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交通、鐵路交通是目前保障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項,行車的安全系數、舒適程度備受社會關心,這樣就要求路面的平整度一定要達標,這更是測試道路施工質量是否合乎指標的依據。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很主要,其直接影響到行車的安全性。對于代道路設計原理和動工技術該如何把握呢,道路行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怎樣才能夠實現呢,這些問題是中國的道路建設動工中主要思考的問題。因此,以下文章圍繞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動工相關事宜展開了分析,期望可以為以后路橋施工項目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道路與橋梁連接處;設計;施工
最近幾年,中國道路橋梁設計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帶動了公路橋梁的工程建設。道路與橋梁連接點的質量問題比較難掌控,極易造成工程造價升高,使用價值降低等現象,同時還會誘發(fā)安全問題。是以,一個良好的連接點,可使得工程質量得到保障,更會給使用人員的安全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道路、橋梁連接點質量控制也可稱之為整個工程的動工質量命脈,控制的好會避免后期的“跳車”問題的出現。而“跳車”現象的存在會使得公路安全受到嚴重的影響,是以對于此種現象在設計中就要考慮到。
1、道路與橋梁連接處點設計方面的特點介紹
1.1工程多種多樣
因為用途、作用的不同,工程產品類型也比較多,即即便是一樣的產品,把其用在不一樣的建造場所,在地理條件差異化的影響下,他們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在工程在項目設計期間,一定要綜合其性能、功效、地理條件等因素進行設計。
1.2工程具有明顯的固定性
因為道路是固定的,是以動工期間就不會在別的地方進行建造,只能在使用它的地基上實施建造。
1.3極易受自然條件的作用
此項工程需要在露天條件下作業(yè),同時在加上工程量很大,是以自然條件對其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設計動工期間對于材料的耐腐蝕性、抗風壓、高溫、曝曬能力等等性能一定要清楚的了解。
2、設計道路與橋梁連接點之時的相關事宜分析
2.1對于橋臺與路堤間的沉降差要盡可能的減少
針對道路與橋梁的連接點進行動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橋臺的設計,要考慮其基礎部位的加固處理,這樣沉降程度就會比較小。即便在道路動工期間有填充物實施了壓實處理,然而因為壓縮型變量的存在,是以運行之后壓縮型沉降也會存在,車輛運行一些日子,沉降就會慢慢消失。路堤出現沉降其主要是基于地基下沉與填土下沉。道路在長時間運行之后,里面的填充物在車輛載重與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會產生壓縮現象,填充物也會變得越來越密實,與此同時道路就會產生下沉現象。要想不出現這類情況,設計之前就要對橋、橋臺、背填處、橋、路底基等地方的地質條件實施周密的調查,與此同時對于填方后的高度和路堤的長短、填充物的質量等項目要掌握好,在設計橋梁涵洞的方位和跨徑的時候要科學合理,更要注重橋臺防護力度的控制,對設計橋涵的時候,盡可能不要存在寬河面小跨徑的現象。
2.2對于排水不暢、填土流失等問題在設計期間要控制好
通常道路與橋梁連接點都會保留一些縫隙,這樣道路上面的雨水、積水就會沿著縫隙留下去,對軟化路基內的填充物進行不斷的沖擊,特別是土質材料,一旦填充物壓實程度不夠的時候,這樣沖擊效果就會比較大,嚴重的會存在地基變形現象。再加上車輛長時間的碾壓與橋梁自身的重量的作用,這樣就會誘發(fā)地面沉降。是以,道路橋梁動工前期,要考慮好動工場所的地理條件、路堤環(huán)境等等,對道路表面的排水設施進行合理的設計,尤其是排水孔的方位選擇,這樣可很好的避免路堤下沉現象的出現,以免出現跳車現象。
2.3動工設計中要注重新工藝的融入
道路與橋梁需要使用搭板實施連接,這樣可把地基性沉降作用力轉到較硬的橋臺上,以實現柔性地基下降度的減少,以促進“跳車”現象出現機率的下降。此外,也可把大概長度為3至5厘米的埋板與搭板的后面連接到一起,進而杜絕二次“跳車”現象的出現。對路面為混凝土的道路,在對搭板進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選漸厚式搭板的使用。在施工中可綜合造成橋梁與道路連接點質量下降因素進行分析,致使“跳車”現象存在的因素比較多,是以,道路橋梁設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設計理念的更新,注重設計方案的創(chuàng)新,以實現把“跳車”現象制止在設計環(huán)節(jié)上。
2.4對臺背回填點實施有效的處理
臺背回填的位置大都與路基與橋臺連接點相重合,碾壓的時候壓路機要想使得橋臺不受到損傷,這樣作業(yè)難度就比較大,碾壓度就會存在不足。是以鋪每層時的厚度要控制在小于20厘米范圍內,要想使得壓實度達到95%,回填的時候所選用的材料粒徑要比5厘米小,并且其級配高、要有良好的透水性,機械型號較小的對于回填壓實壓比較適合,機械作業(yè)難以開展的時候可選用人工操作壓實。
一般來說橋臺回填所用的材料有很大的摩擦角、強度大、壓縮性不好、容易被壓實、透水性非常好,比方說符合此特點的有巖渣、礫石、砂礫等,同時材料級配也非常的適中。假如回填土的透水功能不好,此時可以使用粘土、粉質亞粘土,還可以融入6:100的石灰對土質進行改善,其中石灰要選擇III級以上;假如回填土使用的砂土和亞砂土、粉土等,可融入3.5:100的普硅水泥將土質實施改善,水泥的標號要選擇325以上,如果實際需要,可把土工合成的筋融入回填土內,以實現回填土的改善。臺背回填的方位可以安置在橋基與橋臺距離2米的地方,到路基的長度要小于1米;路基高度影響臺背回填的高度,一般在2到4米處設置一個高度。臺背在使用其他回填方法的時候,對路基上層使用水泥料進行穩(wěn)定,以實現路基層次的改善,從而促進其剛度的提升。穩(wěn)定層方位的選擇最好在路堤和橋臺背大約10米的位置上,同時使用4:100到6:100的水泥,這樣可保證路基穩(wěn)定的實現。通過以上兩種方法的使用,可促進豎向變形與剛柔突變效果的實現。在設計中實施綜合利用,進而促進設計目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對道路與橋梁連接店的“跳車”現象進行控制的時候,第一點就要從設計方面著手把握,仔細剖析調查結果,選擇適合的方案,以實現路堤沉降度的降低。第二就是建造方面,嚴格控制動工質量,保證工程質量最優(yōu)。
參考文獻:
[1] 于曉晴; 史立濤. 淺談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J]. 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
[2] 楊帆. 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設計分析[J]. 城市建筑,2013
[3] 齊國臣; 李大山. 針對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施工設計[J]. 交通世界(運輸.車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