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樁基施工質量的控制不是個人,也不是一個過程就可以實現的,應該將其納入到具體的質量監(jiān)督管理體系中,采用適宜的技術方法以提高其施工質量。
【關鍵詞】建筑;樁基;施工技術;措施
1、樁基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應用的重要性
大量工程實踐證實,樁基施工技術的質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建筑物工程的成敗。發(fā)生的建筑物事故,很多是由于樁基施工出現了問題,所以建筑物的安危直接受到樁基工程設計與施工質量優(yōu)劣的影響。還有,在整個工程造價中樁基施工的造價往往占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qū)更是如此,樁基施工在節(jié)省建設資金上有很大的潛力。由此可見,樁基施工技術在整個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是十分明顯的。
2、施工中樁基的選擇要點
在樁基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施工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對于是否能夠采用樁基施工需要進行充分的考慮。下面本文從以下兩種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1)當地基的上部軟弱,下部太深處埋藏有堅實的底層的時候,這種情況下就能夠采用樁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軟弱的土層較厚,樁端達不到良好地層,這時就需要考慮到樁基的沉降問題,通過較好的土層將荷載傳到下臥軟弱層,這樣反而會使得樁基沉降增加,所以說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實驗得出精確數據、并且有完善的設計方案的時候才能夠進行施工建設。
(2)不允許地基有過較大沉降現象或者是存在不均勻沉降現象的高層建筑物。對于高結構的建筑物則可以采用樁基,以便能夠承受較大的上拔力和水平力,或者是用來防止結構物的傾斜。對于精密或者是大型的建設設備基礎,則需要減小基礎的震動對于建筑物結構的影響,同時需要控制基礎的沉降速率。
3、樁基的施工技術
3.1沖擊鉆成孔灌注樁施工技術
沖擊鉆成孔灌注樁的施工條件適應性非常強。無論是填土層、粘土層、粉土層、淤泥層、砂土層和碎石土層等軟弱底層,還是在礫卵石層、巖溶發(fā)育層和裂隙發(fā)育的脆性基礎,同時能夠適用于底層施工。沖擊鉆成孔灌注樁其樁孔直徑一般在600-1500mm之間,最大可達到2500mm,鉆孔深度則可超過100mm。
沖擊成孔施工法是采用沖擊式鉆機帶動一定能量的沖擊鉆頭,在一定的高度內使鉆頭提升,然后突放使鉆頭自由下落,利于沖擊動能沖擠土層或破碎巖層形成樁孔,再用掏渣筒或其他方法將鉆渣巖屑排出。該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沖擊鉆成孔灌注樁在破碎有裂隙的堅硬巖土和大的卵礫石所消耗的功率小,破碎效果好,同時,沖擠作用形成的孔壁較為堅固;鉆進參數容易掌握,設備移動方便,機械故障少,并且其泥漿用量少,消耗??;在流砂層中亦能鉆進。其施工缺點主要表現在施工本身上,其大部分作業(yè)時間消耗在提放鉆頭和掏渣上,鉆進效率較低,并且容易出現樁孔不圓的情況,孔斜、卡鉆和掉鉆等事故經常發(fā)生。同時,由于沖擊能量的限制,孔深和孔徑均比反循環(huán)鉆成孔施工法小。
3.2挖孔樁施工技術
挖孔樁可以采用人工或機械挖掘開孔。人工挖土時,要挖深0.9m~1.0m時就澆灌或噴射的圈混凝土護壁,上下圈之間插筋連接。達到所需深度時,再進行擴孔。最后在護壁內安裝鋼筋籠和澆灌混凝土。挖孔樁的直徑不宜小于1m,深度為15m者,樁徑應在1.2m~1.4m以上,樁身長度宜限制在30m內。建筑工程的建筑場地,如果淺層的土質不能滿足建筑物對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而又不適宜采取地基處理措施時,就要考慮下部堅實層或巖層作為特力層的深基礎方案了。深基礎主要有樁基礎、沉進和地下連續(xù)墻等幾種類型,但其中還是以歷史悠久、廣泛選用的樁基應用最為廣泛。
3.3預制樁施工技術
