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中塑造了許多個性獨特的女子形象,不同于黛玉冷月葬花魂的凄苦,不同于寶釵人情練達即文章的世故,三姑娘探春在曹雪芹筆下是一個心高志大、果敢剛毅、卓爾不群的大家小姐。相比寶黛來說,探春在《紅樓夢》中的著墨稱不上多,但大師的手法往往是,寥寥數(shù)語便能使一個個性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通過結(jié)海棠詩社、理家、反大觀園抄撿、遠嫁海外等故事,作者刻畫了一個令讀者鐘愛的賈探春。
關(guān)鍵詞:紅樓夢;賈探春;形象;命運
一、三姑娘的形象
探春是賈府四春的第三位,趙姨娘和賈政的女兒,元春和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探春的初次登場,是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的一回,通過黛玉的眼睛,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見之忘俗的三姑娘: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在嫡庶分明的封建社會,庶出的身份一直是壓在探春心頭的大山,小說中的母親趙姨娘十分愛惹是生非,曹雪芹稱趙姨娘為“愚妾”,綜合概括了探春生母的種種可憐和可恨之處,而親兄弟賈環(huán)又是一個為人狹隘的惡少。小說二十七回探春曾說道:“我只管認(rèn)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碧酱嚎趦?nèi)分明說不在乎正庶,實則她在乎庶出的身份表現(xiàn)在言語行動的許多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間斷地受到身份的影響,如搜檢大觀園時王善保家的就思忖探春是庶出,不敢拿她怎么樣,才敢去輕薄探春,就連最后遠嫁的命運,又安知沒有受到庶出身份的影響呢?
秋爽齋結(jié)海棠詩社一回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大方有主見的探春形象。探春寫了幾副花箋帖子給寶玉、黛玉、寶釵并迎春、惜春、李紈,在給寶玉的信中寫:“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馀脂粉?!彼蚀髿庵帲z毫不輸男兒。適值賈蕓送來兩盆白海棠,大觀園首社應(yīng)景詠了海棠花,于是探春便以海棠社定名。大觀園的環(huán)境為他們營造了吟詩作賦的氛圍,論詩情才華,探春不及黛玉寶釵,可是起詩社的念頭卻來自探春,并且把想法付出實踐,由此可以看出探春是一個自信,有組織能力的姑娘。
探春理家是她的重頭戲,年事過后鳳姐身體抱恙,王夫人上了年紀(jì)的人,一個人理家不夠精神,便邀李紈、寶釵、探春三人照料家事。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辦喪事,來探春處請示賞銀事宜,探春依照舊歷賞銀二十兩,不懂事的親娘卻來大吵大鬧。探春秉雷霆之勢而下,和吳新登家的據(jù)理力爭,沒有絲毫的退縮和忍讓,讓本想取笑的婆子啞口無言,碰了一鼻子灰去了。探春做主蠲了賈環(huán)、寶玉和賈蘭學(xué)里的公費,蠲了買辦的銀子,避免了重疊的支出。除了中斷重復(fù)的支出,探春提出的實行大觀園改革,更是一項為長遠計的創(chuàng)舉。鳳姐對探春的評價是:雖是姑娘家,心里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jǐn)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格局小,心眼小,這是少讀書的危害,鳳姐不大通詩書,雖然有管理才能,但不免有點心眼小,目光局限,顯然不如探春知書識字,心胸開闊,對未來發(fā)展有預(yù)見。她分派園中多處地方實行承包責(zé)任制度,提高了園中空地的利用價值,并創(chuàng)造了經(jīng)濟效益,探春政治家般的管理才能在此處顯露無疑。
懦小姐不問累金鳳與抄撿大觀園,在小說里是相鄰的兩個情節(jié)。二姑娘迎春的奶媽私自拿了迎春小姐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作為賭博的本錢,迎春的丫頭司琪,繡桔兩個和奶媽家的兒媳婦鬧得不可開交,探春迅速看清形勢,請來平兒解決二姐姐的難事。和二姑娘比起來,探春更加果斷,在必要的時候能拿出主子小姐的身份壓制不守規(guī)矩的婆子丫頭們。鳳姐和王善保家的夜抄大觀園,行至探春處時,探春“命眾丫環(huán)秉燭開門而待”,探春姑娘對本家抄撿的行為既痛心又氣憤,她維護自己的丫頭,斷不肯讓鳳姐一行搜檢她們。探春認(rèn)識到: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王善保家的帶領(lǐng)人抄檢大觀園,大觀園中的主子丫鬟們,一是寶玉屋里的晴雯有反抗,二就是王善保家的越眾拉起探春的衣襟時,探春毫不猶豫地給了她一個巴掌,三言兩語打發(fā)了這位不尊重的媽媽。探春的種種表現(xiàn),塑造了她心志剛強,得理不饒人的“玫瑰花”形象。
二、探春的命運:千里東風(fēng)一夢遙
