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誠為降清第一得意人也。他的被俘投降,本來也確實是大明氣數已盡,是不得已,但他過分愛惜身家性命,身為明朝大將,受崇禎皇帝傾國之托而淪為貳臣,雖然后半生享盡榮華,畢竟落為天下笑?!八缮綉?zhàn)骨未全枯,再建功名配虎符。終是風沙容易老,白頭南渡又南都。”清人周同谷《霜猿集》里的這首詩,就是諷刺他背明歸清的。另據小橫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觀》,洪承疇的恩人沈百五在他降清后,曾大扇其耳光,當時的清介士子,無不罵他是賣國賊。
細節(jié)可觀人品?;侍珮O命范文程勸洪承疇投降,一開始洪承疇光頭赤腳,蹦跳謾罵,誓死不降。當然只是做做樣子罷了,要是想殉國,松山城破時就當以劍封喉了。勸降時,房梁上的灰塵正好落在洪承疇的衣服上,他馬上用手將灰塵拂去。范文程因此斷言,洪承疇必不肯死,“惜其衣,況其身乎?”當皇太極親自來慰問,把自己身上穿的貂裘解下來披到洪承疇身上,并貼近地問“先生得無寒乎”時,洪承疇立時膝蓋發(fā)軟,叩頭請降,高呼“真命世之主也!”
降清后,洪承疇大受重用,官居太保兼太子太師、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經略湖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總督軍務兼理糧餉,巡撫以下受其節(jié)制,攻守許他便宜行事。后又升太傅兼太子太師,死時謚“文襄”。追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征戰(zhàn)多年的清國元勛自然不服,可是皇太極一句話就讓他們心服口服了:“我等欲得中原,但正如瞎子行路,現在得到了一個好向導,我怎能不樂?”
論者一般認為,洪承疇是大明的叛臣賊子,但《清朝野史大觀》里有一篇文章持相反說法,說他有大功于漢族。理由是,清初洪承疇首獻“以漢人養(yǎng)旗人,不令旗人營生計”之策并被采納,從此滿漢分居,漢人得以安心于農工商貿之業(yè),270年免受騷擾,而八旗子弟仰仗漢人為生,就像嬰兒之于乳娘,只知斗雞遛鳥逛妓院,迅速墮落腐朽,革命軍一起,幾個月就亡了族。《清朝野史大觀》論道:“蓋彼早已亡于洪氏矣?!背趼牬苏摚H覺滑稽,權當做一個戲言聽,但仔細想來,這話也還真有些道理,八旗子弟不正是這樣淪為手無縛雞之力、心如地底黑洞的鴉片鬼的么?實際上,八旗子弟的退化,并不是清朝后期的事,而是從入關后就開始了?!肚迨犯濉な雷姹炯o》記載,順治十四年(1657),福臨在圣諭中說:“我國家之興,治兵有法。今八旗人民,怠于武事,遂至軍旅隳敝,不及曩時?!?/p>
無論是功臣還是叛臣,洪承疇的后半生估計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野史說他退休回歸鄉(xiāng)里,與鄉(xiāng)人在林下喝酒,曾經朗誦崇禎皇帝祭文,這可是滅族之罪?!肚迨犯濉ず槌挟爞鳌芬灿涊d他降清后,曾與陳名夏、陳之遴等密謀叛逃。為大清服務期間,也多次遭受滿人的構陷。貳臣不是好做的,易代之際,最難做也最容易做的其實就是一死。洪承疇的痛苦,我想同樣亡了國又委身于新主子的趙爾巽最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