芽出苗率最大,好于圃地冷凍催芽,達到86%??紤]到生產實際,圃地秋播種子較混沙層積催芽生產環(huán)節(jié)明顯減少,成本低,而且不受日曬環(huán)節(jié)、氣溫及播種地溫影響,建議核桃播種育苗采用圃地冷凍催芽方法。
表1 種子不同處理方法對核桃出苗率的影響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士標準誤,相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1),相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苗高和地徑是評價苗木質量的2個主要形態(tài)指標,具有操作性強、適應面廣和統(tǒng)計簡單可靠等特點。不同覆蓋方式對苗木生長情況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見表2):不同覆蓋方式苗木保存率大小順序為,地膜+遮陽網(wǎng)(97%)>遮陽網(wǎng)(91%)>未覆蓋(75%);不同覆蓋方式對苗木苗高和地徑的影響大小順序為,地膜+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未覆蓋。結果表明,地膜+遮陽網(wǎng)處理苗木保存率最高,為97%;遮陽網(wǎng)處理保存率其次,為91%;未處理保存率最低,為75%。與對照未覆蓋相比,覆蓋處理都好于未覆蓋對照處理。未覆蓋處理保存率低,原因是受幼苗期日灼的影響。
多重分析表明(表2):3種處理與對照相比,覆蓋處理能顯著增加苗木高度,在P<0.01和P<0.05水平,不同覆蓋處理間差異顯著,其中,地膜+遮陽網(wǎng)處理苗木高度最大,為45.7 cm;遮陽網(wǎng)處理次之,為37.5 cm;未覆蓋對照處理最小,為31.8 cm。地徑多重分析結果表明,在P<0.01水平,地膜+遮陽網(wǎng)和遮陽網(wǎng)處理較未覆蓋差異顯著,而2種處理之間地徑差異不顯著,分別為5.4 mm和5.3 mm;在P<0.05水平,地膜+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和未覆蓋3種處理間,地徑差異不顯著,與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相一致[3]。
考慮到生產上圃地雜草眾多,建議采取地膜+遮陽網(wǎng)的覆蓋方式,考慮到生產成本,建議采取遮陽網(wǎng)處理方式。
表2 不同覆蓋方式對苗木生長情況的影響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4結論與討論
核桃殼較厚,種子未經處理出苗率低,而且不整齊。試驗結果表明,不同種子處理方式的出苗率大小順序為:混沙層積催芽(86%)>圃地冷凍催芽(83.6%)>冷浸日曬催芽(73%)>對照CK(29%)?;焐硨臃e催芽和圃地秋播種子2種處理方式較對照和其他處理方式差異顯著,而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結合生產實際,建議核桃種子處理采用圃地秋播種子方法。
不同覆蓋方式對苗木生長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苗木保存率為地膜+遮陽網(wǎng)(97%)>遮陽網(wǎng)(91%)>未覆蓋(75%);苗高和地徑為地膜+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未覆蓋。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覆蓋方式對苗高影響顯著,對地徑影響差異不大。結合生產實際,考慮到苗木出圃數(shù)量(保存率)和生產成本,采取遮陽網(wǎng)的覆蓋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延生.遼寧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
[2] 吳玉洲,范國鋒,郭燕超,等. 核桃育苗及栽培技術[J]. 中國園藝文摘,2011(10):162-163
[3] 周軍永,俞飛飛,陸麗娟,等. 播種方法和覆蓋方式對山核桃秋播育苗的影響[J].中國果樹,2015(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