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英
【摘要】 目的 探討彌漫性軸索損傷(DAI)的臨床護理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48例DAI患者的臨床資料, 所有患者在綜合治療結合高壓氧治療、亞低溫治療的前提下, 科學實施綜合護理措施, 并總結護理經(jīng)驗。結果 48例患者恢復良好21例, 輕殘15例, 重殘7例, 植物狀態(tài)3例, 死亡2例。結論 高質(zhì)量的護理對降低DAI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彌漫性軸索損傷;臨床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60
DAI是頭部在特殊生物力學機制作用下, 腦內(nèi)發(fā)生的以神經(jīng)軸索腫脹斷裂, 軸索球形成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1], 臨床上以意識障礙為其典型臨床表現(xiàn), 也可與嚴重腦挫裂傷、腦干血管損傷及腦深部血管出血等同時發(fā)生, 治療困難, 致殘率和致死率高, 預后極差。現(xiàn)將48例DAI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8例DAI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12例, 年齡10~56歲, 車禍21例, 礦井下工傷10例, 墜落傷11例, 其他暴力傷6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5分22例, 6~8分16例, 9~13分10例。
1. 2 治療方法 入院后采取積極的綜合治療方法, 主要措施有脫水、抗感染、吸氧、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亞低溫治療、高壓氧治療, 早期使用鈣離子拮抗劑, 維持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
1. 3 護理措施
1. 3. 1 病情觀察 DAI因頭部加速運動時, 腦軸索受剪力作用所致, 主要傷及腦中軸及其鄰近結構如腦干、基底節(jié)和第三腦室周圍, 臨床表現(xiàn)為傷后意識障礙深、生命體征改變快、抽搐等, 彌漫性腦腫脹嚴重, 病死率高[2], 若累及腦干, 患者可出現(xiàn)瞳孔的變化, 表現(xiàn)為一側或雙側瞳孔擴大, 對光反射消失, 同向凝視或呼吸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所以, 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的變化, 使用多道生理監(jiān)護儀, 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嚴防患者因腦水腫、出血等原因導致顱內(nèi)壓增高而危及生命。
1. 3. 2 呼吸道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在DAI護理中尤為重要。DAI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喪失正常的咳嗽和吞咽功能, 極易引起呼吸道阻塞, 因此必須適時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暢, 必要時可行氣管插管。患者取平臥位, 將頭偏向一側或頭頸部稍后仰, 每1~2小時翻身、叩背1次,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保持氣道通暢。對短期內(nèi)不能清醒者, 盡早行氣管切開術, 可防止因氣道不暢或肺部炎癥導致顱內(nèi)壓升高加重病情, 造成患者二次腦損傷[3]。但氣管切開后的人工氣道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 容易引起呼吸道并發(fā)癥, 加重病情, 因此呼吸道護理尤為重要。應保持室內(nèi)空氣濕潤清新, 開窗通風30 min/d, 室內(nèi)濕度50%~60%, 溫度22~24℃。嚴格掌握吸痰指征及無菌操作原則, 做好氣道濕化, 采用輸液泵持續(xù)氣道濕化, 并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濕化液, 分泌物稠厚量多時, 需積極排痰, 對痰液黏稠無法咳出者, 可使用沐舒坦等。
1. 3. 3 亞低溫治療的護理 研究表明亞低溫治療對于降低腦氧耗量、減輕腦水腫有明確作用[4], 還可抑制氧自由基的產(chǎn)生, 保護血腦屏障的完整性。具體內(nèi)容如下。
1. 3. 3. 1 體溫監(jiān)測 體溫監(jiān)測是亞低溫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亞低溫治療是否有效、是否有并發(fā)癥, 在一定程度上與體溫的控制密切相關。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患者的肛溫在32~35℃。
1. 3. 3. 2 基礎護理 亞低溫治療的患者通常對外界的刺激反應較差, 因此應做好基礎護理。常規(guī)使用氣墊床, 降溫毯不可直接與皮膚接觸, 上面需覆蓋床單, 并保持床單干燥無皺褶。定時按摩皮膚, 翻身叩背, 避免肺部感染, 觀察皮膚顏色, 以免患者凍傷。觀察患者有無腹脹、便秘, 必要時根據(jù)醫(yī)囑使用緩瀉劑或進行灌腸。
1. 3. 3. 3 復溫護理 冬眠時間持續(xù)3~7 d, 復溫應緩慢而平穩(wěn), 均采用自然復溫法, 先停用物理降溫, 再逐漸停用冬眠藥物, 將病房溫度設置為25~26℃, 使患者每4 小時體溫升高1℃, 在12 h以上恢復至37℃, 讓體溫自然恢復, 以防在復溫過程中升溫過快引起腦水腫等并發(fā)癥。若自然復溫效果不理想, 可加蓋棉被, 或在大血管處使用熱水袋, 但應注意水溫≤50℃, 并墊上毛巾, 防止燙傷。復溫過程中, 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和生理反射的恢復情況。
1. 3. 4 高壓氧治療的護理 高壓氧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能降低顱內(nèi)壓, 提高氧分壓, 可使椎動脈血流增加, 使網(wǎng)狀激活系統(tǒng)及腦干部位的氧分壓提高, 刺激上行網(wǎng)狀激活系統(tǒng)的興奮性, 對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5]。對DAI患者良好的護理是確保高壓氧治療效果的前提, 做好進艙前準備工作, 講解高壓空氣艙的特點, 預防氣壓傷害的知識, 注意保暖, 妥善固定和保持管道通暢?;杳曰颊哳^偏向一側, 下頜略抬高, 保持呼吸道通暢。進入艙后協(xié)助昏迷患者做好咽鼓管的開張, 對于有吞咽動作的患者, 可向其口中滴入液體, 促使其做吞咽動作, 保持鼓膜內(nèi)外壓力平衡。正確佩帶呼吸面罩, 避免吸入艙內(nèi)的壓縮空氣, 以確保有效的高壓氧治療時間。出艙后觀察患者心理、生理變化情況, 并記錄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伴有顱底骨折、腦脊液漏者禁忌做高壓氧治療。
1. 4 療效判定標準[6] 恢復良好:Ⅰ級GCS評分11~15分;輕殘:Ⅱ級GCS評分6~10分;重殘:Ⅲ級GCS評分3~5分, 無瞳孔改變;植物人狀態(tài):Ⅳ級GCS評分3~5分, 有瞳孔改變;死亡。
2 結果
48例患者中恢復良好21例, 輕殘15例, 重殘7例, 植物狀態(tài)3例, 死亡2例。
3 小結
DAI患者臨床意識障礙程度嚴重, 病情復雜且易多變, 通過病情觀察、呼吸道護理、亞低溫治療的護理、高壓氧治療的護理等高質(zhì)量的護理, 對降低DAI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 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有積極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漢東,段國升.彌漫性軸突損傷早期超微結構改變.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00, 16(1):41-44.
[2] 章翔.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癥300問.西安:第四軍醫(yī)學大學出版社, 2005:58-60.
[3] 承小平, 張國霞, 譚麗萍, 等.彌漫性軸索損傷患者急性期的護理體會.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 2008, 4(5):20.
[4] 王維平, 董家軍.亞低溫治療重度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臨床研究.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02, 18(7):414-417.
[5] 王志明, 韓樹生, 李春波, 等.高壓氧綜合治療彌漫性軸索損傷的效果.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 2001, 8(4):231-232.
[6] 韓飛, 杜向陽, 陳亮, 等.彌漫性軸索損傷36例診治體會.安徽醫(yī)學, 2013, 31(10):1189-1190.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