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揚派盆景是我國著名的五大盆景流派之一,是我國璀璨的園藝瑰寶,是非文化遺產(chǎn)。為了傳承和弘揚盆景藝術,更好地發(fā)揮其意境與影響,本人從事園林工作多年,僅以此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揚派樁景;一盆;二景;三幾架
盆景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園林藝術珍品,是植物栽培技術和園林藝術的巧妙結合。它適用不同的植物或山石等素材,經(jīng)過藝術加工,效仿大自然的風姿神采,秀山麗水,在盆中塑造出一種活的觀賞陳列品。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揚派盆景是以揚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它以揚州、泰州為中心地,包括蘇北的許多地方,比如泰興、興化、高郵、東臺、鹽城、寶應等地,由于地區(qū)關系而形成的藝術風格。
盆景依其取材和制作的不同,大致可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
樹樁盆景簡稱樁景,泛指觀賞植物的根、干、枝、葉、花、果的神態(tài),色澤和風韻的盆景。樁景一般選取姿態(tài)優(yōu)美、株矮葉小、壽命長、抗性強、易造型的植物,根據(jù)其生態(tài)特點、藝術加工、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fā)育,使其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有的蒼勁古樸,老干扎枝;有的枝葉抉梳,橫條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聳挺拔。樁景的類型大致有直干式、蟠曲式、橫枝式、懸崖式、垂枝式、提根式、叢林式、寄植式等。各地采用的樹種和制作手法不同,其造型特點和藝術風格也各有千秋。
由于我國園林木本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全國約有七千多種,其中適合于制造樹木盆景的材料,也不下數(shù)百種之多。這就為樹木盆景制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樹木盆景取材豐富,造型各異,有的以孤立植物為主,也有雙株或叢株的,大小高矮則根據(jù)具體材料而定,著重表現(xiàn)其根樁、樹姿、枝葉、花果等各部的姿態(tài)美。
樹木盆景的形式,有以樹木主干的形態(tài)來分,也有以樹木的干數(shù)來分;有以樹木枝條的姿態(tài)來分,也有以樹木根部的狀態(tài)來分;還有以其它標準來分的。
而揚派盆景則從觀葉類的松、柏、榆、黃楊為代表樹種。其它慣用的樹種還有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梅、虎刺、金雀、杜鵑、山茶、枸杞、凌霄、紫薇、南天竹、臘梅、石榴和金銀花等。總的來說,以常綠樹種和觀花、觀果類的樹種為多。并在近年來,不斷豐富和增加。
一景:揚派樁景在樹木造景造型上十分講究,尤以規(guī)則型為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云片”。云片是以棕絲剪扎法,將枝葉扎成平整的薄片,使人賞心悅目。一般頂片的形狀為圓形,中下片多為掌形,有如藍天中層云簇涌之概。
云片最初是仿效自然界樹木的形象,如著名的黃山迎客松枝葉平展,樹冠偃蓋等,概括加工形成的。云片還吸取了山水畫中蒼松翠柏的遠景姿態(tài),它不求細節(jié)的描繪,而注重樹冠的總體構圖形象,裝飾性很強,給人以優(yōu)美清秀的感覺。
云片的大小與多少一般以樹形及植株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約1-9片。云片1-3層的稱“臺式”,多層的稱“巧云式”。云片的安排,疏密有致。高低相宜,散布四面八方,層次分明。云片極平整,如將滿盆清水置于其上,也無外溢之慮。水平已達爐火純青。
根據(jù)中國畫“枝無寸直”的畫理,云片中的每根枝條一般都扎成很細密的蛇形彎曲,最密者每寸枝內能有三彎,且葉葉俱平而仰,平行而列,稱“一寸三彎”。
要將枝葉扎成上述的云片極不容易。一般經(jīng)過多年加工培養(yǎng),才能成型。成型以后,每年還須復片1-2次,功夫極深。至于剪扎的棕法,則有楊棕、底棕、撇棕、揮棕、拌棕、平棕、套棕、吊棕、下棕、連棕、縫棕等十一種之多,根據(jù)不同的樹種,不同的枝條酌情選用。剪扎時要盡量做到“每棕一結,藏棕藏結”。因剪扎技術要求很高,故稱為“精扎細剪”。
與云片相適應的楊派樹木主干大多扎成螺旋彎曲狀,勢如游龍,變化多端,給人以曲線美,慣稱“游龍彎”。扎的云片都放在彎的凸出面上,與彎曲的主干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顯出了樹木的蒼古與清秀。
楊派在樹木造型上講究提根,即將樹木的根部逐年向上提起,有龍盤虎踞之勢。對于提起的根還要進行精心的取舍和伸屈,使其與樹木上部相互取勢,達到蒼古入畫的效果。因此以提根為主要特點的樹木,又稱“提根式”。要培養(yǎng)提根盆景,一般在栽盆時就將一部分根連土凸出盆面,日久后,雨淋及澆水沖掉上面的土,根便自然露出。提根多用于六月雪、迎春、金雀、榔榆等樹種。