八七年央視版《紅樓夢》,感觸最深的情節(jié)是第三十二回:傷離別探春遠嫁。南安王爺在南海沿子一帶打了敗仗,被番王扣留,朝廷選擇議和,旨意讓南安郡王的妹妹和番,嫁給番王。南安太妃不舍其親女遠嫁重洋,便認(rèn)探春為義女,代替南安王爺?shù)拿妹眠h嫁和番。筆者看來,電視劇的遠嫁情節(jié)比通行本的更符合《紅樓夢》這部書的整體氛圍。通行本寫探春遠嫁時,趙姨娘全然不以為悲,心里嘲諷:“只愿意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愿。幸災(zāi)樂禍的模樣讓人絲毫感受不到一個母親應(yīng)有的心;電視劇版通過一些紅學(xué)大家得以重新創(chuàng)作:探春聽說南安太妃要單獨見自己時,神色迅速黯淡下去,怔怔地離去了。出嫁那天,探春從府里走到門外,迎面來了趙姨娘領(lǐng)著賈環(huán),三人皆是悲戚之色,探春撲入趙姨娘懷中動情地呼喚了一聲:娘!一聲娘足以令觀眾熱淚盈眶,這是人性中最溫暖一面的流露,母女之間的嫌隙在骨肉分離之時瓦解冰消,探春鳳冠霞帔登上帆船時趙姨娘掩面哭泣,不能自已,還有什么比父母心疼孩子更加深沉真切的呢?沒有過多的語言,《分骨肉》的曲子響起,分離的哀愁直入心扉。
無論是通行版還是電視劇版,探春都被賦予了遠嫁的命運,筆者看來,無論和番后的生活是否歲月靜好,遠嫁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劇。雖然《紅樓夢》所處的朝代被架空,但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為朝廷一時的安寧去和番的女子大都是凄苦的結(jié)局。唐肅宗的女兒寧國公主,為平定安史之亂之事遠嫁回紇,“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可汗死后,公主剺面而歸;名留青史的昭君,“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許多的文學(xué)作品,都突出了“昭君怨”的主題。遠嫁重洋的探春,“一帆風(fēng)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十二金釵正冊探春的判詞和紅樓夢的《分骨肉》曲都暗示了探春再難有歸期的命運。“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分骨肉》一曲中似乎透露著一種達觀的情懷,筆者更傾向于把它解讀為探春故作達觀,以達觀之語氣抒痛苦之情更顯悲苦。探春和親的情節(jié)與《紅樓夢》揭示的封建制度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邏輯是一致的,探春遠嫁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如電視劇里探春遠嫁前所說:“自古以來,多少豪門望族,有幾個挨過了百年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封建社會為爭皇位兄弟鬩墻相互殘殺還不足為奇,更何況是依附于皇權(quán)和封建制度之下的大家族呢?“忽啦啦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這句寫王熙鳳的曲子,又怎知沒有蘊含封建統(tǒng)治江河日下的意思呢?
曹雪芹擅用伏筆手法,探春遠嫁的命運在小說中有多次暗示。筆者舉出三例如下:一、小說二十二回,寶姐姐過生日,賈府設(shè)宴擺戲猜燈謎慶賀,探春所作謎面: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fēng)怨別離?!扒迕鳌保皠e離”暗示她在清明節(jié)時遠嫁的命運。二、小說六十三回,怡紅院單獨給寶玉過生日,請來寶釵、黛玉、探春、寶琴、李紈等占花名兒,探春掣出“瑤池仙品”的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北娙诵Φ溃骸拔覀兗乙延辛藗€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薄都t樓夢》的不凡也在于這些巧妙的讖語,探春果真嫁給王爺,做了王妃。三、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探春寫了半首《南柯子》:空掛纖纖縷,徒垂絡(luò)絡(luò)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曹雪芹只安排探春作了上闋的四句,柳條如縷如絲,卻也留不住柳絮終會紛飛,短短四句就把探春的命運寫盡了。
三、其他
《易經(jīng)》八卦中有坤卦,地為坤,張愛玲說,女性的精神里就有地母的根芽,坤卦的爻辭是:元亨,利牝馬之貞,牝馬,即是母馬,所以坤卦是與女性有關(guān)的。坤卦為上上卦,坤象用馬而不用其他,是大有深意的。柔剛為馬,一個優(yōu)秀的女子,一方面是溫柔賢淑,依天順時,另一方面,又不會盲從,思想自由,有自己的原則和追求。二姐姐迎春雖然溫柔沉默,但卻懦弱無能,她的命運是怎樣的呢?嫁到孫家后,“好不好,打一頓攆在下房里睡去”,“時常聽見他被女婿打鬧,甚至不給飯吃,就是我們送了東西去,他也摸不著”,可見,只有柔的一面,是不能夠過好這一生的。探春是一個柔剛兼具的姑娘,既能低下頭來順時而為,展示溫柔的一面,又能在必要的關(guān)頭殺伐決斷,顯現(xiàn)剛毅的一面,如果不是處于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她一定是個能夠行地?zé)o疆的姑娘。
參考文獻:
[1]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
[2]王士超,李永田.紅樓夢詩詞鑒賞[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3]魯彩蘋,杜永仁.論《紅樓夢》中賈探春形象及其悲劇性[J].絲綢之路,2014(6).
[4]田曉萌.瑤池仙品末世巾幗——《紅樓夢》中探春人物形象分析[J].內(nèi)蒙古電大學(xué)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