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充分地理解平法圖集,才能準確地計算出鋼筋的工程量,有效的控制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材料用量及損耗,進而控制項目的成本及造價
關鍵詞:鋼筋、平法圖集、工程量
鋼筋工程的造價大約占工程造價的比例為15%~20%,占材料費的比例約為30%,鋼筋工程量計算的準確性能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的造價。鋼筋平法圖集的編制既簡化了結(jié)構(gòu)設計環(huán)節(jié)的鋼筋配筋,也簡化了鋼筋工程量的計算,因此平法圖集是鋼筋計算過程中必要的依據(jù)。
平法圖集從00G系列到03G系列,再到11G系列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修訂,其中砼的保護層、鋼筋的搭接錨固及構(gòu)件節(jié)點部位的彎折都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本文主要從現(xiàn)行的11G系列圖集在鋼筋工程量計算過程中的應用,淺析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平法圖集的基本規(guī)定
平法圖集分別對柱、墻、梁、板進行注寫及說明,下面以梁為例來看一下圖集中的注寫。
一、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shù)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shù)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shù)值不適用于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數(shù)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yōu)先。
二、鋼筋保護層厚度
在11G101圖集中,砼的保護層厚度為最外側(cè)鋼筋邊緣外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這點是跟03G101圖集有區(qū)別的,在03G101圖集中砼的保護層厚度為主筋至砼表面的距離,因此計算箍筋長度的時候有所不同。
三、鋼筋的錨固搭接長度
受拉鋼筋區(qū)別混凝土標號、抗震等級、鋼筋型號的錨固長度以鋼筋直徑的倍數(shù)表示,搭接長度區(qū)別縱向鋼筋的搭接接頭百分率以修正系數(shù)乘以錨固長度表示。
(二)構(gòu)件的鋼筋計算:
下面以某工程中的二層KL-8為例來解析一下平法圖集在鋼筋計算中的實際應用。
一、圖中的集中標注及原位標注:
集中標注為跨數(shù)6跨,截面300*600,箍筋Φ8@100/200(2),通長筋2 20,受扭筋4 12。
原位標注為:其中第1跨左支座負筋3 20,右支座負筋4 20,下部縱筋3 18;第2跨左支座負筋4 20,右支座負筋4 20,下部縱筋4 18,箍筋Φ10@100/150(2)。
二、計算過程:
1、通長筋:根據(jù)設計說明,該工程為三級抗震、梁砼等級C30,一般情況下,水平方向鋼筋≥22mm會采用機械連接,<22mm采用綁扎連接。
根據(jù)11G101圖集79頁,抗震樓層框架梁的鋼筋構(gòu)造,上部通長鋼筋伸至柱邊向下彎折15d。
圖中通長筋計算公式: 20=37+(0.6-0.02)*2+15*d*2+3*1.2*31*d=40.992m
2、支座負筋:
(1)框架梁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間支座上部縱筋的伸出長度a0值取值為:第一排非通長筋從柱(梁)邊起伸出至ln/3位置;第二排非通長筋伸出至ln/4位置。ln的取值規(guī)定為:對于端支座,ln為本跨的凈跨值;對于中間支座,ln為支座兩邊較大一跨的凈跨值。
(2)梁支座上部縱筋是包含通長筋在內(nèi)的所有縱筋,因此支座負筋的根數(shù)為原位標注根數(shù)-通長筋根數(shù)。
(3)如果箍筋為四支箍,通長筋為2根,就要在梁上部設置2根架立筋,與支座鋼筋相連,其搭接長度為150mm,算法也就是=ln/3+150*2,圖中KL箍筋為雙支箍,因此不需要設架立筋。
圖中支座負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20=1/3*5.7+0.6-0.02+15*d=2.78m
第二跨 20=(1/3*5.9+0.4+1/3*5.9)*2=4.333*2=8.667m
3、下部縱筋:
下部縱筋的端支座也是伸至柱邊加15d,中間支座是伸入支座內(nèi)一個錨固長度。
圖中下部縱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18=(5.7+0.6-0.02+15*d+31*d)*3=7.108*3=21.324m
第二跨 18=(5.9+31*d*2)*4=7.016*4=28.064m
4、受扭筋:
當梁腹板高度hw≥450時,需配置縱向構(gòu)造鋼筋。根據(jù)圖集第87頁,當為梁側(cè)面受扭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抗震);錨固長度為la或laE (抗震);其錨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如在該鋼筋標注位置前不加N,則為構(gòu)造鋼筋,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
圖中受扭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12=(5.7+0.6-0.02+15*d+31*d)*4=6.832*4=27.328m
