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一個人,最終錯失一個國。
1917年,段祺瑞以軍火為交換條件,向直隸督軍曹錕借走了其麾下大將吳佩孚。
吳佩孚對段祺瑞的清廉自律十分敬仰,聽說段祺瑞請他去幫忙,自然喜不自禁。然而,兩人第一次見面并不愉快。那天段祺瑞剛與馮國璋大吵了一架,他本人又不擅隱藏情緒,喜怒都掛在臉上,對剛剛到來的吳佩孚硬邦邦地交代一句:“這份演習計劃,限你一周完成。”吳佩孚心里十分窩火,亦硬邦邦地回敬一句:“何須一周,一日便可完成!”
吳佩孚回到住所,開始著手做演習計劃時,段祺瑞手下的紅人徐樹錚卻猝然登門。徐樹錚怎會眼睜睜看著別人跟自己“爭寵”?吳佩孚哪知是黃鼠狼給雞拜年,遂與其暢談時事,竟越談越投機,最后雙雙外出喝酒,大醉而歸。第二天,段祺瑞聽說吳佩孚未到差上,以為吳妄自尊大,不將自己放在眼里,立刻前往其住所,見吳佩孚宿酒未醒,登時火冒三丈,指著吳的鼻子就是一頓臭罵。吳佩孚吃軟不吃硬,既不解釋也不認錯,當天就返回曹錕軍中。
一年后,在段祺瑞發(fā)動的“南征”之戰(zhàn)中,連打勝仗的吳佩孚前線“罷兵”,最終迫使段祺瑞下野;又在兩年后的直皖戰(zhàn)爭中,徹底扳倒了段內(nèi)閣。此時的段祺瑞,早已為錯失吳佩孚悔之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