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史上,有人已經(jīng)將安藤忠雄歸入西方新現(xiàn)代主義建筑流派之中,從理論文章和建筑表現(xiàn)來看,這一流派對現(xiàn)代主義理念或空間嚴肅地進行了重新審視,在某種程度上維護現(xiàn)代主義建筑價值觀和藝術(shù)觀,但他們在更廣闊的程度上,具有獨特的設計哲學及美學觀念。而本文通過對安藤忠雄部分作品的分析呈現(xiàn)這位作為觀念而存在的建筑大師。
【關(guān)鍵詞】安藤忠雄 建筑 自然
1.前言
設計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設計領域都是常見的,設計作品分析與式樣分析或臨摹有最大的重疊,或是我們可以說臨摹的進一步就是設計作品分析,廣義的設計作品分析就是式樣分析。1998年6、7月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shù)館,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創(chuàng)造的過程」,其中一個主題為「痕跡的過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創(chuàng)作的方法來源作一次有系統(tǒng)的整理,安藤不擔心別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處,反而希望藉由空間的臨摹來證明他建筑的本質(zhì)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求學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來體驗建筑,如果沒辦法現(xiàn)場體驗空間,他覺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過做剖面模型來體會虛實感,但他仍建議親身的體驗空間是絕對必要的。
2. 正文
安藤曾經(jīng)多次說過,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其他任何職業(yè),二十幾歲的年齡,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年輕人正在探索和塑造“自己”,而這種自我意識的形成對以后的人生,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此佐證的是,賴特設計的帝國飯店讓年輕的安藤(高二)樹立了“一輩子搞建筑”的想法,而旅行則為他打開了一個更為寬廣的建筑世界。安藤一再強調(diào),旅行是他惟一的、最重要的“老師”。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過媒體,而是要通過自己的五官來體驗建筑空間,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旅行”不只是身體的移動,重要的是暢想、思考。在安藤的建筑觀中,所謂“旅行”,就是離開日常的惰性生活,進行有深度的思考過程,是與自己進行“對話”交流的過程。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東西被甩掉,面對輕裝的自己,反反復復進行思考。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以下幾個特征:1.以幾何形為最基本的建筑造型語言。2.清水混凝土作為文化的載體。3.建筑中注重對光線的表現(xiàn)。這些從他的很多作品都能體現(xiàn)。
1.直島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
直島是一個小島,在日本瀨戶內(nèi)海,居住了當?shù)氐臐O民,以及一個藝術(shù)發(fā)展的基地。博物館和酒店都位于南部海灘邊的港島線和一個陡峭的山坡上。由安騰與1992年建成。
博物館形狀像船,加強了地下附件、房屋、廣場沿海岸線的功能聯(lián)系而且突出了博物館入口。此外,它也可作為戶外表演空間,以及一個可以坐下來的地方,讓人凝視大海寧靜的浪濤和周圍的自然之美。安騰有著日本人傳統(tǒng)的素質(zhì),往往會在人文的建筑中給人自然的感受,這正是一個建筑應該帶給人的東西。
該博物館組成的主要由三個重疊的立方體和一個圓,以簡單的幾何量是建在山坡上,以免干擾的自然景觀之美,但成功的成為了自然的一部分。
游客登上山坡,穿過大樓的主要入口,然后進入畫廊。畫廊是一個大型地下兩層通高的藝術(shù)空間。這個房間將一個面做大玻璃窗與大實墻,形成一片大的混凝土墻與展覽空間,外部框架框起海景和周圍的丘陵紫色和綠色植被的顏色。在另一側(cè)空間打開了另一外部展覽室,這是一個完全封閉的混凝土墻,通過天窗采光。
橢圓形的酒店位于博物館所在山的高處,由博物館坐纜車或步行到達。房間是封閉在玻璃,都有水流流動。一面有一個廣場可以欣賞到大海。又是自然之景。連接走廊是一個橢圓形切割出的體量,其中位于中心的游泳池上方的充滿了覆蓋到邊緣的綠色植物。參觀者可以繼續(xù)在橢圓形的體積的另一邊,或訪問聯(lián)水廣場與墻壁或到達屋頂,以查看直島壯美的景色。
2.真言宗本福寺 水御堂
“本福寺”是真言宗(日本北嶺佛教的一個分支)在兵庫縣淡路島上的一座分支寺院,座西面東,西靠一座小山丘,東臨大阪海灣?!八谩笔瞧鋽U建工程,坐落于本福寺西面的小山丘上。全部工程由安藤忠雄主持設計,于1991 年竣工。
建筑地上部分長長的片墻、弧墻與圓形的蓮花池同時構(gòu)成了景觀要素, 改善并豐富了山頂?shù)拿婷病F瑝Φ难由焱伙@了山丘的坡度, 強調(diào)了山頂?shù)母叨龋?襯托了草木的豐茂; 蓮花池水以其寧靜與清透柔化了山的剛毅, 蓮花則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呼應著整個場所的深層精神, 水與花的靈動生機點化了整座山丘。
3.普利策基金會美術(shù)館
建筑位于美國中部的圣路易斯。在那里,市中心因多年的郊區(qū)開發(fā)而受到嚴重破壞。此建筑就位于建筑中的文化中心一隅。根據(jù)周圍的環(huán)境和項目要求,安藤設計了這個類似于住宅尺度的博物館,內(nèi)部包括所有現(xiàn)代藝術(shù)展示設施。當?shù)孛襟w評論:它為古老的圣路易斯的城市風貌帶來了鮮活的氣息。
該建筑由兩個平行的矩形體形組成,均為7.3m寬,其中一個比另一個高3 米。在兩者中間是一個水波蕩漾的池塘。
游客從西翼(低的矩形)的入口進入,繞到東翼(高的矩形)的展廳,最后上二樓的休息室和屋頂花園,幾乎游遍了整個建筑,各處的景象都盡收眼底,滿足了游玩的心理。館內(nèi)工作人員的活動空間主要在西翼,與游客的路線不交叉,滿足了私密性的要求,便于管理。
外部空間,如水庭、屋頂花園和各種階梯式地面都與內(nèi)部的展示空間相連,所有這些空間都可以用于現(xiàn)代藝術(shù)作品展示。而且這種內(nèi)外的連續(xù)性將活躍的 自然光引入了展室內(nèi),表達著時間的流逝和季節(jié)的更替。
3. 結(jié)語
安藤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極富現(xiàn)代感的,從外觀幾乎指不出哪里出自日本傳統(tǒng),但是整體帶給人的體驗卻帶著一股清新的日本味??梢哉f是大隱若顯。延續(xù)傳統(tǒng),不能止于對表面形式的吸納。傳統(tǒng)形式與現(xiàn)代生活的生硬結(jié)合不會長久,由表及里的探索更深層次的東西才應是我們的重點。正如安藤所說,“不應該是繼承傳統(tǒng)的具體形態(tài),而是繼承其根本的精神性的東西,將其傳承到下一個時代”。
【參考文獻】
1.安藤忠雄(日)安藤忠雄論建筑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安藤忠雄(日)安藤忠雄都市彷徨
3.馬英平 融入自然的建筑——解讀安藤忠雄建筑創(chuàng)作自然觀 華中建筑 2010.06
4.張艷 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宮 中州建筑 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