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攝影藝術作為一種現代傳媒文化,無疑屬于大眾文化的范疇。隨著現代多媒體和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攝影藝術在大眾文化中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普及性。本文結合攝影藝術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關系,從多文化視角下分析攝影藝術在大眾文化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在群眾文化中推廣攝影藝術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攝影藝術;大眾文化;作用;分析
大眾文化是指興起于當代都市的,與當代大工業(yè)密切相關的,以全球化的現代傳媒(特別是電子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tài),它是現代工業(yè)和市場經濟充分發(fā)展后的產物,是當代大眾大規(guī)模地共同參與的當代社會文化公共領域,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其間,攝影這種藝術形態(tài)不僅成為了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大眾文化的發(fā)展,使得大眾文化的觸角范圍在不斷擴大?!霸诤蟋F代主義中,由于廣告,由于形象文化,無意識以及美學領域完全滲透了資本和資本的邏輯。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藝術、無意識等等領域是無處不在。”1、大眾文化與攝影的糾結更是體現了這種后現代語境。我們知道,大眾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依賴性和日常性,而攝影這種媒介又有著紀錄現實、超越現實并滿足主觀需求以及可被無限復制的特點,大眾文化與攝影看起來有著天然的契合。自1839年攝影術誕生以來,人類便逐漸有了這樣一種觀念,即“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2、每個人都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狂熱之中:留念照、婚紗照、新聞圖片以及廣告等圖像被不知疲倦地生產著,同時這些圖像也反過來生產著人們的思維,當攝影能夠紀錄人生的無常、易逝和死亡的時候,人們就越發(fā)地開始珍惜和利用這種媒介,從而也愈發(fā)使得攝影與個體有了近乎血緣的親近感,很難想象大眾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能夠不依托于攝影這個強大的工具。人們通過攝影和以攝影為基礎產生的電影、電視等媒介了解到處于自身世界之外的生命、死亡、兇殺、革命、美好與寧靜,沒有攝影的世界仿佛就意味著人與人、人與世界關系的終結。
一、攝影藝術對大眾文化的作用
(一)攝影藝術對群眾文化認識功能。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講的攝影藝術,主要體現在如何讓具體的攝影藝術發(fā)展的更好更快,從而也會影響到其攝影藝術的技術效果。我們?yōu)榱诉M一步研究好這種通過多媒體時代來烘托當前大眾文化的宣傳力度,這具體要經過一些研究方法來處理好攝影藝術對大眾文化的體現。這不光需要從抓好具體的攝影資料,還應該從注重具體的攝影效果,這主要原因在于大眾性文化主要集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抓好具體的大眾文化素材才是重點。
(二)攝影藝術對大眾文化的記錄功能。我們在進行具體的大眾文化研究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實際,通過一些具體的實例來進行科學化的分析,從而將落實好攝影藝術對大眾文化的熏陶。然而,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新問題,這主要通過一些具體的記錄才能夠真正將大眾文化給予很好的體現。對于如何進行具體的攝影,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著手抓好具體的攝影效果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攝影藝術對大眾文化的傳播功能。這主要在于結合當前大眾文化實際發(fā)展的狀況,分析影響其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對于一些具體的大眾文化研究來講,還在于要充分了解到當前文化建設發(fā)展的重要性,這些往往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實對于一些具體的大眾文化主要體現社會大眾化文化的發(fā)展方向。我們要借助攝影藝術的平臺進行科學性的宣傳,從而讓我們真正明白什么是攝影藝術對大眾文化的傳播效應。
二、大眾文化中攝影藝術的對策
(一)攝影藝術要深入群眾生活。攝影是新興藝術方式,尤其是伴隨時代發(fā)展,彰顯了獨有的藝術魅力。現代攝影藝術并不是單純去刻板的再現自然,而是采用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涵蓋多種文化來表現時代的思想情感。所以,創(chuàng)作攝影藝術作品,需要最大程度提升攝影的文化層次,打造并豐富情感表達的語言。群眾業(yè)余攝影愛好者應該在專門攝影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學習提升文化素養(yǎng),并且加深群眾情感的表現與體驗,這樣的話,才能讓群眾攝影藝術提升到較高的層次,這同時也是攝影藝術的核心。群眾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想象技巧來實現,并能很好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發(fā)現新的方法或者是攝影藝術表達方式。再者通過心理學的有關研究表明,創(chuàng)造性非常突出的人,是對矛盾、不平衡表現出濃郁興趣的人,所以,其具備靈活、深刻與廣泛的自我意識。攝影藝術深入群眾生活,能加深群眾主觀層面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力,對傳統(tǒng)的攝影技巧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新的攝影藝術天地,豐富其攝影藝術生活。攝影藝術深入生活中,掌握藝術規(guī)律,創(chuàng)造藝術含蓄美與形式美,才能做到有激情、有感染力、有意境。深入生活,實際上就是每年組織當地社區(qū)、村莊的業(yè)務攝影愛好者到名山大川、文化古跡、田野、漁村、休閑旅游景區(qū)等開展攝影拍攝活動,這樣做能讓廣大群眾業(yè)務攝影愛好者明白如何去深入生活、表現生活、熟悉生活與認識生活,讓創(chuàng)作成為唯一源泉,獲得攝影創(chuàng)作的良好題材。攝影愛好者只有充分體驗生活,真正了解事物,通過學習提升文化素養(yǎng),拍攝的作品才能達到入境生情的境界。科學選取攝影題材,深入生活首先要做到的是科學選取攝影題材。在確定好主題之后,才能深入生活之內,去很好表現攝影主題的內容,并且尋找不同內容與事物特點,并且逐漸加以消化,突出所要表達的主題。