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4月8日的《光明日報》報道,2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內(nèi)與中央文史館館員談文論道。李克強強調(diào),“中華民族5000年文化的積累,雖然其中也有糟粕、更遭受過破壞,但其主體和精華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薄煜隆鋵嵤敲總€人的‘天下’,所以‘天下興亡’,才會‘匹夫有責(zé)’?!崩羁藦婐堄信d致地談起,當天中午他剛好收到一本介紹中華傳統(tǒng)美德“術(shù)語”的書,里面對仁、義、禮等字詞一一解釋,并配上了英文翻譯?!拔铱吹嚼锩嬗幸粋€詞,‘天下’。英文翻譯得還行,‘a(chǎn)ll underheaven’(天之下),但下面的中文‘訓(xùn)詁’,引用的是《詩經(jīng)》里的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笨偫碚f:“我當時就想,這只是‘天下’的一種解釋,但不是全面的。中國人講‘天下’,《禮記》里面就講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就是另一層含義?!彼S后談到了顧炎武在《日知錄》里引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斑@句話和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有相似之處,但內(nèi)涵卻演進了?!度罩洝防锩嫠v的‘天下’,其實是每個人的‘天下’,所以‘天下興亡’,才會‘匹夫有責(zé)’?!崩羁藦娬f,從《詩經(jīng)》到《日知錄》,中華文化對于“天下”的理解是長期積累形成的。顧頡剛提出了一個“古史層累說”,其實正面理解應(yīng)當說,每代人都有積累、有發(fā)展、有豐富??偫碚f:“如果后人累積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有利于當代社會、有利于中華民族未來發(fā)展,那我們何樂而不接受呢?”