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文獻資料和教學實踐的總結分析,闡述了體育教學中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社會化的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它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體育教學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
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動能力;選擇并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用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能力。其中體育健康課程標準對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提到:“學生將理解個人健康的密切關系,建立起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體育活動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的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學中所進行的活動一般總是由特定的情景所構成。這種情景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某種社會形式的簡化、濃縮與變形。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通過相互的交往過程,增強學生在不同情景中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體育教學與學生社會化發(fā)展
(一)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其中以性格對人產生的影響最為重要。通過身體運動的形式,有目的、有意識地強調學生間的協(xié)作配合、集體意識、加強自我約束,來發(fā)現自己個性中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克服困難,完善自我意識、自我認識、自我發(fā)現和自我改造,以發(fā)展個性和實現個體社會化的目的。
(二)體育教學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中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包含兩層含意:一是面對強手、困難,要敢于競爭、拼搏;另一方面是對自己永不滿足,不斷超越自己,向新的高度和極限沖擊。正是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其它學科所不具備的對競爭意識的積極影響,要求我們必須也應該通過體育教學在人文教育價值取向上不斷深化,來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們競爭意識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使他們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
三、體育教學發(fā)展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途徑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把學生全體參與作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本前提,讓學生擁有自由空間看作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把發(fā)揚教學民主當成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保證,將結合學生需要當作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根本基礎。
(二)體育游戲有利于學生社會角色的培養(yǎng)
角色的培養(yǎng),就是指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所處位置的職責、義務以及權利的理解。游戲是具有一定情景的體育活動,在游戲中學生總是隨著游戲活動形式的不斷改變處于不同的角色之中,這就為學生的角色學習,提供了眾多的機會。
(三)體育競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拼搏精神
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僅與學校的其它課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鮮明特性。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huán)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提高,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當今社會,隨著獨生子女比例的增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狀態(tài),社會承受能力也相對減弱。然而,通過競賽可以增加學生互相交流的機會和興趣,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心。
(四)發(fā)揮體育活動的“規(guī)則效應”加強學生社會規(guī)范化
體育教學中的活動、游戲和競賽都有其特定的規(guī)則與要求,即使是很調皮的學生在從事體育活動時也會遵守這些規(guī)則,甚至在沒有教師或裁判的情況下,他們也會自覺地用規(guī)則來約束自己。我們??梢栽谶\動場上看到學生們自己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比賽,犯規(guī)者會自動把控球權交給對方,而約束他們的是那種無形的力量“規(guī)則”。這種特殊的規(guī)則效應,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學會服從法紀,尊重裁判,學會約束自我,公平競爭,懂得必須克制越軌行為,服從體育道德規(guī)范,必須在規(guī)則的約束下與他人競爭或協(xié)同。所有這些,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制能力,養(yǎng)成遵紀守法順應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好習慣有著良好的作用,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
(五)強化團隊組織,體驗團隊合作的喜悅。團隊是由兩個以上相互依賴的承諾共同的規(guī)則,具有共同愿望,愿意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的互補技能成員組成的群體。團隊的意義是通過相互的溝通、信任、合作和承擔責任,在此過程中產生群體的協(xié)作效益,從而獲得以個體成員績效總和大的多的團隊績效。團隊精神,即合作精神,是指一個團體中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共同努力,進而達到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的目標。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是團隊精神的基礎,協(xié)同合作是核心,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最高境界。每個團隊中都要有自己的組織者和召集人,這樣有利于小組的組織部署和監(jiān)督約束,能夠有效營造一種團結干事的環(huán)境氛圍,培養(yǎng)學生形成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習慣和整體配合的協(xié)作精神。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安排教學,尊重每一位同學的個別差異,并注意在建立組織的基礎上強化團隊之間的合作聯系,讓小組的每一位同學都學會包容、欣賞、尊重其他同學,凝聚團隊力量。
為了加強學生的凝聚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責任感,在教學中,體育教師不要急于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注重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小組存在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yǎng),把體育競賽、體育游戲引入課堂,多選用團體合作的練習和集體性的游戲,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在體育教學中多運用合作學練,讓學生克服惰性,在主動與被動之間認識了自我,找到自信體驗到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小組合作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走進每個團隊,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活動,一起探討在團隊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幫助學生自主解決,提升學生自信和團隊活動組織能力,完成共同目標,共同成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