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xué)心理學(xué)博士、茱麗葉音樂學(xué)院高才生、散文專欄作家及主持人,音樂、時尚、娛樂達(dá)人,這是劉軒的名片。而從他多部暢銷書的名字,如《Why not?給自己一點自由》《尋找自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中,你可能會像我一樣感覺:這個劉軒,和父親劉墉很不一樣。
劉墉是劉墉,劉軒是劉軒
“20年前,不知道自己要成為誰又迫切想讓大家看到自己時,我會很委屈、很討厭這個稱呼。但當(dāng)我已經(jīng)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就會對‘劉墉兒子’的頭街徹底無感,然后笑著自我介紹:‘Hello!我是劉軒’。”
“劉墉是劉墉,劉軒是劉軒。其實我更像我媽媽。”劉軒指著坐在旁邊的媽媽畢薇薇說。
“有趣還說得過去,把‘完美’換成‘噩夢’,才是我和老爸關(guān)系的真實寫照!”劉軒就這樣開始了對父親的種種“控訴”……
劉軒上初二的時候,有一次為了能交一篇圖文并茂的報告,熬到凌晨兩點才睡覺,結(jié)果第二天上學(xué)遲到,還沒趕上他無比重視的報告展示課。劉墉為此狠狠地教訓(xùn)他,因為比起考試分?jǐn)?shù),他更在意是否合理規(guī)劃好時間、體力和精神狀態(tài)。“吃飽喝足!‘不要太累了!”這樣的叮嚀,劉墉從劉軒記事起就掛在嘴邊。這樣的嘮叨,劉軒一度根本無法接受。他甚至覺得父親“虛偽”,嘴上說“不在意成績,健康和快樂最重要”,但實際上他和所有中國父親沒什么兩樣。
劉軒小學(xué)時學(xué)畫畫,有一幅面特別讓劉墉得意,他專門買了畫框?qū)④幍漠嬹哑饋?,放在家里最顯眼的位置,一有朋友來家里他就炫耀:“看看我兒子畫的畫,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竟然不對稱,這不是同齡小孩能做到的。”劉軒卻覺得很丟臉,不就是想讓我和他一樣成為畫家嗎?那我就偏不。沒多久,他就宣稱不學(xué)畫畫了。
OK!那就跟爸爸一起讀書、寫作或者演講。“爸爸平時嘻嘻哈哈很隨和,但一跟我上課就變軍官!”劉軒說,放棄畫畫后,父親讓他背唐詩,沒按要求背或咬字不清就會挨揍,揍完了還不準(zhǔn)哭。只能趁父親不注意時,偷偷蹲到桌了底下擦眼淚。劉墉曾教劉軒演講,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演講規(guī)則:哪兒要大聲說出來,哪里要停頓,都嚴(yán)絲合縫?!爸v到第幾分鐘時,應(yīng)該聽到觀眾大笑,什么時候該停頓5秒,跟部隊軍規(guī)似的,快把我逼瘋了!”劉軒說,有一次為了反抗父親,他一拳把墻壁砸了個洞。但劉墉照樣無動于衷,因為那一刻他是“軍官”。
但是課一上完,他立馬變身慈父。他的這種教育方式,竟然有很多人推崇,劉軒覺得不可思議?!疤珗?zhí)了!我爸完全可以在‘慈祥’和‘殘忍’兩個頻道問自由切換,他自得其樂,我痛苦不堪?!钡?,后來他和父親一起演講的視頻做成光碟,竟然在臺灣賣到數(shù)次斷貨,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唱片”。
妹妹劉倚比他小15歲,是劉墉的掌上明珠。女兒是拿來疼的,要極盡寵愛凡事滿足,劉墉認(rèn)為兒子、女兒的教育方式應(yīng)該大不同。但劉軒卻不認(rèn)同,他覺得父親對他和妹妹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實是他不同階段自身世界觀的不同體現(xiàn)。
父母感情再浪漫,也不能拿來當(dāng)榜樣
劉軒從小就和父親處處作對,想極力擺脫他的控制和光環(huán),高中畢業(yè)后考上了哈佛大學(xué)心理學(xué)系,并在這所舉世聞名的大學(xué)一直讀到博士畢業(yè)。但郁悶的是,即便在哈佛大學(xué)是佼佼者,即便后來又去聞名遐邇的茱麗葉音樂學(xué)院進(jìn)修,成為音樂系高才生,劉軒依然是“劉墉的兒子”。他極力想擺脫這個巨大的陰影,但很長一段時間,卻又不知道如何擺脫。直到劉軒后來遇見Canlin。
