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增長的速度不斷提升,我國城市地下室的開發(fā)利用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就某高層建筑人防地下室設計實例出發(fā),對人防地下室的組成結果進行詳細的分析后,簡單介紹了人防地下室設計時需要進行的荷載組合以及內力分析。
【關鍵詞】高層建筑;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
0.前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城市綜合防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集保障戰(zhàn)時人員與物資掩蔽、防空指揮、醫(yī)療救護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民防空工程,更是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建國以來,人民防空工程得到了空前發(fā)展,已經(jīng)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防空洞,而是與民用建筑設計緊密結合。當代新型人民防空工程主要遵循的是平戰(zhàn)結合的原則,平時就是高層住宅及寫字樓的地下室或是地下停車場,戰(zhàn)時則是作為人防地下室使用。因此,在進行人防地下室設計時,要滿足平時使用時的功能要求。
1工程實例
某高層住宅小區(qū)共6棟樓,人防工程位于每棟住宅樓的地下1, 2層和車庫,人防防護區(qū)平時作為儲藏間。該人防工程常規(guī)武器抗力級別為6級,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人防防護區(qū)分為6個防護單元(見圖1和表1)。該人防工程設有主要出入口和次要出入口,主要出入口為獨立式外出入口,位于室內范圍以外,各出入口的凈寬之和滿足0.4 m/100人。由于人防要求,一般高層建筑的地下室要兼做人防防護區(qū),普通民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人防等級大多為5, 6級。在進行人防設計時,由于“平戰(zhàn)結合”的設計原則,其結構設計上要求兼顧平時和戰(zhàn)時兩種不同荷載效應組合。因此,如何協(xié)調兩種狀態(tài)下不同的使用要求,就成為人防地下室設計的關鍵。
2人防地下室的組成和設計特點
2. 1人防地下室的組成
人防地下室的結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下室的主體結構;二是地下室口部。其中,主體是防空地下室中滿足戰(zhàn)時防護及主要功能要求的部分;口部是指主體與地表面的連接部分。
2.1.1主體
首先,頂板地面不高于室外地平面的全埋式防空地下室,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其外墻頂部應采用鋼筋混凝土,地下室頂部的最小防護距離t不應小于250 mm(見圖2) 。
其次,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平戰(zhàn)結合的防空地下室的頂板厚度不應小250 mm,如果不滿足最小防護厚度要求的頂板,應在其上覆土。最后,由于戰(zhàn)時人防地下室與外界隔絕,只能采用室內循環(huán)通風,無法及時補充新鮮空氣,所以必須保證人防地下室有足夠的凈體積容納空氣,防止空氣中的CO2含量超過標準范圍。
2.1.2口部
首先,根據(jù)規(guī)定,人員掩蔽所戰(zhàn)時出入口門洞凈寬之和必須不小于0. 375 m / 100人,每欄門的通過人數(shù)不應超過500人,出入口通道和樓梯的凈寬不小于該門洞的凈寬。
其次,密閉通道的防護密閉門最好采用活門檻,方便平時疏散,防毒通道的體積適當減少,降低換氣量。同時,注意應將濾毒室設置在密閉通道內,避免進排風短路。
最后,在消波設施的設置中,如果無法判斷沖擊波的方向,應將防爆波活門的嵌入深度設置為不小于300 mm。另外為了保證地下室的安全使用,在確定擴散室的尺寸后,應進行驗算。
2. 2人防地下室的設計特點
根據(jù)人防地下室的組成,可以將人防地下室的結構設計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地下室的主體結構設計,包括頂板設計、外側墻設計和底板設計等其他構件的設計;二是地下室孔口的防護設計,包括出入口的防護和消波系統(tǒng)等。
人防地下室和非人防地下室相比,由于戰(zhàn)時武器爆炸產(chǎn)生的動荷載要求,二者在結構設計上有較大區(qū)別,一般體現(xiàn)在構造規(guī)定、內力計算、材料強度和荷載及荷載組合等方面。
1)遵循平戰(zhàn)轉換原則。一般情況下,普通民用建筑的人防地下室設計以5,6級居多,結構的頂板基本由戰(zhàn)時控制,側墻和底板則是根據(jù)不同的地下室結構而定。
2)結構設計的可靠度要求降低。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人防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延性構件失效概率為6. 1 %,大約是一般鋼筋混凝土延性構件失效概率的100倍左右。