倘若采用預制樁進行高層建筑樁基礎的施工,可采用錘擊法、靜壓法、振動沉樁法等,以上三種方法均需要使用大型打樁機械,而考慮到施工機械的自重較大,不僅需要嚴格控制施工現場地面土體的強度與平整度,同時還需在地面上均勻的鋪設碎石材料、厚度控制在200mm左右,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及穩(wěn)定性,防止施工機械在運行的過程中地面土層出現下陷、沉降,保證樁基礎施工的順利進行,提高樁體質量。目前,我國多數高層建筑樁基礎的施工,多采用履帶式打樁機,對于施工地基的處理,倘若鋪設200mm厚度的碎石仍無法滿足要求,應根據打樁機械的行走路線、運行位置增設走道板,施工地基的承載力應在130kpa以上。
3.4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的第一步是使用鉆孔機器對地基進行鉆孔,在鉆孔的同時,在孔內注入有一定相對密度要求的泥漿進行護壁,增大孔壁內水壓,預防塌孔,對于粘土和粉質粘土的成孔,只需注入清水,用原土造漿護壁。第二步,當孔達到設計深度后進行清孔處理,然后在孔內放入鋼筋籠,最后將配制好的混凝土灌注至樁孔內部,以保證鉆出的孔不會坍塌。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常見問題,一旦發(fā)生護筒冒水,就應立即采取處理措施,用粘土在護筒周圍進行填實加固,而當排出的泥漿冒氣泡或者護筒內水位突然下降時,可基本確定鉆孔內壁出現塌方,此時應加大泥漿相對密度,或者回填粘土進行搶救。
3.5套管成孔灌注樁
套管成孔灌注樁是一種最常用的灌注樁方法施工時將帶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靴的鋼管沉入土中,向管內放入鋼筋籠后澆筑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將鋼管拔出,分為振動沉管灌注樁和錘擊沉管灌注樁兩種。振動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為:合攏活瓣樁靴→鋼管樁就位→校正垂直度→開動振動樁錘將鋼管下沉到要求的深度→放入鋼筋籠→澆筑混凝土→邊振動邊拔出樁管。錘擊沉管灌注樁的施工技術與套管成孔灌注樁技術相同,不同的是用樁錘錘擊樁管至要求的深度。
4、樁基施工質量的控制要點分析
4.1原材料的檢測
在樁基施工時,應該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水泥、石子、砂漿及鋼筋等原材料的質量進行實際的檢查,比如對水泥的濃稠度、凝結時間及安定性等進行抽測,對鋼筋的拉力、冷彎等進行抽測,對砂石的含水量、砂石級配等進行抽測。而對于商品混凝土,我們應該全方位檢查水灰比,來判斷是否符合建筑施工現場的地質。
4.2鉆孔時的復核及檢測
工作人員在進行鉆孔前,應當對樁位的標高進行計算,比如孔樁的直徑、深度、沉漿的密度等,通過對這些的計算,我們才能保證它的精確性。依據勘測的地質報告,如果在建筑施工的時,出現地質變化、持力層深度不滿足規(guī)范的標準等問題,工作人員應該適度加深持力層的距離0.8至1.2米,從而保證樁身的承載力。
4.3鋼筋籠的檢測
施工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對鋼筋籠的下籠、焊接機搭接長度等做一個常規(guī)的檢測,鋼筋籠的制作長度應該依據鋼筋的定長。假設鋼筋籠的長度高于5.5米,那么我們應該對鋼筋接頭進行錯開的焊接,并使鋼筋的軸心位于平行的狀態(tài)下。而且為了避免鋼筋籠上浮和灌注導管掛籠狀況的發(fā)生,我覺得可以把籠底鋼筋做成喇叭的形狀。
5、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建筑工程中的樁基施工技術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它不僅適用性高,而且它本身的經濟效益也不錯。如果我們在樁基施工時碰到一些突發(fā)的狀況,及時與設計部門聯系,按設計部門設計修改通知進行施工,盡可能的得出完善的解決方案。這樣積極的做法,才能讓我國的建筑行業(yè)得到更深一個層次的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賴英豪.深厚軟土地層PHC管樁浮樁處理施工技術[J].廣東科技.2011(16)
[2]趙堯良.淺談樁基施工技術設計與施工控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