例如黃翔的作品《黃山雨后》等攝影藝術作品,是在精心選擇了好的題材之后,才會深入到生活之中,仔細去觀察事物發(fā)展的景象,實現天、地、人的有機結合,實現好的韻律感與節(jié)奏感,確保畫面景物內的層層疊疊、引人入勝、迂回曲折,達到好的畫面氣氛,增加攝影藝術作品詩意,這樣的攝影作品更為含蓄、有韻味,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符合攝影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任何一種事物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群眾文化的攝影藝術也需要與攝影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相一致。特別是攝影藝術本身,也要在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掌握攝影藝術表現形式,才能實現新的跨越。首先,體驗對人們認識事物的性質或者特征方面的享受。感受是發(fā)自對事物本身的認識,認識的程度越深,所獲得的體驗也更為深刻。具備不同程度發(fā)展水平的人,或者是站在不同高度來認識客觀事物,就能形成不同認識,出現不同方式的主觀感受,獲得不同體驗。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人員因為生活經歷、文化修養(yǎng)、生活目標以及生存環(huán)境等的不同,對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認識因為生存環(huán)境、生活經歷、文化素養(yǎng)、生活目標的差異,對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認同度存在差異,為此必須在構圖布局、題材選取、色彩影調對比、標題表述以及藝術效果處理方面加以創(chuàng)新。具體來講,攝影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科學安排構圖布局。構圖布局是將人、景、物進行科學的安排,并且尋找最佳的表現手法,充分表現人物形象、主題。攝影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構圖是重要組成部分,對攝影藝術作品成敗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攝影構圖往往受到多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并且與畫家在構圖內可以自由處理不同,攝影可以充分利用好大自然的光與影,空與線的美學原理來協(xié)調處理好云霧、填空、疏密、草地、水面、均衡、空間等多種方式來改善攝影構圖本身的局限,實現遠近、主體與襯體、大和小透視關系,科學取舍構圖內的雜亂畫面,完成攝影者所要實現的目標。2、合理確定拍攝角度。對攝影作品進行藝術處理首先,合理確定拍攝角度。選取拍攝角度是拍攝者和被拍攝對象間的水平線、高度變化的關系。主要包含仰攝、正面、平攝、俯攝等的多種角度,并且因為拍攝的高度與方向的差異會出現不同的遠景、近景、中景、主景和襯景變化,這需要拍攝人員善于觀察生活,選取合適的拍攝角度來表現藝術。例如黃成江的攝影藝術作品《家鄉(xiāng)的小路》是將大片雪地出現的空白來表達完美的意境,這要求群眾業(yè)余攝影愛好者要學會從不同視角去觀察事物,才能創(chuàng)作理想的攝影作品。其次,對攝影作品進行藝術化處理。一般來講,對攝影作品進行一定的藝術處理,是拍攝人員給與作品一定的情感,讓其轉化成藝術。要想讓攝影作品出現好的藝術效果與境界,需要合理使用攝影手段來實現,采用多種電腦、輔助性器材進行加工處理,達到好的攝影藝術效果,其才能實現藝術攝影真實。比如攝影藝術作品《手術之前》是將白色背景、白色口罩與白色衣服等有機融為一體,除去和表現主題無關的一些細節(jié),從獨特的視角來表現智慧的雙眼與靈巧的手,充分表現廣大醫(y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精神,加深了作品的意境,進一步擴大作品表達內涵,讓人們對醫(yī)生這一職業(yè)有了重新的認識。3、提煉攝影作品標題。標題對攝影作品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好的標題能進一步提升攝影藝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讓作品的意境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面,對攝影藝術來講,好的標題能進一步補充攝影作品內容,實現作者的情感寄托,是作者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表現。也就是讓攝影藝術作品的標題能夠讓人聯想,更好去品位作品表達深意。比如攝影作品《愛蓮說》就是借用了古人的詩名,表現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讓人們一看攝影作品標題,再看具體作品,就會感覺到眼前一亮,對作品也會產生更深入的了解。
(三)豐富群眾文化攝影的藝術表現形式。在當前的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攝影藝術的表現方式也進一步豐富。特別是在網絡技術這一平臺出現后,為攝影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持久的發(fā)展動力。群眾攝影愛好者在拍攝完作品后,采用文學、文化學等表達方式,在照片上添加文字或者是進行藝術化的說明,豐富人們心理表達欲望,對在人民群眾中推廣攝影藝術是非常有益的。總的來講,群眾文化與攝影藝術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攝影技術能在改變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情形下,增加群眾的生活情趣,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所以,很有必要在群眾文化中大力推廣攝影藝術。為此,相關群眾文化管理部門需要切實認清攝影藝術對推動群眾文化的促進作用,不僅要做到攝影藝術深入群眾生活,符合攝影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還應該豐富群眾文化攝影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而讓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得到全面推廣,讓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為豐富。
三、結束語
多媒體時代大眾文化的攝影藝術的研究意義重大,我們主要通過分析對多媒體時代大眾文化與攝影藝術之間的關系,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探討多媒體時代大眾文化與攝影藝術的融合發(fā)展。筆者希望能夠給予讀者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江城.淺析浙江群眾攝影藝術[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0(05).
[2]宋偉.作為大眾文化的攝影藝術[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9(04).
[3]黃明.“生動”與“不生動”的特征和技巧――攝影藝術的實踐解析[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
[4]袁丁月,婁世民.攝影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內涵和關系[J].大眾文藝,2011(22).
[5]嚴昊.新世紀市場下的商業(yè)攝影教育[J].考試周刊,2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