劉墉23歲時,劉軒就出生了。所以,讓劉軒盡早結(jié)婚生子,也一度是劉墉的愿望。無論是在紐約還是臺灣,只要有機(jī)會,劉墉都不放過給兒子物色對象的機(jī)會。幾乎每個由父親或父親朋友介紹來和他見面的女孩,都不可避免地更對“劉墉的兒子”而不是“劉軒”感興趣。這樣的女孩,劉軒不可能為之動心。
直到2001年,劉軒才把自己切入戀愛模式。這年他已經(jīng)29歲,在臺北某酒吧舉行的“萬圣節(jié)”晚會上,他和Cardin一見鐘情。從小在美國留學(xué),兩年前剛回臺灣的Cardin和劉軒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劉軒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劉墉。得知兒子終于戀愛了,劉墉立馬從紐約飛回臺灣,讓劉軒把女友帶給他見一見。第一次見面,劉墉竟然就催兩人趕緊結(jié)婚。劉軒說:“我們恐怕得戀愛很長時間,恐怕哪天覺得不合適就會分手……”
最后興致勃勃飛回臺灣“逼婚”的劉墉無功而返。從那以后,他再也不“摻和”兒子和Cardin的事兒子。
為了和女友在一起,原本在美國有很好前途的劉軒回到了臺灣,自己單打獨斗地開始新生活,也和常年住在紐約的父母分居兩地。讓劉墉無比驚訝的是,從8歲起就在美國生活的兒子,竟然慢慢在臺灣闖出了一片天。做心理咨詢師、替廣告公司策劃文案、電臺當(dāng)DJ、在電視臺做主持人,劉軒很快成為引領(lǐng)臺灣新時尚的先鋒人士。曾經(jīng)為了放棄演講而把墻壁砸了個洞的他,竟然還在大學(xué)舉行了幾場反響強(qiáng)烈的講座!同時他還為《蘋果日報》《聯(lián)合早報》寫專欄。
事業(yè)風(fēng)生水起的同時,劉軒和Cardin的愛情也經(jīng)過8年的磨合水到渠成。2009年,37歲的劉軒結(jié)束單身生活和Cardin結(jié)婚?;槎Y上,劉墉忍不住催促他:“你老爸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兒子都14歲了!”劉軒顯然不給父親面子,當(dāng)著眾賓客嗆老爸:“我和你可不一樣!我和Cardin的愛情,也跟你和媽媽的完全不一樣!”
就像在事業(yè)上,從不會拿父親當(dāng)榜樣而是朝著自己想去的地方走一樣,在婚姻生活中,劉軒從不把父母的婚姻作為榜樣來模仿?!坝眯?,是所有幸?;橐龅墓餐c。除此以外,不要拿任何人當(dāng)榜樣,劉我而言,父親就是父親,而不是婚姻的榜樣!”他說。
2010年6月,女兒千千出生前夕,劉軒的新書《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出版。這本書一出版就成為臺灣各大書店的暢銷書。很多讀者認(rèn)為劉軒的文風(fēng)和靈氣遺傳自老爸,但劉墉卻不這么認(rèn)為,覺得兒子比自己時尚、前衛(wèi)和老到多了。劉軒常常會被問道:“你父母那么浪漫恩愛,他們的婚姻模式,真的沒有你想借鑒的地方嗎?”劉軒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婚姻和白頭偕老的夢想和場景,但到底什么樣的婚姻是好的?像我父母那樣的嗎?N0!人生百態(tài),各有選擇。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自己比做“劉墉的兒子”有趣得多
當(dāng)然,不照搬、照學(xué)父親的生活和婚姻模式,是意味著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刻意要和父親不一樣?!耙驗?,每個人都無法擺脫家族DNA的相似性,我指的不是生物意義上的DNA,而是家族價值觀的傳承。但是我很幸運,有個還算成功也很努力、正直的老爸?!眲④幷f,他也承認(rèn)和爸爸有太多的相同之處:都是自由職業(yè)者,都從事寫作、演講、畫畫和主持人等工作。
除此之外,父子倆有太多不同。劉軒個性更像媽媽,白由、率性、健忘、不喜歡規(guī)劃。但劉墉卻不是這樣的,劉軒說父親有大象般的記憶,他總是會把60年前的事情拿來說。每當(dāng)這時,劉軒就會提醒父親:“人的記憶非常不可靠。當(dāng)我們回憶某件事情時,其實是上次記得的這件事的樣子。久而久之,就會錯得非常離譜?!?/p>
