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明蕾在4月2日的《長江日報》上發(fā)表文章說,原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日前應邀來武漢演講。由于在他主政杭州的十年間(2000年-2010年),阿里巴巴在那里經歷了從草創(chuàng)到壯大的過程,因此王國平不免再次回答了“杭州市是怎么培育出阿里巴巴的?”的提問:阿里巴巴并非政府有意培育,它不過是廣種薄收的產物。王國平回憶起1999年阿里巴巴還只有18名員工時的情景。面對馬云的豪言壯語,“好多人都說馬云是瘋子、騙子,但政府還是支持他?!辈贿^王國平強調的是,所謂支持,并非外界所想象的拔苗助長,而是讓阿里巴巴自己在市場上打拼成長,政府只是要做好“圍墻”外的事。具體說,即是優(yōu)化城市環(huán)境,包括生態(tài)、硬件、服務、法治、治安等各方面的環(huán)境。不妨仍以“圍墻”說事。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許多地方政府是直接進到企業(yè)的“圍墻”內“大有作為”的。大大小小的廠長經理們內心里雖不以為然,表面上也不得不做言聽計從狀。其時政府領導“蹲點”指導的企業(yè)一個個作為“典型”見諸報端,好是熱鬧,只是不出三五年便曇花一現(xiàn),不知所終。再往后,政府雖不再直接進到企業(yè)的“圍墻”里,卻在那“圍墻”周邊布下關卡,企業(yè)上個項目、進口個生產線,甚至產品定個價格都要層層審批,企業(yè)經營者要想走出寸步難行的困境,非長袖善舞、層層打點不可。以前觀察哪個城市有多少名牌、名企,多把眼光聚焦在企業(yè)家身上,現(xiàn)在看來視角多少有些問題。政府做不好“圍墻”外的事,自然吸引不到馬云及阿里巴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