3)材料強度設計值提高。根據(jù)實驗表明,在快速加載的情況下,材料強度會提高,例如鋼材強度設計值可提高1. 2 ~ 1. 5倍,砌體強度設計值可提高1.2 ~ 1. 3倍。
4)可采用靜力計算方法分析結構動力。由于人防荷載為偶然荷載,即動荷載,是一種在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內不一定出現(xiàn)的荷載??梢圆扇〉刃ъo荷載法來分析其結構動力,然后用靜力計算方法分析其結構內力。
5)可只進行強度計算。由于在爆炸動荷載作用下,結構構件變形極限已用允許延性比控制,所以結構可不必再單獨進行變形裂縫及地基承載力計算。
6)構造要求更嚴格。人防地下室的設計和非人防地下室相比,構造要求更為嚴格,不能只考慮受力,不考慮構造措施,如人防地下室結構構件最小厚度、最小配筋率等各個方面都要重視。
7)結構構件可按彈塑性工作狀態(tài)設計。由于人防荷載主要考慮的是常規(guī)武器爆炸動荷載和核武器爆炸動荷載,一般在設計人防地下室結構時均按一次作用考慮,作用時間為1s左右。因此,可考慮按彈塑性工作狀態(tài)計算結構內力,有利于承受更大的爆炸動荷載,具有較大的經(jīng)濟意義。
3人防地下室荷載組合和內力分析
3. 1人防地下室荷載組合
人防地下室的荷載主要是動荷載和靜荷載兩方面,其中,動荷載主要是戰(zhàn)時常規(guī)武器爆炸動荷載和核武器爆炸動荷載,靜荷載有上部建筑物自重、上部結構外荷載、土壓力、水壓力及防空地下室自重等。根據(jù)地下室結構,不同部位需要考慮不同的荷載組合,如表2所示。
表2 人防地下室各構件的荷載組合
3. 2人防地下室內力分析
由于人防地下室結構的獨特性,可以按照靜力計算方法進行結構內力分析。其中承載力設計應采用下列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
式中 ——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取1. 0;
——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取1. 2,有利時取1.0;
——永久荷載效應標準值;
——等效靜載分項系數(shù),取1.0;
——等效靜載效應標準值;
R——結構構件承載力設計值;
R(·)結構構件承載力函數(shù);
fcd——混凝土動力強度設計值;
fyd——鋼筋(鋼材)動力強度設計值;
——幾何參數(shù)標準值。
根據(jù)上述表達式,可以看到承載力設計中結構重要系數(shù)的取值為1,這是由于結構的重要性主要已體現(xiàn)在抗力級別上。其次,等效靜荷載是設計中的規(guī)定值,根據(jù)規(guī)定,動荷載屬于偶然荷載,偶然作用的代表值不乘以分項系數(shù),所以等效靜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取值為1。同時,由于人防地下室的可靠度要求降低,所以等效靜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取值為不宜大于1;又由于即使是偶然荷載也是構件設計的重要荷載,所以等效靜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取值為不宜小于1。
4結語
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和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水平的提高,使得高層建筑地下室設計成為建筑工程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普通地下室相比,防空地下室設計中由于需要遵循平戰(zhàn)結合的原則,既要考慮平時的利用,又要考慮戰(zhàn)時爆炸動荷載作用,同時還要兼顧經(jīng)濟性和合理性,對其結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防空地下室設計中要求設計者了解防空地下室的設計規(guī)范,并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計算人防地下室各個部位的荷載及進行內力分析,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總結相關技術問題,不斷提高防空地下室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廣寬云. 高層建筑人防地下室結構設計[J]. 門窗,2015, 01:107.
[2] 王宇. 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設計探究[J]科技與企業(yè),2015,02:150.
[3] 陳紅. 淺談高層建筑人防地下室的結構設計要點 [J].建設科技,2014,11:78-79.
[4] 劉艷山. 試論高層建筑人防地下室的結構設計[J]. 中華民居,2014,06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