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盜可以說是最常見不過的犯罪行為,但在這個“高危行業(yè)”里,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五花八門的案件隨時都在上演,有些小偷的行為更是讓人哭笑不得。既有得意忘形炫富被捕的,也有扮演“俠盜”劫富濟貧的,當然也不乏良心發(fā)現(xiàn)浪子回頭的。不過不論怎樣,偷盜畢竟是不法行為,人們既要潔身自好遠離犯罪,也要注意防范避免中招。
得瑟:英國盜竊團伙網上“炫富”暴露行蹤
偷盜明明是見不得光的行為,但英國的一個盜竊團伙在屢屢得手后“不甘寂寞”,在社交網站上炫耀“戰(zhàn)利品”,結果被警方順藤摸瓜抓獲。
據悉,這個盜竊團伙在2012年4月至9月偷得寶馬、路虎、奔馳等品牌多輛豪車,以及一些珠寶、手機和手提電腦。其成員隨后在社交網站“臉譜”上傳多張照片,展示其坐在偷得的豪車上擺酷、身穿名牌服飾或是假裝吃夾有大量現(xiàn)金的“鈔票三明治”的情景。
如此高調的行為自然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警方通過網上的線索將這個盜竊團伙一網打盡。該團伙的7名成員已于2013年早些時候承認罪行。而另一名18歲的嫌疑人雖然否認參與盜竊行為,但法官也認定他有罪。
悔悟:美國一竊賊連本帶利返還30年前偷盜錢財
有時候一時的失足帶來的可能是長期的良心拷問。美國的一名竊賊在偷了錢30年后,連本帶息地返還了錢財,雖然此番悔悟有些“遲到”但畢竟也算“贖清了罪孽”。
美國密歇根當局3月時說,一名身份不明的竊賊寄給巴里縣治安官辦公室一封信,歸還大約30年前偷竊的錢。寫信人說,大約30年前在一家商場偷了大約800美元,他寄給縣治安官辦公室1200美元,希望把偷的錢連本帶息還給商場所有者。
調查人員設法找到了商場的所有者。后者感到十分意外,但十分高興錢還了回來。巴里縣代理行政司法長官貝克說,治安官辦公室不打算弄清是誰還的錢,“從法律角度說,訴訟期已過,尤其是當你被這件事已經困擾了30年的情況下,我認為你已經受夠折磨了?!?/p>
“早熟”:兩歲男童“溜門撬鎖”偷玩具
雖說開門撬鎖是一門“技術活”,需要積累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但國外一名2歲的男童小小年紀就成了“開鎖專家”。不過他之所以練開鎖,是為了能在半夜溜進姐姐的房間偷玩具。
他們8歲的女兒總是抱怨自己2歲的弟弟會在半夜溜進她的房間偷玩具。于是他們便讓女兒晚上把門鎖上。但沒過幾天,女兒竟告訴他們,弟弟能把門鎖撬開。
為了一探究竟,這對家長在兩個孩子的臥室門前安裝了夜視攝影機。通過錄像,2歲男孩“溜門撬鎖”的“盜竊行徑”被公諸于眾。視頻顯示,小家伙輕手輕腳的來到姐姐門前,只用一個指甲鉗,就輕松的打開了門鎖。當他走出姐姐的房門時,手上多了一個玩具。
男孩的父母將這段迷你“開鎖大盜”的視頻上傳到網上。網友們紛紛稱這個小家伙實在是“太有才了”。不過,希望他長大以后能把這門手藝用到正處,可別真成了溜門撬鎖的小偷。
“公益”:德國竊賊盜竊餅干公司標志勒索其從事公益
德國漢諾威市2013年1月21日發(fā)生一起離奇的“餅干勒索案”,有人盜竊了萊布尼茨餅干公司的青銅餅干標志,同時發(fā)出勒索信要求該公司從事公益活動,為一座醫(yī)院的每位兒童發(fā)放餅干,聲稱在該公益活動進行之后,將歸還所竊物品。
盜竊案發(fā)生之后,萊布尼茨餅干公司公開要求竊賊迅速歸還公司標志,并懸賞1000歐元破案。雖然公司強調拒絕接受勒索,但承諾如果竊賊歸還贓物,該公司將向52個慈善機構捐獻52000包餅干。
雖然在公眾看來,這樁敲詐勒索案非常好玩。但當地警方卻對此嚴肅對待,宣布調查對象不僅涉及偷竊,而且涉及敲詐勒索行為。而案件始作俑者沉默了兩周之后匿名現(xiàn)身,歸還了標志并表示了道歉。而餅干公司最終也信守諾言,向各家慈善機構如數捐贈了其著名的黃油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