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老師很會讀書,于是老被人追著問:應該怎么讀書?
偶爾,他也會玩世不恭地回一句:讀書啊,從前往后翻,從上往下看。呵呵。
我現(xiàn)在也常常被問:“我的孩子X歲了,應該讀什么書?”
對于這個問題,多數(shù)回答是羅列一堆書單。諸如中外名著100篇,中學生必讀書目100本,美國高中生必讀書目,3歲前必讀書目若干篇等等。網(wǎng)上一搜一堆。
聞者,把書單下載到電腦里。有的從此,束之高閣。
我覺得這世界上沒有一本書是必需讀的,尤其還限定在某個年齡階段必讀。書,是信息來源之一,當然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來源。而每個人都從不同的地方獲得啟發(fā),不一定是書。對待讀書也要有平常心。
比如孩子12歲以下,應該讀什么書?
我的回答是,離生活最近和最遠的書。
離生活最近的書?
是的,所有跟你的日常生活能直接掛上鉤的。如果你見過水,用你的手和腳把水搞得浪花四濺,知道它在夏日的清涼冬日的溫暖,對它永不停歇地流動發(fā)過呆,那么去找些跟水有關的書來看看吧。管它是童話、散文還是科普文。哪怕僅僅是“水”這個字。
你一定會很高興去了解的,并且會立刻有對上號的驚喜。你會有心里滿了,又空了的感覺。它們會幫助你進入一個叫符號的世界,那是文明人的第二世界。以此類推。你的生活蔓延到哪里,你的閱讀就跟上。從此以后不必問我應該讀什么書這種問題。
離生活最遠的書?
是的,跟你的日常生活不沾邊的書。我小時候在農(nóng)村長大,每次跟著父母去山上干活兒,我喜歡爬到最高的石頭上,找找我們村子,有時候能找到(它就凹在一個小山坳里),有時候看不到,只能看到層巒疊嶂,一波連著一波,一直到天邊。我就禁不住想:山的那一邊,再那一邊,再那一邊,最后面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我上大學時,乃至很長的時間里,很糾結于“這個宇宙以后究竟往哪里去”,以至于很多年以后有次在香港見到凈空法師,我問的唯一一個問題是:你說宇宙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適合小朋友讀的書
我先用幾個故事說下孩子的思維特點。典典小朋友2歲時,她爺爺給她買了一種方形的餅干,第二天走在小區(qū)里的石板路上,指著腳下的石板路說“餅干”。那石板路跟餅干一樣是方形的。
朝朝快3歲時,看見古建筑上瘦骨嶙峋的中國龍,會把它認作“恐龍”;看見路邊的鐵樹會大叫“菠蘿”;看見面包上流淌的醬汁,會問:“媽媽,它為什么哭呢?”看見阿聯(lián)酋航空上戴紅帽圍白色紗巾的空姐,把她們當“圣誕老人”,理由是她們有red hat and white beard。
壯爸教過一兩歲的兒子背古詩:“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庇写?,在路邊的墻角尿急,他突然冒出一句“墻角數(shù)枝梅”。實際上那兒只有墻角,沒有梅。有次,他爸晚上沒洗腳,脫襪子,他又突然冒出來一句“為有暗香來”。
小朋友很可愛,是不是?先別顧著笑,這是他們思維的一個特點:感性,從一個點直接過渡到另一個點,中間沒有抽象的過程。
事實上,他們需要經(jīng)過大量的感性經(jīng)驗,有一天他們的思維才能進行這樣的抽象,懂得鹽巴之所以是鹽巴,不是因為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液狀,而是因為“咸”這一本質(zhì)特點。
如果不好理解,我再來一個案例。有個叫寶的小男孩,6歲了,蒙氏幼兒園出來的。也就是說什么大小長短等概念統(tǒng)統(tǒng)都是學過了的,知道了的。有一天,他來我們館里,拿一輛超大的卡車狠命地撞一個小型停車場。他媽以為他搞破壞,大喊。他也不聽。我問他:“你這是要做什么?”他說:“我想讓我的卡車經(jīng)過這個停車廠下面?!蔽宜查g石化。這意味著他也許分得清蒙氏教具里的那個大小,或者他生活中接觸過的某個東西的大小,從視覺上,但是他不知道這個“大”“小”到底意味著什么。他不知道大卡車不能穿過比它小那么多的小停車場!
蒙氏教具本來是對一些抽象概念和規(guī)則的實體化、具象化,但是對一個感性經(jīng)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沒有發(fā)育起來的孩子來說,那也不過是具體實物中的一個。關于這個,蒙臺梭利當初有否想到?
再說個小故事。記得我上小學時,應該是四五年級的時候,語文考試,改病句。其中有句是這樣的:操場上飄揚著五顏六色的彩旗??键c應該是“五顏六色”對應“彩”,重復,應該去掉其中一個。但是我把它改成了“操場上飄揚著紅旗”。理由是我只見過學校的紅旗,根本沒見過五顏六色的彩旗。紅旗,當然是紅色的,怎么可能是五顏六色的呢?我一直記得這次經(jīng)歷。
在我看來,所謂的學習,就是讓你學會用這個文明認可的符號進行思考和表達。
語言、繪畫、文字、數(shù)字……通通都是符號。
沒有生活,我們著急學那么多符號那么多表達技巧,做什么呢?
所以,跟著生活讀書,讀離生活最近的書。慢慢生活,慢慢讀。不著急。
至于最遠的書。且不說生命來自宇宙這種玄妙又煽情的話,因為遠到天邊的東西是不容易有固定答案的,剛好跟孩子好奇的心性及天馬行空的發(fā)散思維吻合。還有個好處就是在他還不需要被迫與世俗生活迎面撞上的階段,給他一個廣闊的世界觀。
這樣的孩子,不容易隨便被一個說法唬住,因為他眼里有一個更寬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