學(xué)心理學(xué)的劉軒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只留下美好的回憶,難過的自動屏蔽。但劉墉恰恰相反,他的畫作里常常有童年心酸的回憶:饑餓、貧窮和孤單。畫完后,他會劉兒子傾訴:“一畫畫就會想起不好的回憶,畫完后,心情會更憂郁?!眲④幇参扛赣H:“很多藝術(shù)家都苦哈哈的,因為苦常常能激發(fā)靈感。但是老爸,你不能因為藝術(shù)而得抑郁癥?!睗u漸地,劉墉也會聽兒子的建議。“因為他懂心理學(xué)嘛!而且臺灣人都叫他‘音樂教父’‘時尚教父’什么的。”劉墉曾在訪談節(jié)目里,這樣“酸溜溜”地夸劉軒。
相比于父親夸自己的不遺余力,劉軒對劉墉的評價顯然寡淡許多。在他眼中,大作家父親是個超級宅男,他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地按部就班,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午睡,什么時候吃晚餐,寫作、畫畫的時間分配,他都拿捏得很好?!八梢赃B續(xù)數(shù)月吃同樣的食物,偶爾跳腳,絕不足因為食物本身,而是覺得今天做食物的人沒有用心?!眲④幰埠芘宸赣H,能把一個很大的工程,細(xì)心地拆分成一塊塊,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劉軒說,父親最讓他佩服的地方是鍥而不舍的精神。“他的鍥而不舍不是愚公移山,而是總有能力找到最好的辦法去堅持。打死我也做不到這一點?!?/p>
劉軒結(jié)婚前,劉墉一年中有10個月都在紐約。但自從劉軒有了女兒后,劉墉回臺灣居住的時間就越來越長了,父子倆住在對門 ,開門就能見到。2012年孫子出生后,劉墉每年在臺灣居住的時間超過半年“我媽就和他不一樣,她大部分時間都在紐約照顧我年邁的外公、外婆。相見不如懷念,所以我跟我媽更親?!眲④幷f。
父子門劉門住著,抬頭不見低頭見,劉墉會比經(jīng)紀(jì)人還經(jīng)紀(jì)人地給兒子很多建議,但已然不再是板著臉下命令,而是小心翼翼地跟劉軒商量。每當(dāng)這時,劉軒也會問自己:“當(dāng)我的孩子們長大,我是不是也會像我爸這樣婆婆媽媽?因為以我的切身體驗來看,這樣的父子關(guān)系還挺有趣的?!?/p>
當(dāng)然,盡管口口聲聲說自己和父親有太多不同,但就如劉軒自己所言,每個人都無法擺脫自己的家族DNA,所以他和父親一起合著了《奮斗書:劉墉父子談人生》,近幾年來也常常和父親一起上臺演講。雖然父子倆一個正一個邪,演講風(fēng)格迥異,但卻是默契十足。
時隔多年,劉軒總是想起很小的時候,父親和自己一起跑步、在空曠的草坪上丟飛盤、在郊外的湖邊打羽毛球。劉軒說:“1991年,爸爸帶我來大陸演講,我們一起走過了很多城市,他每天都給我講一籮筐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很奇怪,我現(xiàn)在一點都不記得了”
真正能留在孩子記憶深處,并成為他們成長路上最美好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是兒時在一起的時光,是沒有說教、訓(xùn)斥,簡簡單單如朋友一起玩樂的時光。劉軒說,這也讓他在做了父親后,每劇都會抽出一天作為“family day”(家庭日),和妻子帶兩個孩子去運動,看他們在草地上自由奔跑,和他們一起慢慢地騎腳踏車的時光,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卻又美好得無與倫比。這就夠了,至于其他,孩子將來成為什么樣子,他們會從事怎樣的工作,會找怎樣的伴侶過一生,劉軒說:“完全由他們自己做主和選擇。我會和我爸爸一樣,不去干涉而全由他們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p>
董巖據(jù)《婚姻與家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