第二跨 12=(5.9+31*d*2)*4=6.444*4=25.776m
5、箍筋:
(1)箍筋加密區(qū):在圖集第85頁中為梁箍筋的加密區(qū),箍筋的布置從支座邊+50mm起布置,在本工程中抗震等級為三級,加密區(qū)應該為≥1.5倍h且≥500mm。
(2)箍筋彎鉤:箍筋的彎鉤為135°,其平直段的長度為10d、75mm中的較大值,在計算過程中箍筋的彎鉤及彎曲調(diào)整值通常按11.9d計算。
(3)箍筋的計算長度:在03G101圖集中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為最外側(cè)縱筋邊緣外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因此箍筋的計算長度要再加上8d,計算公式為L=(b-2* bhc)*2+(h-2* bhc)*2+11.9d*2+8d。而在11G101圖集中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為最外側(cè)鋼筋邊緣外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因此箍筋的計算長度不用加8d,計算公式為L=(b-2* bhc)*2+(h-2* bhc)*2+11.9d*2。
在該梁中箍筋為雙支箍,如果箍筋為四支箍時,應采用大箍套小箍的方式。小箍的計算公式為L=[(b-2 bhc -2d-D)*1/3+2d+D]×2+(h-2 bhc)×2+2×11.9d。
(4)箍筋根數(shù)為向上取整加1,在有加密區(qū)的情況下每跨只加1根。
圖中箍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加密區(qū)根數(shù)n1=[(1.5*0.6-0.05)/0.1]*2=18
非加密區(qū)根數(shù)n2=(5.7-0.9*2)/0.2+1=21
n=18+21=39
Φ8=[(0.3-2*0.02)*2+(0.6-2*0.02)*2+11.9d*2]*39=1.83*39=71.386m
6、拉筋:
梁側(cè)面設置縱筋的同時要設置拉筋,當b≤350mm時拉筋為Φ6mm,當b>350mm時拉筋為Φ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qū)箍筋間距的2倍。
拉筋的彎鉤為135°,平直段的長度為10d、75mm中的較大值,當d≥8mm時,10d>75mm,這時彎鉤長度加調(diào)整值為11.9d;當d≤6mm時,10d<75mm,這時彎鉤長度加調(diào)整值應該為75+1.9d。
圖中拉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第n=(5.7-0.05*2)/0.4+1=15
Φ6=[0.3-0.02*2+(0.075+1.9d)*2]*2*15=0.433*2*15=12.984m
7、吊筋:
吊筋一般在圖紙的右下角文字說明中標注,也有在圖上原位標注的,吊筋設置于主次梁交接處的主梁上,下部平直段兩邊各寬出次梁寬度50mm,并向上彎起45°角,上部錨固長度為20d。
圖中吊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16=[0.25+0.05*2+(0.6-0.02*2)*√2*2+20d*2]*2=2.574*2=5.148m
8、附加箍筋:
附加箍筋一般在圖紙的右下角文字說明中標注,本圖中附加箍筋為6Φd@50,箍筋直徑同本跨正常箍筋直徑。
圖中附加箍筋計算公式:第一跨 Φ8=[(0.3-2*0.02)*2+(0.6-2*0.02)*2+11.9d*2]*6=1.83*6=10.98m
綜上所述,鋼筋的工程量計算與平法圖集是緊密結(jié)合的,只有充分地理解平法圖集,才能準確地計算出鋼筋的工程量,有效的控制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材料用量及損耗,進而控制項目的成本及造價,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及效益。
參考文獻:
1、11G101-1《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gòu)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梁、板)》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2、11G101-2《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gòu)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板式樓梯)》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3、11G101-3《混凝土結(jié)構(gòu)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gòu)造詳圖(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板基礎及樁承臺基礎)》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4、基于11G系列新平法圖集的鋼筋工程量計算研究 《山西建筑》2012年33期 曹祥軍
5、鋼筋算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思路 《山西建筑》2008年33期 成如剛、李興懷
作者:周洪若 (110015) 女,1980年,工程師、造價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