“疙瘩式”是揚派在樹木造型上的又一特點。即在樹木幼小的時候將主干莖部打一個死結,或繞一圓圈,成疙瘩形狀,從而顯得蒼古和奇特。只繞一個圈者,稱“單疙瘩”;左右各繞一個圈者,稱“雙疙瘩”;繞三圈者稱“三疙瘩”?!案泶袷健倍嘤糜谟^花類的梅花和碧桃等。
揚派樁景另外還有某些造型式樣,適用于不同的樹種,分述如下;1、“掛口式”即懸崖式。2、“過橋式”。3、“提籃式”。4、“垂枝式”。5、“順風式”。6、“三彎五臂式”等。
在揚派樹樁盆景中,還有以山石散布在盆中作配件的,慣稱“點石”。植物有山石作對比和襯托,往往使數(shù)寸或盈尺的樹木,顯出參天的氣勢,增添了自然氣息和詩情畫意。“點石”的安置,則要求與樹木相稱,顧盼有情,高低參差,氣勢各殊?!包c石”一般采用英石、宣石、石筍石等硬質石料。
二:盆:揚派盆樁在用盆方面,習慣上采用宜興紫砂陶盆。這是因為紫砂陶盆采用一種被稱為“泥中之泥”的特殊粘土經(jīng)過1000-1500℃的高溫燒制而成,內外不上釉,質地細密、堅韌,但有著肉眼見不到的氣孔,既不滲漏,又有一定的吸水透氣性能,對植物生長發(fā)育很有利。紫砂陶盆造型多種多樣,取其泥料本色,古樸,含蘊、及富民族特色,加之制造縝密精巧,可以說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兼?zhèn)?,為其它類盆缽所不及?/p>
紫砂陶盆的造型,可說是集器皿造型之大成,從極深的千筒盆到極淺的水底盆,應有盡有。就盆口面形而言,有圓形、正方形、矩形、六角形、扇形、腰子形、盾形等;盆體象形有馬槽形、菊花形、升形、鼓形、鼎形、船形、一顆印行、金鐘形等;還有各種異形盆如松段形、竹段形、梅段形、樹根形等,盆腳的形式隨盆形不同而變化,多為裝飾性,同時增加了盆體的空間感,還利于盆底孔通氣排水。盆腳的形式有平腳、云腳、花腳、圓腳、竹腳、高腳等。盆角的形式也有多種,如尖角、圓角、抽角、折角、包角等;在藝術裝飾方面,還有凸奎、凹奎、單線、雙線、復線、竹節(jié)、腰帶、獸頭以及各種雕刻(有真、草、隸、篆、魏碑等各體書法;有花鳥、山水、人物等國畫白描,還有回字紋、工字紋、萬字紋等花飾,集文學、書法、繪畫、工藝、篆刻諸藝術于一體),各種彩繪等等。為方便于排水盆孔還有單孔、雙孔、三孔、五孔等,又有大小、方圓之分。據(jù)文獻記載,宜興紫砂陶起源于宋代,明清時已出現(xiàn)了許多制盆的能工巧匠,這為盆景藝術的裝飾藝術和價值又增添更大籌碼。宜興紫砂陶盆還有許多色彩如海棠紅、朱砂紫、葵黃、墨綠、白砂、梨皮、豆青、榴皮、葡萄紫、淡黑、鐵青、天青、豬肝、水碧、紫銅、冷金、閃色等這為我們在選盆中提供了很大空間,栽上樹木,既能起到烘云托月作用,有不會喧賓奪主。若栽種松柏類古樁,則更見古雅渾樸。
另外還可根據(jù)不同植物盆景,擺放位置等不同,用盆也不同。如釉陶盆、瓷盆、鑿石盆、天然石盆、天然竹木盆、水泥盆等。
三:幾架:揚派盆景也十分注重幾架的作用。因為幾架不僅是陳設盆景的附屬品,而且還常常與盆景的形式及內容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因此,在中國盆景藝術中,向來有“一盆二景三幾架”之說法。幾架配置得宜,可與盆景相映成趣,更突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而好幾架本身也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盆景幾架是盆景作品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楊派盆景一般常用木質幾架。因木質幾架選用硬質木料形成,且做工精細。常用木料有紅木、紫檀木、銀杏木、棗木、楠木、黃楊、柚木等,尤以紅木使用最多、最廣泛。有的還采用清漆涂飾,以保留木料原色。
木質幾架在形式上,主要有明式與清式之分。明式幾架結構簡煉,色調凝重,造型古雅;清式幾架機構精巧,線條復雜,多用雕鏤刻花,還有用絲,螺甸鑲嵌裝飾的。
本質幾架按陳設方法又可分為落地式幾架和桌案式幾架兩類。落地式幾架一般較高,直接放在地上,大多屬于家具范圍。常見的有方桌、長桌、圓桌、半圓桌等桌類,琴幾、茶幾、方高幾、園高幾、雙連高低幾等幾類,以及博古架等。桌案式幾架一般較矮或較小,放在桌案之上,其上再放置盆景,屬于小品配件范圍。桌案幾架的式樣極多,常見的有方形,長方形,圓形,海棠形、多邊形、書卷形及雙連高低式、什景式、多件式等。幾架的規(guī)格也有多種。有些成套的幾架,每套2-5只,以適應陳放不同規(guī)格的盆景。此外,幾架的高度有不同的變化:書卷形、長方形、橢圓形等多為矮式的,主要放置淺盆盆景;圓形、方形等則放置有高有矮的盆景。
為適應各類不同品種,色彩,大小,高低等盆景,以示其美景,幾架還有竹質幾架、天然樹根幾架、陶瓷幾架、水泥幾架等。
結束語:
一盆好的盆景作品,是由根、干、枝、葉、片等組成的景及盆,幾架的良好融合,是自然風景的縮影,其景物之美雖由人作,卻宛若天然。揚派盆景為全國五大流派之一,其“一盆二景三幾架”自有其獨到知處,并造福人民,使傳統(tǒng)的盆景藝術,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并揚名世界。讓我們共同繼續(xù)努力,讓揚派盆景這一傳統(tǒng)藝術,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更上一層樓,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徐曉白,吳詩華,趙慶泉.中國盆景[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
[2]楊念慈,馮飲鐸.花木與盆景手冊[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